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筒x昭日特:《寻龙决》里的蒙族小胖墩教你如何在演艺圈逐梦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导筒专访
在内蒙拍摄的故事片《鸿雁》为了选拔小男主举行了大型的选角活动,最后两位候选人分别是来自上海的毛豆和来自内蒙的阿吉,阿吉曾出演大制作《寻龙诀》,其个人剧照在影片的豆瓣图片区热度排名第一。《骑士阿吉》是由阿吉在40天的选角和训练过程中意外完成的一部作品,大量手持记录式的镜头,按照剧情片的剪辑逻辑组织出了一个男孩为表演梦想辛苦受训的励志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更大的剧情片《鸿雁》至今未能完成,而这部伴生作品已自然长成。
《骑士阿吉》此前入选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新风展映单元,阿吉凭借在本片中的表演获得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评委会特别荣誉奖。

阿吉是个蒙古族男孩,他有五个愿望,其中之一就是成为电影演员。一次,他居然成为了电影的候选主演。但是要求骑马能力,于是他被派去了内蒙古大草原,开始骑马训练。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训练回到上海的剧组。他渐渐褪去了胆怯和无助,更自信和从容。但电影暂停的噩耗打断了阿吉的计划。站在外滩的阿吉内心五味杂陈,但是他的演员梦并没有因此止步。
导筒带来上影节系列访谈
本期为导演昭日特专访
(监制冉平,制片人顾博对采访亦有贡献)

采访正文
导筒
先介绍一下选拔小演员的那部影片的情况,最终完成了吗?
昭日特
目前还是停拍状态,但听说这部影片,即将在今年秋季重启拍摄。
导筒
小演员的选拔有哪些很有趣的细节?
昭日特
海选的孩子有上千名,有的孩子面试时很紧张,甚至会忘了自己的名字,还需要问老师呢。

教练,毛豆与阿吉
导筒
两位主要小演员身上都有怎样的特质吸引着摄制组最终选择他们?
昭日特
两位小演员都有过表演经历,相比较来说,来自上海的毛豆对表演和导演的要求能够更快速的反应,很灵;阿吉之前只有一部电影的经历,相对来说还是对表演比较陌生,但其形象气质更符合影片中的角色,这是当时导演选定他俩各自的原因。
导筒
阿吉在商业大片《寻龙诀》当中饰演的草原小胖子是该片一大亮点,拍完《寻龙诀》之后他一直在做演员吗?
昭日特
他一直当歌手,参加电视台的选秀节目,所以有了很多电视台培训出来的舞台表演的“毛病”,这恰恰是电影中不需要的,电影角色要求的是一个淳朴、一根筋的孩子,所以我的任务就是带他回到草原,和牧民一起生活,祛除他身上所谓的“毛病“,学会骑马,适应角色的要求。当然,还有别的孩子一起竞争,挺残酷的是不是?孩子们心里都知道这一点。开始,阿吉好像不抱什么希望,他不如毛豆机灵,适应性强,但他内心里有蒙古孩子的倔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天性,一共四十天,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挖掘出来了,他恢复了本来的样子,成了一个小男子汉,真正的骑士。我还为他写了一首片尾歌,叫《蒙古小子》,他自己唱的。

《寻龙诀》中的阿吉
导筒
阿吉的日常训练都包括哪些?影片中应该反映了其中一部分,强度上是很大吗?
昭日特
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情感上融入草原的日常生活。影片里可看到牧民老师巴特尔淳朴,他对两个孩子不分彼此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小毛豆虽然没有入选,但学会了骑马,蒙古语,也成长了很多。
第二是体能训练,阿吉比较胖,对他的训练包括跑步、跳绳、仰卧起坐、举重、跳木马等等。器械都是巴特尔就地取材自己做的,他是一个典型的牧民,对孩子的慈爱与训练过程中不动声色的“残酷”,之间没有丝毫矛盾。训练的强度确实很大,既不是简单记录,又没有预先的设计和刻意的渲染,他们的性格和情感方式都是偶然的表现了出来。这种自然呈现的真实性,体现了我们的电影观念。

训练中的阿吉
导筒
影片使用了什么设备来拍摄?画面,包括手持的风格很纪实。
昭日特
除了空镜外基本都手持拍摄,佳能5d3、bmpc、gopro,设备上没有太多的挑选,基本上就是怎么方便怎么拍。因为最初并没有打算要它成为一部影片,恰好祛除了作者的主观意志,也许,正是这样形成了影片的特点,我相信偶然性。
导筒
本片在上影节以故事片的身份参展,你们如何界定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区别?
昭日特
这与我们的电影理念有很大的关系,看了所有的素材之后,它是一部天然的剧情电影,既不是客观呈现的纪录片,也不是纪录风格的虚构故事片。我们的创作就是按剧情片的原则重新组织、剪辑,处理画面声音,把它内在的戏剧性开掘出来,发现和阐述主题。看上去是自然天成,其实背后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不同的是,所有的思考和创作不是前置,而是后置的。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剧情片的一种,具有一定的实验性。最终我们决定以创作方式来界定参展身份。

导筒
影片对草原上的气候和饮食有着一定的展示,包括小演员驯马的部分,孩子与马的关系,感情具体是怎样培养的?
昭日特
其实直白的说这件事,与马的相处和与人的相处区别不太大,也可以叫做与自然的相处,如果要分解步骤的话,无非是从认识到熟悉,再到彼此信任成全,当然这一过程中,孩子不能只是骑马,他也要对马有感情的付出,比如打理马的皮毛,甚至对话聊天。如果从感觉上来讲,孩子与马之间的交流,更像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都很单纯、真诚。
最终不仅仅是孩子驾驭了高头大马,而是他们融合成了一体,阿吉和马,生命和生命,人类和自然,这正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导筒
影片的英文片名,翻译过来是“阿吉的五个愿望”,在片尾他本人也提出了,是当喇嘛,摔跤,做歌手,拍电影和当演员,这些愿望是他在剧组的日子里经常显露的吗?
昭日特
这是我问他的。因为经过那么多的努力,电影却因故停拍了。对一般孩子来说,肯定是一个沉重打击。对阿吉却不然,没有丝毫沮丧,他性格中具有蒙古文化中的一个特点:只要我决定做一件事,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这个过程就是目的本身,至于成功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那是命运。拍电影当然很好,但并非阿吉孤注一掷唯一的梦想,虽然是他五个愿望中的最后一个,但并不妨碍他倾尽全力的付出,在这个过程中他成长了,就够了。今后有机会去实现前面的愿望,他也会这样做,无论成为相扑手,当歌手,或者当喇嘛。

导筒
阿吉现在在做什么?他会坚持自己的理想吧?
昭日特
现在主要就是上学、学习跳舞、练习唱歌,无论做什么阿吉都会全力以赴。

导筒
《骑士阿吉》应该算是一部“伴生”电影,不知道导演还会不会关注阿吉日后的成长,再去创作新的作品?
昭日特
本片监制冉平老师提出过这个想法,希望我能拍摄这个孩子到18岁,无论他成为什么样的阿吉,我也会持续关注阿吉的成长,当然还会保持这种松散的纪录方式,忠实生活的偶然性,不仅仅是简单纪录,我相信不断会有新的、意外的发现,也许若干年后,还能再给观众一个迥然不同的阿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