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我在看新世界的时候,总是摸不清这个金门集团响当当的男二号,吊儿郎当的丁青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说到老大潜质,最大的竞争对手李仲久倒是让我接受,一看就是个能办事办狠事的角色。


一直到刷完全片,说实话,也没觉得丁青这个角色能胜任老二的水平,尤其是,他是怎么从小弟当上老二的。
要知道,如果丁青是从小弟“白手起家”的话,要经历的不仅仅是打嘴炮耍宝,还要回勾结、拉帮结伙、战略决策等等,但是本片体现出来的丁青,似乎并没有太耀眼的天赋。
综合来看,丁青作为龙头人物,最大的质疑是“临场抗击打能力”!



其实对丁青这种性格最简洁生动的刻画,就在片尾的闪回:
接到任务去团灭对手:





上述情节充分说明,在内心性格上,丁青是不具备做老大潜力的,一言以蔽之的话就是:城府不够,懒得结党,临场还怂!
那为啥丁青能混到今天呢?
这也是我认为《新世界》牛掰的地方,人物和情节很立体,也能自圆其说。
丁青能有今天的成就,和自身的性格(缺陷)以及李子成的神助攻是关系密切的!
丁青身上是有两把刷子的,他虽然临场怂,但是事后心态极佳,这和男主李子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遇到被人做局:


仓库戏:


弥留之际:


打群架:

可以看出,本剧CP中,丁青的性格是事前怂,事后心态极佳;而李子成倾向于事前猛,事后放不下包袱。
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子成敢想敢干,但是心里负担重;丁青容易怂,也没啥大追求,但是做啥脏事之后也没啥心理负担,都能消化。
那么精彩来了,俩兄弟的这种互补,构成了一种极佳的“兄弟二人组”,在黑帮中所向披靡!
更精妙的是,理论上这种组合最大的障碍和炸弹:权力和利益分配的矛盾,恰恰由于李子成是卧底,所以看淡了再黑帮中的名利,处处让着丁青,恰好丁青本来是一种“放下自在”的心态,所以堪称风平浪静举案齐眉的相处模式,而这在其他兄弟间是十分难得的关系格局!
更更精妙的是,李子成的卧底背景,可以一路黑白通吃,过关斩将,警局会把很多优质资源放给他俩,各种开绿灯!
更更更精妙的是,丁青这种扬了二正但是业务专精且心态极好的“怂大哥”,配上这个不争不抢处处逢源的“猛小弟”李子成的班子,恰恰是石会长最称心的助手和接班人!换你是石会长,这样的人你不提拔还能提拔谁!
这不就是太祖和林总指挥当年的关系吗?!
所以《新世界》神就神在,这些在剧外的种种细节,可以通过整部剧的表现,反复的琢磨,形成一种非常精致的合理性和艺术性。
当分析了这些之后,便不难窥探出丁青和李子成的一些更隐秘的故事和心思了。
是谁杀了石会长?

石会长刚死,对手在拉帮结伙,丁青却好像缺心眼一样急着回中国继续谈生意。。而且后面的剧情也可以看出来,他在这么关键的时间出门,是真的没打算搞什么阴谋(机场临时盘问另算)。
这恰恰是丁青的真是内心写照,他没必要杀会长,尤其是,他的这种性格也不会杀会长!以丁青的性格,他适合的位置其实就是个大集团的小弟或者小集团的大哥,他并没有太强的能力、尤其是他没有什么欲望去争大哥的位置!
之所以丁青今天能做到老二的位置,一方面是李子成的神助攻,另一方面是石会长看中了他这种“烂泥扶不上墙”的品质,所以提拔起来没有威胁!
所以我认为,丁青之所以手握大权和业务,不能说能力有多突出,更大的原因在于是石会长捧起来的。这种“捧杀”,使得丁青根本不具备足够的和对手竞争的能力,拉帮结伙这些事可能丁青真的就不擅长也不喜欢!
丁青出差的事件始末,已经能够体现出他并不是很适应和喜欢在最高权力层生存,更像是一种游离状态——去遥远的中国,远离这边的勾心斗角。
石会长是谁杀的呢?导演应该是故意模糊了线索,不过,丁青的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吧!
丁青对李子成为什么那么在乎?



