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丢失的情怀

影片刚开始描述流浪地球计划时,我已经想哭了。看完这么多宏大叙事的好莱坞硬科幻,“逃离”和“回家”一直是割裂的存在,“带上家逃”几乎是浸淫在美式宇宙观的观众意料的背面,却抵不住我们融化在骨子里的家国观被无声地侵袭了。
“我死了有孩子,孩子死了有孩子的孩子...”愚公移山式的钝终于在科幻的壳里找到不像引人反感的陈旧价值观化石般的诠释方式,个人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刺耳也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刻画冲淡一些了,至少我泪奔的点在镜头俯拍,越来越多的救援车调转方向,逆行而上加入未知的计划。少年气血就被激发地渴望乱世,想踢掉蝇营狗苟去感受家国情怀的大恨大爱。
做诗词赏析总离不开“报国无门的悲壮和岁月易逝的感慨”,这几乎变成无脑式的默写模版,可坦白讲我从里面感受到分毫吗?没有。少不更事是一方面,从小不愁吃喝,精气消磨在分数、网络、物质、小情小爱里的00后时代局限是另一方面。我老是在想我们缺了好多精神厚度,谈家国情怀总是很干涩,甚至会矫情。但至少在电影、小说里我可以找到一些精神被牵引,归属感被唤醒的时刻——《三体》结尾也把我看得泪眼涟漪,“自处太阳系的骄傲”就像氧气,呼吸时感觉不到,但一旦头被压进水里,你能不怀念?
看电影时我还在想,作为文科生真的惭愧,大难当头空有一腔热血,实质性的帮助什么都提供不了。后来又想通了,既然终极人文关怀打进我的最深处,既然文化和情怀在拯救地球时都是冥冥之中的驱动力,那研究它也自然也挺好的。
一星五星吵吵嚷嚷没意思,逻辑靠不靠谱人物丰不丰满初中生都能评论出大概。我还是更关注特效、情节都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淡化,留在每个人记忆里对《流浪地球》的印象。
小破球冲呀!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无机盐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