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人性不应成为批判之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直都期待的中国科幻开山之作,刚刚看完十二点结束的电影,看到很多人恶意刷一星表示很痛心,在一个三线的小城市,一个科幻片有如此的号召力,在半夜上座率百分之九十多,实属不易,全靠小破球这几日积累的口碑,实现逆袭,但不知因动了谁的蛋糕,以及一些哗众取宠之人(点名嘟嘟熊)为撰取自身利益,恶意抹黑《流浪地球》,实在难忍心中愤懑,写下此篇评论。下为正文: 首先作为一部商业片,在中国科幻无数次试水失败之后,想要获取成功,就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必须考虑情感因素以及结局倾向对票房的影响,不论是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星际穿越各种科幻电影,以及漫威电影,dc电影很多超级英雄电影,并没有强行渲染所谓人与宇宙关系,也没有因为存在煽情内容以及个人情感存在就被强加一星评价,但对于国产硬科幻电影,因为存在亲情这一因素就一票否决,实在过于严苛。影片中虽然有些许不足,比如有些场景制作不是很完美,人类议会没有那么冷酷无情理智而残酷,但这换个角度都有说得通的道理,这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失误。作为一个科幻迷,我看过大刘所有的文章,对于人性与理性的倾向,大刘往往选择后者,但并不是说人性就不值得我们去赞扬,因为存在人性,就要被批判不够科幻,不够硬核,这是不公平的。大刘说过,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而改编影片贯穿始终的是希望,每一次尝试,每一个决定,都是因为希望的存在,大刘作为监制,自然是认可了这种理念,如果明知地球没有任何希望,选择火种流浪下去,这便是文明,但已经知道有拯救地球的希望而不去选择拯救,文明便已消失,就像刘培强选择希望时说的那句话一样,亲情只是一种牵绊,而真正让地球得到拯救的是人性。这与三体是一种互补,或者是一种观点的对立,不管选择何者,只要能把选择的原因展现出来便可,不存在优劣之分,每种选择都值得被尊重,为何因为选择人性,选择亲情,选择希望就是一种原罪呢?或许宇宙并不是那么寒冷,选择人性依然能够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总的来说,对我而言,流浪地球配得上五星好评,画面制作一流,内容改编合理,相信看过电影的大多数人也是如此评价,愿中国科幻有一个不错的开始,也能继续蓬勃发展。期待下一部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