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能否打破韩片改编必死无疑的魔咒?

五百从《古董局中局》,《心理罪》到《“大”人物》,从小荧屏到大荧幕,作为一个导演来说是一次质的跨越。电视剧,网剧和电影是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从制作方面是一部及格的电影,电影的受众苛刻的多,上映快一周,呼声最高的就是包贝尔的演技。在国产翻拍片里寻找那一行“本片改编自某某电影”的小字的难度,不亚于电影的改编难度。
影片开始几分钟的笑料还算挺多,但这得在你没有看过原版《老手》的基础上。原版的经典本身对改编版来说就是严峻的挑战。改编片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做到本土化,《“大”人物》的本土化从开篇的拆迁队入手,小刑警对战恶势力,虽然一开始就猜到会滑向伟光正,但没想到的是滑的这么快。整部影片故意突出大人物这三个字,在这部电影里借王千源和包贝尔的角色台词重复重复再重复“大”人物,就像小学生在写一篇命题作文,生怕自己跑题老师(观众)给不及格,要一直点题。归根结底还是国产电影对改编片的不自信。先不说导演,单纯说观众讨论最多的包贝尔,对照刘亚仁影帝级别的演技,可以类比是“小”明星对照“大”演员,那些夸包贝尔演技的大概是还记得前段时间包导演自导自演的《胖子行动队》吧。而《“大”人物》这个名字也会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小时代》。
对比拆迁部分的蜻蜓点水,富二代的无脑暴戾,梅婷那一段最动人,最有人情味,可惜这条线并没有深入发展。凑了一堆超棒的演员,拍了一个不怎样的电影。观众爽的就是硬汉王千源和有头发的包贝尔激烈对打。影片最出彩的部分是局长,队长,孙大圣三人在办公室掰扯的段落,干脆利落有包袱,《解救吾先生》心狠手辣的绑架犯和《光荣的愤怒》阴险狡诈的黑心村长一起在《“大”人物》里化身好警察联手破案为民除害,两人和局长在办公室脱衣脱裤讲诉当年办案的各种伤势很有意思,王砚辉贡献了最精彩的表演,然而万万没想到下一秒局长要命的说出了那句“你的背后还有国家呢你怕啥?”…真是怕啥来啥,让口公子分分钟出戏以为坐在《战狼2》的影厅,就差局长把办公桌上的五星红旗举起来。电影里好些动作戏为了增加趣味、刺激而显得有些失真。是不是国产片终究摆脱不了说教的毛病,是不是每位导演都想要试图充当上帝的角色?
导演给孙大圣设置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困境之后,却以这样一种神奇的伟岸光正的方式帮助他解决了困难。然而在这个大环境里,这样的方式实在过于缺乏说服力以及想象力,一副“刁民不知朕辛苦”的态度更是相当令人厌恶。人物特性的加持掩盖了自身的社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