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是为险而战,让我好好亲吻你的脸

2016年的9月,中秋已过,朋友辗转找来,要在香港买一款名为帕唑帕尼的药品。于是我托了朋友,在香港辗转找了人约见了处方医生,买了一瓶只有30片、价格却高达4万元人民币的药品,这样一瓶,也就只能吃一个月。那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治疗危疾所要偿付的天价。后来听说,印度也有同款药,却要便宜许多许多许多。再后来,不到一年,那个服用这款药的男孩子,去了天堂。去世的时候,他才29岁。留下一个未婚妻,还有一套家人为他们准备的婚房。
职业的原因,我会在新接触的来咨询的客人里,特别询问家里除了投资之外的医疗保障情况,国家医保、商业医保,等等。我所学的理论和大量的书本案例告诉我,生病是一件很贵的事,你纵有多少存款,大概也很难抵抗病榻上长年的耗费。我也亲见个别客人,在家人罹患重疾之后个人心路与家中资产变化的种种。然而没有人告诉过我,当一切真的就这么发生了以后,无论治疗的昂贵与否,病者的苦痛和家人的焦灼,是否能与昂贵等价,是否能在昂贵里得到减轻。
我耳闻着朋友在病房和加班之间连轴转,付出了能为之花费的金钱和精力之外,所有的药效之下,只剩下亲爱的弟弟一具形如枯槁的青色面庞。青春早已一点一点被抽离出滴管的滴答之间。
一直到,有这么一天。我的家人也生病了。我看着她在肿瘤医院的大厅里对着一纸诊断流了眼泪,还背着我不想让我看见;我看着她做完手术斜靠在病床上,鲜血偷偷殷在了绷带上,血袋吊在腰边,鲜红得像一朵红色康乃馨;我看着她偷偷和病友聊化疗与放疗,进口药和国产药,我知道那些价格已经在她心里一遍一遍算过;我听她说起第一次化疗之后的种种煎熬疼痛,还有一绺一绺掉落的染黑了的头发。就算在这一切发生之前,我们都已看过一个同症且挺过去的病友详细记录从发病到手术到放化疗到几年恢复期的详细日记,文字详实得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唏嘘不已,然而在一切发生之时,我的心还是没能准备好。所以,当我坐在《我不是药神》的放映厅里,在第80分钟,那个老太太在审讯室里哽咽着对警察说:“谁家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我早已情不能自已到全身颤抖。

悉达多在《癌症传》里说,美国1/3的女性和1/2的男性会得癌症。这样算来,一对夫妻终生不得癌症的概率仅为1/3,如再考虑双方的父母,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不接触癌症患者的概率不会超过1/27。中美的数据或有差异,但每二至三位逝者就有一个死于癌症,却已是国内不争的事实。
也就是说,在这个你我都平凡的时代里,想要平凡的过一生,却也不容易。
好的细胞,坏的细胞,基因的变异,疾病甚至比健康更“勤奋”,它不停地在我们的身体里寻求着公民身份,哪怕是让宿主受尽屈辱,一同死亡,也在所不惜。它疯狂求生、充满创意;它手段残酷、精明狡诈;它寸土必争、还富有防御意识;它似乎在教我们如何生存……活着,就是一部史诗,世世代代,男男女女,以癌症为敌,以生命为代价奋斗,挫折、激情、创造、巧合,走了弯路,那么多人为此牺牲了那么多,我们才走到了今天这里。曙光、重挫、希望、幻灭交织在一起。这才是,生而为人的过程,未曾真正胜利,但我们永不服输。
“在心碎中认清遗憾/生命漫长也短暂
跳动心脏长出藤蔓/愿为险而战
跌入灰暗坠入深渊/沾满泥土的脸
没有神的光环/握紧手中的平凡”
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用力活着的每一天,记得去亲吻身边每一个、你爱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