如果不仔细分析两人的纠葛,那么丁青对李子成的在乎似乎有点突兀和夸张,显得李子成的主角光环太强。
实际上,经过了之前的梳理,丁青对李子成的情感甚至比剧中表现的还要复杂和真挚。
这几处设定,决定了丁青无论如何都不舍得怪罪李子成:
第一:没有李子成的神助攻就没有今天的丁青!丁青不傻,深知自己的斤两,李子成作为最靠谱的兄弟和助手,帮助自己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没有李子成,丁青就只能是个小弟。丁青在心里是十分感激的!
第二:李子成有无数次机会当丁青的大哥,但是没有那么做。综合表现上,李子成的实力是优于丁青的,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丁青看起来还没李子成的辈分大。李子成由于是卧底,没心思争抢低位,在丁青看来,这是绝对的情谊和忠诚,在这一点上,丁青无比的感激!
第三:丁青本身就不想做大哥。丁青就是一股玩世不恭的心态,临场还怂,长远上,也不是那么有进取心和手腕,所以谁来当会长、谁背叛组织什么的,相对来说,他并不是如表现的那么介意,尤其是在李子成面前,这些都是浮云。
在丁青心里,李子成就是大哥、是神,能看得起我丁青,是我丁青的福分。
最后关于丁青的命运,我觉得,即便是没有后来的那些风波,丁青也岌岌可危。搞不好会长根本不会选他,然后他会被新会长赶尽杀绝;再或者即便是顺利当选,也容易被做局或者搞死。丁青一方面没有积累起真正的手腕,因为他之前的地位是石会长故意捧起来的;另一方面,丁青在高层的一种游离状态,迟早会丢掉权位。所以,对于丁青来说,他的高光时刻应该说是和石会长的命运是同步的,石会长一死,他也独木难支。
而关于李子成的命运呢,我认为他会混的不错。对于李子成而言,他最大的缺陷就是“负担太重”,一方面是客观上,有卧底身份,另一方面是主观上,不如丁青看得开。在后来的一系列事变中,李子成也算是在黑化中打开了心结,彻底的放掉了负担,一步到位扫清了全部的对手。没有意外的话,可能会活得很久吧。
最赞回应
你太小看丁青了,丁青很多时候都是表演出来不知所措,其实能力属于很强的,而且他的资源都是靠中国这边的,包括身边的律师办事能力,延边帮的超强执行力和单挑姜科长的战斗力,聘请的中国黑客水平更不用说,从一个黑帮层面来说,都是属于高端战斗力了,像李忠久这种才真的只是黑帮小混混,衣着光鲜的喊喊口考,胆气都是靠着小弟数量来撑腰的,小弟不够就怂包一个,能搞掉丁青全靠警察局跟他联手还是趁着人家身边人手不足的时候突袭
同意,丁青有李仲久不具备的脑子和策略,那个李仲久几张照片就被忽悠了。 而且丁青电梯一v五,猛的很。
“得知会长去世的第一反应:蒙了”你这分析,成功把我逗笑了,这其实是大智若愚的故事
丁青,拿得起,放得下,随意而张狂,大将风度,是个码子。李子成深藏不露,这是体制内的通性,一旦时机巧熟,灵性毕露,势不可挡。
丁是扛霸子的好人选,能力参考以下几点:1律师2延边几个杀手3李子成和不杀李子成这几点上他的办事能力是很火爆的
就两人的地位,六年有点短了,怎么也得十来年吧
分析的非常透彻
到位!
你太小看丁青了,丁青很多时候都是表演出来不知所措,其实能力属于很强的,而且他的资源都是靠中国这边的,包括身边的律师办事能力,延边帮的超强执行力和单挑姜科长的战斗力,聘请的中国黑客水平更不用说,从一个黑帮层面来说,都是属于高端战斗力了,像李忠久这种才真的只是黑帮小混混,衣着光鲜的喊喊口考,胆气都是靠着小弟数量来撑腰的,小弟不够就怂包一个,能搞掉丁青全靠警察局跟他联手还是趁着人家身边人手不足的时候突袭
