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剧情BUG的看法与一部中国式的科幻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写影评之前,我想说一点题外话。
我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旁边坐了一对普通母子,母亲在影片开头刘启兄妹从地下五干米坐电梯上去时说了一句让我难以忘怀的话:“地球这么深啊,五千米!”
我忽然觉得,在影片开头便在心中默默吐槽电影台词的不严谨(占木星90%的不是氢气,而是氢元素,至少包括氢气与金属氢两种形式)的自己十分可笑。这种行为不过是在自我感动,自己向自己炫耀而已。
电影的剧情、设定BUG对看得出来的人来说,不过是观影时内心的小小吐槽与略感不适而已,电影该看还是会继续看的;对看不出来的人来说,根本就无所谓,丝毫不影响观影体验。
电影设定、剧情严谨重要吗?
一方面它的确会影响到一些人的观影感受,严谨的设定会直戳一些科幻迷的爽点。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的观影人来说,科学上严不严谨根本没差。懂的人不会太放在心上,会在影评中平和地,甚至是幽默地讲出电影BUG,不懂的人根本不会在意这些。为了电影BUG撕来撕去的其实是半懂不懂,在网上看了相关分析,便现学现卖,显摆高知的人。
当然,我认为科幻电影设定还是越严谨越好。很多科幻迷的爽点就在于电影剧情与脑中的知识相呼应,甚至超过知识向外延伸。
最重要的是,一部科幻电影又缘何要叫“科幻”电影呢。难道不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是现实与幻想交织的舞台吗?若是认为科幻中的科不重要,弄一些明显不科学的情节出来,那干脆叫玄幻电影算了。
为什么我要在标题中加入中国式呢?并不是因为影片中一些包括中国特色的细节,也不是中国集体主义精神,人民群众至上的价值观。而是来源于在我的观影史中大多中国电影给我的印象——把煽情放在首位,剧情缺乏力量感。
先拿剧情塑造的角色来说,面对灾难,主角们没有丝毫妥协与挣扎,由着性子一通猛干,最后还成功了!尤其是刘培强这个角色,简直和《三体》中章北海那句“没关系的,都一样。”走了个相反。
人物的升华基本靠死。影片开头刚子为救人献身还是挺感人的,可是后面接二连三地为人民自我牺牲就有点重复了。
这里我想提一个比较小众的科幻电影《太阳浩劫》,二号船中除副舰长以外的人物同样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且最后都牺牲了。然而每个人都死得各得其所,心理学家死在了自己敬仰的太阳光中,物理学家死在了自己一直赞叹的核爆中。如果要用死来升华人物就不要死得那么随便。
最后说说剧情编排方面。剧情上令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个饱和式救援,那一瞬间,我甚至联想到了《守望者》中主角到达极地宫殿然而毁灭城市的计划早已进行的情节。然而后面呢,还是屏幕上的几个主角不畏生死拯救地球的故事,后面的饱和式救援对情节推动毫无作用让我比较失望,但这并不防碍该剧情成为剧中加分项。
剧中出现的许多细节比如冻上的福字,家里人善意关心而留下的下纸条等等还是不错的。
但剧情方面有些内容实在是令人出戏,比如士兵开枪打爆重要的火石,刘培强以父爱之名要求联合政府支持他拯救地球的行为……
以上提到的缺点只会令我打4颗星,毕竟国产电影,包容包容。最终促使我打3星的是我从细微之处感受到的剧情编排的问题。
剧中地球坠入木星原因是木星引力激增,对此MOSS没解释,只是说了现象。其实这段解释起来并不难,很多观众都想到了。由于人类对木星结构预测错误,导致地球引力意外改变木星质心,从而使地球所处位置引力激增。
观众都能马上想到的,大刘想不到?剧组想不到?况且若真的没想到直接说地球因为突发地震引起发动机损毁,导致偏离航线岂不是更好理解。我认为剧组很可能是想到了上述原因才编排了引力激增这个事件。但是为什么这个解释没出现在大屏幕上?大概是剧组认为这个解释不重要吧。
是啊,电影就这么长时间,每分每秒都很珍贵,不重要的剧情需要舍弃。可是对一部科幻电影来说什么是重要的?是“道路千万条……”这样的幽默调侃段子,是用机枪狂泻弹药扫射冰墙的画面,是韩朵朵一声声叫得我心里发毛的“爷爷”,还是一段对整部电影事件起因的解释,是哪个对科幻电影更重要?前三个当然可以有,可问题是谁更重要!
科幻电影不是爱情片,亲情剧,它搬上银幕来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赚人眼泪,而是描绘一个科学与幻想交织的世界。煽情可以有,但不是全部。
当然我不是拍电影的,没资格指导别人怎么拍科幻电影,但我希望我能传递出一个声音:中国市场上还是有那么一些人愿意看一部科幻为主导的科幻电影,而不是中国式的科幻煽情片。也许他们人数不多,但他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