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看着看着,脚就盘上了椅子,脑袋歪着,仿佛回到了某个曾经。
曾经于某个午后,从奶奶家出发,不想花掉那一元车钱,于是沿着古运河,一路走了回去,估计走了有一下午,就那么一直走着,边走边看,人群、商铺、行船、车辆,最后一元钱还是花了,两根冰棍,到了家中,实在疲累,上床就进入了黑沉沉的梦乡……
所以,《无水之桥》算是大卫导演的寻旧之旅吗?
骑着摩托车,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颠簸而行,目力所及,后视镜中残缺的自己,路边摇荡的田野、高高的铁塔、散落的窨井盖、补丁似的各色标语,沉默中,沙尘扑面而来。
穿行于街头巷尾,常常会忘却了目的地,掏出皱巴巴的角票,买上一碗面目可疑的小食,端坐于角落里的塑料方凳上,砸着嘴巴,完全陷入了食物的故乡。
这个诺大的广场,没日没夜地发着光,在这里百无聊赖地等过旅行团集合,在这里孤单地等人来开酒瓶,在这里寂然躺下,在这里一切变成负片,在这里带上墨镜出发,开着摩托车,去往无尽的远方。
游泳,多文明多现代的词啊。“濯缨池”畔,人头攒攒,谁都似乎和谁认识,一个又一个,从栏杆的墩墩上跳入了水池,人在水中,竟是如此自由了。少年对此地是不满意吗?走去了一座空旷的公园,只得一群小鱼在水中,公园是文明世界的,文明不允许下水。于是躺倒在水边的风雨亭,梦,让少年转场到了地球另一端的文明世界,荒凉的湖,照相,流浪汉,关于父亲的一首诗……
那时候在南方,耳边尽是嗡嗡的家长里短,夏日的夜晚,属于龙虾和啤酒,在红通通的小龙虾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男孩子吃吃笑着,可是,爸爸去哪里了?
走了好远的路,要去游泳馆,小三轮的南方老爷爷,听不懂官话游泳的意思,还是带着男孩子前行着。这个游泳馆,遍布南方各个市镇,旋转滑梯、水翻斗、弯曲滑梯、白色休息区、烤肠…… 每个生长于南方的孩子,是不是都有一份游泳馆的暑期回忆?
大梦方觉晓,迷蝶穿往今,风雨亭中的少年,赫然醒来。回到濯缨池,熙熙攘攘中,他跳入了水池,跳入了人群,过去,现在,未来,都在此中映合。就如儿时常常注目的路边搅拌机,即使去往了他乡,舞台上萨克斯对着旋转搅拌机的吹奏,才是最让少年忆起“回家”的旋律。
少年游,少年离开,是为了什么?没有答案。走了一大圈,回到南方的家,推开屋门,与童年时的自己,共同去遛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