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字有点多,耐心看完 流浪地球一但成功,代表了中国运行了近十年的“流量 炒作 光速拍摄 光速上线 光速回拢资本”的模式破产。 所以,既得利益者,必须把这个国内科幻新标杆树立起来之前就砸烂,否则到时候受损割肉的就是他们。 你们有没有好奇过?有些明星的粉丝数量能上几千万,不算老戏骨,就说现在一些新崛起的小鲜肉,也能很快聚拢数千万粉丝流量。 其实大多数都是假数据,但这个假数据是有用处的,也就是流量模式的第1步,如何把假数据变成真实数据。 当我们或多或少给一个明星a刷出热度,送出数千万的粉丝量之后,下一步模式就是营销。 营销的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上热点,上头条刷热搜,已经比较常用的负面营销和制造骂战。 而这个模式中付出的一切成本,都是为了获取实实在在的热度。 当某个时刻明星a的热度到达了一个预期值之后。预定好的项目就会光速上马,这就是手段了,你上微博的话,就会经常看到粉丝超话,饭圈撕逼负面消息,和一些明星的短视频,日常以及粉丝的暴力打call,这些不间断流出的信息,是保持热度的关键,也非常考验公司的运营手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明星也要付出极大牺牲,被几个剧组的人轮着睡过去是避免不了的,不然哪来的资本推动话题保持热度 当然这就是题外话了。 话题回到模式上,我之前说过,无论国内外,影视公司直接都是裙带关系的弱资本联合,这种联合在真正的资本垄断面前弱得可笑,但是压榨演员明星本身和观众已经足够,当公司觉得明星a的热度达到了预期值之后(达不到自然就放弃了),一些计划表上的项目就会立刻上马。 现在还稍微收敛了一下,几年前一开始这种流量作品,大多数是拉起一票,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流量明星,搞起一个IP,三个月完成拍摄,一个月完成剪辑,光速上线,有热度的基础在,他们并不担心无人捧场,甚至他们也不排除大雷片,在那个年代,大雷片也是一种口碑。 甚至会有越来越有热度的说法。 比如电视剧某洛神,某楚美人,15年前后的一些小鲜肉拍的电影,何以笙箫默的电影版,还有更强的,就是流量模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产物,综艺大电影,综艺大电影可谓抛开了流量模式的一切遮羞布,赤裸裸的割韭菜,利用综艺节目本身聚拢热度和强传播力和用户粘性,还有本身拍摄难度低的优势。 综艺大电影大大方方的搬上荧幕,让原本被综艺节目聚拢的观众走进电影院,掏钱看一场100多分钟的低质量综艺节目,赤裸裸的消费流量。 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跑男和爸爸去哪儿等知名综艺。在那一年,中国所有认真拍电影的电影人全部都成了傻逼,没有人能想到圈钱能圈得这么厉害简单粗暴不要脸。你可以去搜索综艺大电影,绝对击碎你对电影市场的一切认知。 这种极低成本,高回报率,让人如何不动心,而且这是15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还没有彻底膨胀的15年。 15年的时候票房过亿已经是个有点小牛的成绩了,很多真正拍电影的导演在15年的票房收获可能只是百万为单位,而这个流量模式中也不说一点代价都不付出,高昂的明星片酬(本质是一个公司讲钱分流给另一个影视公司,明星本人能得到多少并不好说) 保证高排片付出的成本,营销推动热度的成本和后来经常出现的刷票成本,这些成本影视公司不可能老老实实照单全吃,必然选择一层一层向下分摊,向下分摊到最后由谁来承担呢?自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狠狠的把观众当肥羊宰了,而同时在为流量付出极大成本之后,能够分配给影片拍摄的成本自然就少得可怜,因此才会出现光速杀青,根本不考虑演员演技和影片质量,只要能迅速上线圈钱走人的现象,而近几年,这种简单粗暴的流量营销模式渐渐衰落 影视公司就开始玩起新套路,大约在一年前,你应该还是能经常见到那种“一个老IP+几个老演员+几个小鲜肉”的影视作品运营模式。 一通情怀+老演员口碑+流量小生的操作下来,很少有人不吃这一套,他们会想着“有老演员撑着,怎么也不会拍的太烂”但实际上这些新的流量作品,依旧是光速杀青光速上线,影片质量低劣到可怕,比如(诛仙青云志)(新天龙八部)什么的,其实他们忽略了太多,1.老演员也要吃饭的,2.老演员身上的人情债太多,不得不还,就像我之前说的,影视公司直接都是裙带关系的弱资本联合,在影视圈人情债的分量,重得不行,所以这真的刘亮作品模式和之前那种简单粗暴的东西相比,也就是旧瓶换新瓶,核心还是智商税那一套,当然反对的声音总会有的,影视公司搞出这么多蛇皮操作,把整个电影市场搞得乌烟瘴气,自然会有人感到不满,而这个时候,资本家常用的转移矛盾大法就派上了用场,也就是常见的“我拍不出好电影,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中国市场,审查制度,观众素质,观众不够宽容的问题”和“你们不看我的电影,中国电影就要死了”他们一边哭诉着创作难处,一边在和16,17这个相对封闭和本土化保护的中国电影市场大吃特吃,吃的脑满肥肠,并且经过多年的筛选,终于把中国影视观众中对他有意见或者欣赏品味各不相同的观众筛选掉。 留下的大批坐地排卵级别的脑残粉,为他们的作品无条件买单,而打响反抗的第1枪,又迅速被淹没掉了一个片子叫《湄公河行动》 湄公河行动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为现象级的爆款,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当时影视公司流量模式的余威犹在,轻飘飘的一句“还能一看的片子”就把湄公河行动给淹没了,直到战狼2的出现,打破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僵局,揭穿了资本势力编造的谎言,50亿票房足以证明中国观众巨大的消费力量和消费意愿,战狼2的成功,实在太过机缘巧合,人民的名义里捧红了“达康书记”,观众对刘亮电影的厌恶和退水,以及同档期大宣传力度的电影的失利,在报复性消费的热潮中,把战狼2捧上了50亿票房的高位,资本势力当时就慌了,组织了极大的谬论力量对战狼2和吴京本人进行污名化,直到现在,从17年发动全网黑到了现在。 而现在流浪地球的出世,跟炸了锅没区别。 如果是战狼2,是以吴京一个人单枪匹马的追着资本势力揍,那流浪地球就是1000个武警开着坦克平压到他们的老巢,所以现在全网联合起来,从各种角度批判战球,人格侮辱刘慈欣和吴京,还有包括反装忠,假装理客中的风闻社区,下场撕逼的果壳网,控评水军的知乎和豆瓣,微博的各路大v,大象公会,批小将 全部发动起来了,不要看,好像现在流浪地球好评居多,风头一过,立刻想尽办法批倒批臭,我预言一下,战球大概能被黑三年以上,其中必定包括科幻八股文和科幻样板戏,或许会和下一部好片绑在一起黑,我就是这样理解的,你们喷我 我就喷你 我喷不过你,你就死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