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立导演解读纪录片《高十》幕后心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大家好,我是《高十》的导演摄像何汉立,最近《高十》在爱爱奇艺和腾讯上线播出后,几个月内全网点击量将近一亿,光腾讯网站就有近五千万播放量,贴吧评论更是几万条。首先很感激大家对这个片子的关注,而且还发表了观后感!有人觉得我的片子拍摄剪辑一团糟,浪费了这个题材,有人觉得唐尚珺精神可嘉,有人觉得唐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正面反面都有。以下我会对网友疑惑进行部分解释: 第一,其实片子我自己也觉得没拍好,网友说得没错糟糕透了,可是我想说,我是广西电视台的职工,《高十》是我个人的创作,没有专项经费支持,3年跟拍一共花费了9000人民币,折算下来也就一千多美元,还包括了带唐一家去北京旅游的吃喝拉撒,敢问有哪位大神花这么少的钱做出一个能获得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广州纪录片节金红棉奖、广西广播电视奖等?现在的纪录片拍摄一集动不动就几十万上百万呀,按照这个投入,《高十》已经是业内前所未有的良心之作了!!!有人就又想问了,干嘛不申请经费?大哥,这个选题是负面的,电视台是党政喉舌,我的选题早就被毙掉了,只能以个人业余时间方式去创作,要不是我的直属领导默默支持我早就放弃了,拍摄中的各种外在压力、阻力、困难只有自己知道,影响地方形象,触及地方利益,费劲了千方百计才能混进学校去拍摄。所以能把反面题材拍出励志片,冲破各种压力,顺利播出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第二,理解和支持主人公唐尚珺复读行为的网友,我觉得很欣慰,有同感。只有经历了生活底层的人才会知道,这个社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我们不是富二代,没有坑爹的资本,唯有靠自己努力改写自己的前途命运。农村包围城市的第一代是非常辛苦的,房贷、车贷、生活费、养孩费、养老费、教育费,都靠我们自己,父母帮不上一分钱,我本身就是这种状态,80后活得真他妈压力山大。所以,在这种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种内心动荡精神空虚的躁动时代,能花十年去做一件事情,行为本身就是令人敬佩的!执着这种品质,中国人不能丢失啊。而且这个唐尚珺也是很孝顺的小伙,他也想早点工作回馈父母,可是如果他最初只是读了专科出来工作,一个月三两千的工资能养活家里人吗?只能养活自己。农村青年基本都往城市跑,农村已经是空村,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小孩,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小人物的命运只能随风飘摇!!! 第三,吐槽和反对的网友,我也表示理解。没有经历,就无从体会,你们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善意地质疑声总是推动时代进步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作用力。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短短几十年,唐尚珺应该珍惜当下,放下执念,好好经历人生正常的阶段。其实我的作品结尾也是有这样的含义了,唐奋斗了十年,拿着名校通知书给家人看已经没有了喜悦,父亲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要是父母不在了,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意义?所以他感悟了,亲情至上,名利乃身外之物,趁着双亲还在,能孝敬就孝敬。。所以2016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后,他没有去读,因为后来父亲病危,他正好看到网上有广告招兵买马,广西某高中给2万块奖金,他回去复读了,拿了2万元给父亲治病。一年后父亲就去世了.......!救命稻草也好,赌博心态也好,神经病也罢,人非圣贤,谁又能真正放下过当初执念?唐尚珺只是高考改革中的受害者,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把原因归咎于他的变态行为,为什么不去思考和质问这个社会?他反复补习读了10年高中(加上后来2年总共12年高中),除了有个人的执拗之外,农村家庭从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独木桥观念,地方学校专政策漏洞以高额津贴诱惑,有法不依执法不教育之源不公平公正,这些种种的外在因素难道不是我们该反思的吗?全国各省各市各县还有无数的补习生群体在高考路上煎熬着不为人知,他们各自的辛酸又有谁知? 最后,我觉得很开心,2017年底节目在地面频道悄悄播出,时隔3年我偶然在网络上检索,才发现得到了这么多网友的关注,这是我入行纪录片的处女座,这个题材很难拍,效果也欠佳,但是咬牙坚持下来了,自己的作品能被大家看到,虽然不能像《我不是药神》那样能推动政府体质改革,但是《高十》能揭露教育改革的冰山一角,引起共鸣,我很欣慰了,记录当下存档历史不就是纪录片人的使命所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