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品格 第三期,感觉越来越有趣了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演员的品格 第三期,感觉越来越有趣了。 前半段是上课实况,刘天池的释放天性课让弹幕好多人感叹了一把“演员不容易“,反正对我来说确实是的,交出真我、放空自我、揉碎本我,我觉得太强我所难了,我会很容易陷入怀疑和迷失。后面比较大的篇幅在形体课上,像其他真人秀一样,有些性格色彩突出的人依然能给整个班级带来很多欢乐,C班的几个形体黑洞就是这样,也可能跟班级人数有关,不像A班冷冷清清,B班男女失衡,D班人数过多,C班用鲜亮的橙红色和非常放得开的笑声给观众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学完芭蕾,马上是一个24小时准备的团体芭蕾小品考核,会再一次洗牌名次。这一回,对比感又更鲜明了一些,时刻提醒着演员生态中的现实感,但因为是和新人演员碰撞,还带了许多新鲜感和友好的冲撞。 形体基础的差距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的,有的人可以在老师教授的范围以外自由发挥,有的人连掌握上课的重点都非常吃力(在这里我非常认可弹幕里调侃查杰的评价,他的肢体僵硬不是放不开,就是救不了了[允悲]),但团体考核+小品创作形式+演员修炼的终极目标带给他们的,是机会,而聪明有表现力的演员,或者自信开朗的新人,或者专注且信任队友的努力孩子,在这场小考核中几乎无例外地都尝到了甜头,收获了更好的位次。而那些未看清这综合考察意义的盲目者、陷入合作困境的消极怠工者、思想准备不充分者、囿于形体本身的优势或劣势的人,就只能收获教训了。 有几组的创意非常有意思:查杰四人组的恶魔与丘比特异常可爱,李彦曼三人组动作整齐划一且收尾构思非常完整,杨雨潼三人组把黑洞变为偷学者的笨拙,曾淇四人组把打闹动作排得衔接恰好不空不溢。无台词的表演会让我想到上一期的模仿组tom,这次也有许多人沿用了表情夸张的风格,但有惊喜的点在于,省去排练和休息的时间,可以预想到在创意设计的过程中,有些人的创作思路非常顺畅,有些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非常出色,这些特质都应当被积累下来,成为之后走得更高更远的筹码。总结下来就是,尽管不知道是具体哪些人拥有这样的特质,但我是惊喜且充满希望的。 对比上期,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其一,这次的合作与最初的分班考核在同组结果呈现上有了很大的差异。上一回的双人合作,存在着同组却分到AD两个极端班级的情况,导师看了整体的戏,但更看重个人的潜质;而这一回却很明显的是,表现出彩的整组前挪,组内选手差距不超过一个班级,不管个人素质怎样,一组垮了就都垮了,个人优势虽然能够加分,但团队配合才是决定整体的命运。就好像,第一次分班是试镜,可以有人配合搭戏,但是否被选择关键还是在自己,第二次分班是电影上映,剧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个人特质的作用是让团队成果更优,而不是在矮个堆里充高个,毕竟烂片最先会把观众推远。 其二,这一次有的选手从A到了D,也有幸运儿从D一跃入A。这更像演员的口碑。尽管现实中的打击不一定会一蹴而就,但做得不好就容易从顶端跌倒谷底,失去观众缘;遇到好机会并把握住,也可能一下子话题度上升,机会络绎不绝。(怎么感觉越说越像鸡汤或者成功学。。。)可能哪个行业都有这样的体会,但演员的声誉是会借由屏幕和角色有所强化的,羽毛的影响会更突出一些。 下一期又有角色考核了,看起来还是挺令人期待的。对了,大城堡里挂上了A班学员的巨幅海报,真是很会营造这种后续职业的心态考核了。期待聪明的人能够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有机会成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