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种修行

记得小时候村里老人理发都不用出门,因为在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会有一个老头,拎着一个黑色的皮包,到他们家里来帮他们理发。烧水,洗头,理发,刮胡子……边理发边聊天,这是一种熟悉的交情。
当我看到纪录片《敬大爷与他的主顾们》,顿时想起这幅的画面。敬大爷拍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是2002年,87岁,北京还有很多平房胡同没拆,他每天骑着小三轮车,街里巷陌穿行,给老主顾们理发。每到一家门口,他都会大喊几声“老赵,老赵,起来了吗?我进来了啊!”。讲究。敬大爷13岁学理发,最风光的时候开了两家理发店,带着二十几个徒弟。他给梅兰芳,尚小云他们理发,能免费看戏,坐侧幕,他不念叨这些,主顾们说起来了,他才回几句,云淡风轻般。他曾给一个大帅刮脸,把人家眉毛剃掉了半边,提心吊胆过了一阵,大帅又请他去理发,完了问他:“你看我那眉毛长出来了吗?”
“有吃的,能活着就挺好。”这是敬大爷常挂在嘴边的话。没脾气,没抱怨,不论贵贱,一律五块钱。主顾们都比他岁数小,几乎都有病,老态龙钟,有的老人,睡在小屋子里,味道很难闻,敬大爷进屋就开窗,烧水,把老人扶起来,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你不能老不动,得活动活动。”“没人看你就没人看你,自己不能窝窝囊囊的。”嘿,这是敬大爷的规矩。
整个片子很真实,我认为比2006年改编的电影《剃头匠》要好看,电影《剃头匠》请敬大爷本色出演,加了很多矫情,我不喜欢。
生活是真实的,人老了,是伤感的,很多老人几乎就是等死苦熬的状态,看到这些,让人唏嘘不已。谁不会老呢?活到敬大爷这种状态,真是修来的福气了。
“什么都不想,想了也没用。”敬大爷每天按自己的节奏活着,好像老北京人身上多少有这类气质,忍看朋辈成新鬼,城头变幻大王旗,活了101岁的敬大爷,在理发的时候是最闪光的,熟练的动作,主顾们被梳理后的舒坦。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