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新喜剧之王》,暴露出解读者是什么样的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新喜剧之王》从不同角度解读都可以自圆其说,这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怎么解读这部电影,悄悄反映出解读者的认知。
有人说它不好笑,讲老梗,故事老套。
毕飞宇说:“当我们讨论起作品的某个局部时,他会这样说:‘我没注意哎’。问题来了,这个细节你没有注意,那个细节你也没注意,那你到底读到了什么呢?不客气的说,故事梗概而已。”如果你只看到这些表面的东西,说明你是不注意细节的人,看完电影就看了个故事梗概,又嫌故事太够新颖。周星驰曾说他拍的都是悲剧,但没办法大家看到他就想笑。把悲剧当喜剧的观众如今说不好笑了,因为这不是喜剧,是反讽的悲剧。
有人说电影很可能是在描述一位身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希望成为好演员的平凡女生,最终因车祸在美好想象中去世的故事。将电影分为三个阶段:现实阶段、虚拟与现实混合阶段、纯虚拟阶段,从很多细节中串起一条隐藏的故事线。举例:富二代李洋这个人物在如梦被父亲痛骂并赶出家门后出场,在如梦被马可肯定后离开去美国,中间每次都在如梦受打击后出现,关心她,陪伴她,怎么骂都不走,所以李洋可能是如梦被父亲打击后分裂出来的人格。最有力的证据是如梦得影后时回顾龙套生涯时倒吊的场景里没有李洋,而之前是有李洋帮她托着的。这样的人就很注重细节,做事有条理。
有人说剧情又恶俗又尬,如梦不像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更像一个吸毒的,中毒太深,她没有任何理由成功,没看到她为提高演技作出实质性的努力,然后说周星驰拍了个烂片,说电影输出毒鸡汤: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样的人什么都看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没看到,像迷路了一直兜圈子,找不到出路,于是气急败坏,骂这是什么鬼地方!他们可能是比较冲动的一类人。
《新喜剧之王》的评价里还牵扯出《长江七号》《美人鱼》,我才知道原来很多人认为这两个是烂片,《长江七号》我很喜欢,我到现在都记得两父子吃饭的场景:父亲拣回一个腐烂的苹果,削到只剩包裹着果核的杆子,对儿子说“吃完饭再吃水果”,然后父子俩吃一条只剩骨架的鱼,儿子一边吃饭一边打蟑螂,父亲说:“在吃饭啊,打什么蟑螂!”看这段我知道我不该笑,可是这种反差让我忍不住,难怪周星驰说很多情节他并没有搞笑,没有当喜剧演,而是一本正经地演,但效果出来大家都笑了。《美人鱼》是我人生中在电影院看的第二部电影,和表姐一起,哭着出影院,被表姐嘲笑,被表哥问哪里感动了我,是美人鱼被打得快死了吗?不是,是那些被污染的海洋。我从电影美人鱼里看到导演对环境污染的关注。我是因为美人鱼开始喜欢周星驰,他是关注现实的人,他的电影是现实的再现与反讽。
《新喜剧之王》中如梦的成功是她临死前的一个梦。在成功学盛行的今天,很多如梦在做这样一个梦。他们不像是有梦想的人,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他们的梦想就是成功,他们更像一群吸毒的人,中毒太深,他们都中了成功学的毒。成功学宣讲者对他们说:我曾经很穷很惨,经过努力,我成功了,那么你也可以,只要你买我的课程。于是听一些正确的废话,很努力,可惜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来看一段对话
如梦:“你从来都不觉得我做演员会成功对吧?”
查理:“你会成功,你是最棒的,你再给我钱,我再继续说,说多少遍都可以。”
这在我看来就像成功学宣讲者被揭穿后的残忍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