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原著党的滤镜分析一下《古董》剧改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关于500这个导演,我最喜欢他的一部应该是《白夜追凶》,但白夜也没有刺激到我会鸡血上头跑过来打小论文的地步。
《古董局中局》这部真的挺让我惊喜的。
为什么惊喜呢?先从原作说。
实话说,亲王属于天赋放飞型写手,很多套路和坑都是一闪而过的灵感,但幸亏本人智商才华均在线,凭实力急智上线hold住了,才没有造成三叔那种满眼大坑遮不住的情况。但天赋流写手最大的问题就是,写着写着,对某个人物和事件的把控可能会超出预期。这就造成了古董原作里几个最大的问题。
首先,角色年龄和时间轴对不太上;
其次,药不然手上欠人命,就算有天大的委屈和理由也不可能洗白的太彻底;
再次,后两代老朝奉的动机,药不然的动机
……
剩下还有一堆就不列举了。
第一个问题,作者原著里用一个辈分的说法糊弄过去了,但仔细一算还是有小问题的。比如,十年浩劫是1966~1976,中国第一部大哥大出现是987年,看小说里那个普及度……怎么也是九几年的事了,而许愿开篇30,时间点在改革开放,那他就是六几年生的。1928年东陵案之前,五脉里最小的黄克武十七八岁,那么请按这个大致算一下,许一城和药慎行按最多算也就是三十多四十,然后徐和平在东陵案结束那年出生,到死的时候也就三四十岁。而药慎行在东陵案蹲完牢之后还跑到绍兴收了个义子,义子的儿子在许愿三十多的时候已经五六十了?!更别说黄烟烟和药不然岁数看起来跟许愿差不多了……这里边前后起码有20年左右的差错。
第二个问题,亲王明知道药不然洗不白,为什么还要强行洗呢?可能是写着写着发现主线缺少一个暗中推手,而这个角色让药二爷承担最合适。但洗不白怎么办呢?干脆三次爆炸把人物结局抹了,没有结局,洗不洗得干净就不重要了,还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一箭双雕。
至于第三个问题,第二代老朝奉的动机可以简单化理解,但这个人出现得实在是太突然了,可能是亲王写到一半发现时间轴对不上,强行插了一个人进去,也可能是加一个人,给第一代和第三代之间加一个善恶转化原因。至于第三代老朝奉沈云琛的动机……原著借角色之口说得很简单,为名为利,赚贪婪的钱。这个就很讨巧,角色这么说了,作者不给解释,至于她有米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目的和动机,你们自己猜啊。至于药不然的动机,原著更是直接放弃了解释,用药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猜测水过去了,还借许愿的脑内亲自下场吐槽了一下动机牵强。至于药不然是不是真的这样想呢?可能是可能不是,这大家就不知道了,毕竟小二爷这么复杂一人对吧。
除了这些之外,古董的剧改,难度最大的还是这个第一人称叙事。
第一人称叙事是一个讨巧的办法,主角能看见的,读者也能看见,主角看不见的,读者也看不见。所以这是个虽讨巧但难度很高的写法,因为很难搞得出彩。小说可以这么玩,但电视剧没法这么处理。因为影像作品属于天然的第三人称视角。
这样一来,如果我们依然像小说一样,只能看见许愿所看见的,那就很扯淡了,更何况有很多线索还是在主角的脑内分析出来的。所以剧改要做的,其实就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把原作的单线程叙事改成多线程——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黄焦和玉子那条线。第二件事,把主角脑内的分析过程转换成人物的具体行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用对话(毕竟增加对话比增加情节要简单)。当然这块处理得并不太好,线索和信息量大,比起让主角一行人去干什么事情来发现的线索,需要语言分析呈现的内容依然很多,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开会戏太多,显得拖泥带水。但实话说,这个改编难度,再换一个编剧也未必能处理得比这部好(不然我们翘首以待华谊的下一部)。
所以综上所述,在一个倍速看剧的时代,开会戏和多线程叙事被当成剧情拖沓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很多人并不想看你的推理过程和分析方法,他们只想知道佛头是真是假,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老朝奉又是谁,还有主角到底跟哪个妹子谈恋爱。【所以我有时候在想,像药不然这种复杂的角色设置,在全民快餐时代到底讨不讨好。毕竟现在网剧的观众群,已经不是当年吹《黑冰》的那群人了。
但我觉得这剧依然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编剧和导演在试图弥补原作留下的坑,其次,细节真的是花了心思的,重要的情节点也压得到位,最后最重要的是,选角选得好,角色塑造真的值得吹一吹了。
