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理解《狗十三》中对少女成长和家庭教育的描绘?
查看话题 >撕裂是成长的必经之痛

还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莫名感到腿疼,说不清是怎样的疼,酸痛?撕扯痛?肌肉痛?骨骼痛?软组织痛?总之就是疼。后来才知道,这是生长痛,儿童高速生长阶段必经的生理性痛苦。
生理上的痛苦即使看不见摸不着,也是可以理解的,疼就是疼。心理上的痛苦,更加难以捉摸,也更加无法被大人们理解。
电影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种钝钝的,无法言说,又有些不可理喻的痛。电影里的人们,都像活在好几个平行世界一样。幼小的弟弟昭昭,活在一个无忧无虑,唯我独尊的世界里。成年人爸爸、阿姨、爷爷、奶奶,活在一个身不由己的,恭谦礼让的世界里。表姐堂堂,学习好,性格甜美乖巧,是大人眼中的“懂事”,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堂堂身体已经发育,也有自己的小男朋友,俨然一个小大人。只有十三岁的李玩,懵懵懂懂,身体如萌芽一样瘦干干,离开了万千宠爱的儿童世界,又拒绝进入那个“不诚实”的成人世界。
小狗“爱因斯塔”的到来、走失,和小狗“爱因斯塔2.0”的到来、离世,激化了孩子与大人的矛盾,也承载了孩子与大人的矛盾。如果没有这么一只小狗作为媒介,冲突必然会在其他方面爆发,可能在孩子的学习,也可能在孩子的两性关系,还可能在家庭成员之间。
因为小狗,李玩一次次的见识到大人们的虚伪。李玩终于明白,所谓的“虚伪”实际是无奈之举。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身不由己,不得不低头,不得不隐忍,不得不宽容。好在,“虚伪”的背后都有一些善意的初衷,家庭成员之间还有爱,还有关心。李玩终于明白成年人的世界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
从温室中走出来,面对这个世界的四季变迁,是会痛的。会经历寒冬的酷冷、炎夏的暑热,也会经历暖春的生机,凉秋的清爽。
成长,就是这样一种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过程。谁也不能永远活在温室里。正如生长痛,孩子要经历这种痛,才能长高,长壮。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无奈,与成人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最终,是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