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以田小娥与黑娃的稳定生活为分界线,前面很是敬佩白嘉轩,后面越来越憎恶白嘉轩。他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道德和社会秩序守卫者,以白鹿原为毕生信仰,可以限制壮劳力离开;可以包庇维护道德丧尽的卫道士鹿子霖(可以说,包庇鹿子霖就是在维护白家的长久利益);可以牺牲田小娥的几乎一切从肉体到精神层面的权益;可以对抗征粮;可以施以残酷族法。他也意识到了时代的变化,从石头到黑娃到之后的种种现象,因此他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手段来试图维系整个白鹿原内的原有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运行。但是,这终究抵不住。白嘉轩又不是一个纯粹的旧秩序守卫者,他可以放走石头,可以允许女儿不裹小脚,可以送女儿进城念书,以及没有彻底执行对白孝文的鞭刑。他和鹿兆鹏(在家长制婚姻下低了头)一样,都藏有私心,没有做到纯粹的信仰者,也正因为此,他们才称之为人,是活生生的人。
白孝文和黑娃,都不是像田小娥那样单纯无私,一个舍下小娥跑了(几次三番),一个间接导致了小娥的惨死。但是白孝文更是我喜欢的,他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比黑娃更加地深邃,久久萦绕。白嘉轩对死后田小娥的态度直接催化了白孝文性情的变化,我想如果我是白孝文,这样的转变是十分合理的,甚至我会更加的激进(越往后看就越想弄死白嘉轩)。
田小娥,本部剧除了何冰之外最大的亮点,是剧情冲突的核心人物之一,李沁的表演没得说,在秦海璐的帮助下,将田小娥的形象很立体很深刻地展现出来,成为了一个标杆。一百年了,一百年前田小娥们遭遇到的不公,一百年后仍然会有遗存,女性依旧是两性关系中弱势的一方(并非性格层面),比如说同等工种下的工资待遇差别和天然指责小三小四的社会舆论环境,这是社会秩序中男权仍旧强大的原因所导致的。所以,如果今天田小娥还生活着,郭举人——黑娃——鹿子霖——白孝文这样的关系仍会使得她面临街坊的冷嘲热讽和社会道德的谴责中,不至于被硬性隔绝,但是软性惩罚是少不了的。由此可以想见,一百年前的田小娥们是多么的悲惨,她在白嘉轩的眼中,从来没有以一个人的身份活着。
鹿子霖,旧时代卫道士的杰出代表,表面大公无私,私底龌龊肮脏,一百年前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今天依旧一抓一大把,请见各种性骚扰事件和贪污案件。在两性关系中,他是施压者,田小娥是被迫者和受害者,但是他只收到了旁敲侧击,田小娥却被大刑伺候,身体和精神遭受双重打击。想起美剧《天才》第一季里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表述的那样,我出轨多,那些男人表示羡慕;你出轨多,他们就说你是荡妇。这就是这个社会,充斥着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