关于年代背景这个问题,剧里没有展示得太明确(因为原作就不明确),用导演的话说是,“学kingsman做得虚浮了一点”(忘了是不是虚浮这个词)。但他说完这句话,我一下就能理解了。用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壳子,然后在一些细节上做得出格浮夸一些,搞一些超时代的元素上去,这样既成就了独特的风格,又避免了去规具体年代,从而回避了这个角色年龄和年代对不上的问题。虽然年代做得虚,但是美术和道具做得并不渣,许多小细节还是很用心讲究见真章的。比如许愿打公用电话时旁边贴的海报,小卖部里边挂的粘牙糖卖的东西,各种NPC家里的摆设物件挂饰(尤其是老卢),甚至一个透过窗户的反打镜头都能拍出窗户旁边的脸盆架和蜂花。团队本可以不费这个力气的,都说了年代感浮一点嘛,你看小二爷和姬云浮、甚至黄家那大院子多浮夸多不九十年代啊,到了安阳岐山你费什么心呢?但是,在可以不费事的地方费事,在可以糊弄的地方下功夫,这才是职业素质。
再说情节。主要为了说说我的药二爷。药不然这个角色真的很复杂,而且身上充满了不好解释的矛盾点。为了给太爷爷翻案把亲爷爷搭进去,为了达到目标不惜害人性命,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但却又真心把许愿当兄弟,几次三番在他身上放水……这些都不是能靠凡人的逻辑来解释的,所以亲王在结局时也没有给一个盖棺定论的解释(我私心觉得是他写到一半生改了药不然的角色定位造成的)。但是在这个前提下,剧改却试图给这个人的行为和逻辑合理化。所以剧情里不但给药二爷加了戏份,还把杀顾老道的锅先扣给了崖西,姬云浮和老戚的死他虽然承认了,但口头承认等于留了余地。如果手里的人命官司变得么棱两可,药不然之后无论是黑还是洗白,都更顺理成章一些。还有,剧里讲他父母的那个故事,我觉得应该不能说是在给他黑化找理由,而是为了补完人物性格。药不然不在乎古董,他的性格里觉得那就是死物,原作里把这性格的由来归因为求而不得的叛逆,剧里给找了个更深邃的理由——原生家庭的悲剧和童年阴影。看起来更合理一些,也更有延展性,如果将来需要,还可以深挖,如果没机会深挖,那到此为止也算有说服力。毕竟原作里,药不然从这个层次出发,还延伸出了更复杂的心理。【不过实话说对华谊这么善良真的好么,竞品意识呢?!
说到这插播一个大家貌似都很疑惑的情节,就是许愿开头那个售假的问题。我觉得这块这么处理,是需要制造冲突,先于方震把药不然引出来,毕竟人家才是男二啊,加上如果一上来就被抓去开会还有什么看头?那些绝大部分的非原作党会被劝退的吧。就算不从结构设置上讲,这块这么搞也没毛病啊。首先,药不然一进来那个做派,是人就能看出他没安好心,何况是徐老板这种在潘家园(原作是琉璃厂)混了这么多年的人精,当然不会拿真的出来。而且药不然出门之后,许愿隔着窗户看他的那个眼神,基本上也说明了他是专门拿假货出来对付踢馆的。“一个没什么真本事的小市民”,这是剧版许愿为了自保在前期自己捏出来面向大众的定位(在五脉聚会那一幕也能看出他这个心态),他所谓的贩假也是在强化这个个人定位。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地方没什么值得争议的。【当然倍速刷剧的大概留意不到这种细节就是了
最后是选角,这个大家都夸烂了,我就不说了。定妆照刚放出来的时候我也皱眉,心想这特么是药不是吧,真香。乔公子的西服三件套比花衬衫破洞牛仔裤更能先出这个角色的魅力和性格,夏雨老师的许愿更是把许家三代的意气风骨化在了这个单一的角色里,油滑世故而不损真心,说的就是他了。
我一直觉得,好的剧改会丰富原作内容,升华角色内涵。这一点,500这个组在白夜时做的就很好(白夜没有小说,但从刀锋大致能看出编剧的水平和意识,而且我实力怀疑指纹的独立创作能力),《古董》竟然也意料之外地做到了。
这个团队rio会搞歌+在结尾用小MV煽动气氛。ed1周华健这首《迷途》简直是药二爷的角色歌,加上最后几集才放出的周深的《随风》,配上乔老板由笑至哭的神级演技,印象分up。
感受一下下边这几句:
【毁弃幸福 执迷不悟
我迷了路越渴望越走投无路
黑白混淆的江湖中谁能 体谅孤独
懂得痛楚 心无旁骛
握起手血肉相连
松开手过眼云烟】
(尤其最后两句,让我站一秒药许药。)
懂得痛楚,却能心无旁骛。这句说许愿,也说药不然。
总之,无论是否还有进步的余地,好的剧还是要夸一夸的,否则大家的血都冷了,还期待谁来坚持呢?
【靠,补一句,我原本带着“觉得还有瑕疵能更好一点”的心打的四星,结果出去一看竟然那么多人昧着良心打三星以下?!不是,拍着你们的良心说话,知否7.6,将夜7.4,虽然说这几个剧都不是一个目标群体吧……但这个节奏是鼓励什么呢?还不错的剧大家苛刻对待,面对不咋地的玩意反而宽容,这样下去下一年,下下一年,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样的剧改呢?】
所以我一气之下改成五星了。
内心评价还是四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