同意,丁青有李仲久不具备的脑子和策略,那个李仲久几张照片就被忽悠了。 而且丁青电梯一v五,猛的很。
“得知会长去世的第一反应:蒙了”你这分析,成功把我逗笑了,这其实是大智若愚的故事
丁青,拿得起,放得下,随意而张狂,大将风度,是个码子。李子成深藏不露,这是体制内的通性,一旦时机巧熟,灵性毕露,势不可挡。
丁是扛霸子的好人选,能力参考以下几点:1律师2延边几个杀手3李子成和不杀李子成这几点上他的办事能力是很火爆的
你这分析不太对....
你分析的基本到8成了,但对于为何李子成不是丁青老大的原因分析错了,因为警察卧底不能当老大啊,不然最后警察斗的就是卧底了,所以李子成是把丁青捧成老大的。这部电影大架构是借鉴了《无间道》的,记得梁朝伟和黄秋生的第一场戏里怎么说的吗?“说好的三年,又三年,三年之后还三年,再混下去我就成老大了”。导演的灵感来源于这句台词。结尾用闪回的方式拍的那段戏有三个目的:1是借鉴了《无间道》最后的闪回方式来升华该电影的隽永经典感;2是表现出一开始李子成是丁青的老大,本身实力也是完全早就可以当老大的,但碍于警察卧底身份,自己不能当老大。所以有能力最后完成大清洗自己做了老大;3是再次解释为何丁青会放过李,因为当年是李帮助他成为老大的,有过命的交情,电影前面看李对丁的爱搭不理的态度和丁对李的回应是打身边的人也表现出了李在丁面前的实力。
你太小看丁青了,丁青从来没怂过
丁青也没有不知所措,他的思维非常清晰。只是外表比较吊儿郎当而已
可能有警察暗中扶持。而且丁青他们不是从金门底层做上去的,是自立帮派后面被金门吞并,所以应该一进去职位就比较高
从丁青处理问题方面就足以看出塔完全有这个能力。
分析的是啥啊狗屁不通,丁青一看就是很老谋深算的啊,比起李仲久表面不羁但是内心幼稚被警察利用不知道强多少,丁青和警察也能斗得有来有回杀了好多卧底还黑了资料库,要不是李被警察利用丁青不会死,而且和警察机场见面后马上安排查卧底安排杀手安排得井井有条,他吊儿郎当不过是给李子成看的罢了
丁青就是加强版的傻强
我认为丁青之所以不杀李子成,是因为李子成作为丁青手下最得力的干将,杀李子成如同自断手臂,这样一定斗不过老四,所以丁青想自己先当上会长,再收拾李子成。而最后丁青临死前说的话,是因为自己知道活不下来,与其让老四夺权,不如让给兄弟李子成。
太祖和林总指挥是我想的那两位吗??
我觉得应该是你想的那两位,不过 硬要套他俩关系的话 应该是石会长和丁青之类的关系。怎么可能是李子成和丁青。。。
仓库戏前在车上给李子成打电话那段就很清楚了,明明心情很沉重但还是装出了吊儿郎当的语气。
而且楼主关于性格的分析也挺不成立的
1.会长去世时丁青不是懵,而是提前知道了会有一场争权夺利的血战所以很烦
2.面对姜科长时的“您要这样想也行”显然是在模糊想法不留破绽,而“尽快给您答复”也是类似的通过官话打圆场
3.片尾砍人那里反倒可以看出李子成当时相对更加冲动冒失,丁青知道冷静权衡实力,然而当李子成冲进去时重情义的丁青还是会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回来支援,这正是真正可信任的领袖的品质
总结起来是和楼主相反的结论:城府极深,重情重义,临场勇猛
丁青看清了姜科长的意图,非常冷静沉着,后续的对策也是正确的,结果遇到了中九这么个猪队友,一下子就上了姜科长的钩,而且主动挑起内斗,结果两败俱伤。
确实,吊儿郎当是一种伪装,丁青脑子是整个电影里脑子最清醒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