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

一天的时间,刷完了30集的网剧,没有看过原著,不算原著党,看过《最好的我们》,电视剧小说都看过,所以,算是追寻吧。
故事开始的时候,带着期望,带着急躁,故事发生的时候,期望快些看到结局,虽然结局大都心中有数,故事结束了,又觉不舍,也许就像这所大学带给我的感觉,不是我想来的地方,四年里抱怨了无数遍,可真正离开时,才发现不知何时,心底有了不舍,有了维护,为这一草一木,为这一桌一椅,为这一友一师,终究会说再见的,有时候会觉得,生命即逝,像公交疾驰,会不断地靠站,又会不断有新的启程,在每一站都会有人出现,也同样的有人消失,有些人会再遇见,有些人,却就那样永远地说了再见。
电视剧只是电视剧,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也带给我们无限的遗憾,我不知道现实中的凌翔茜会不会真的接受蒋川,余周周会不会因为凌翔茜弃考,辛锐会不会有这么幸运……可故事里,我们可以无限代入,高中欠我一个“余淮”,大学欠我一个“肖奈”,林杨&余周周,耿耿&余淮,蒋川&凌翔茜,我想我还是喜欢林杨和余周周,相比耿耿余淮,林杨更加坦诚,他是太阳,连笑都是没心没肺的,余周周曾说“因为我会演啊”,可在男女之情上她确实也是光风霁月的,相比蒋川凌翔茜,他们势均力敌,林杨说蒋川是高级保姆,蒋川说凌翔茜就是他的未来,所以他一直都在为他的未来努力。
高中的情感,大约就是这样纯粹,悸动而又纠葛的,所以凌翔茜的同事会否定凌与楚天阔的所谓“初恋”,所以楚天阔的现女友在听他们高中的故事时,会不停说“说重点”,可是她不知道,没有什么一定的“重点”,所有的“非重点”都是“重点”,只是当局者明白。
心里的疙瘩,大约就是觉得这部剧对出身贫寒的人貌似“歧视”,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歧视,在韩叙身上是如此,在楚天阔,辛锐身上一样如此,似乎他们就会自私,可说到底他们确实也输不起,阶层固化,楚天阔曾问余周周,他和林杨有什么不同,自回“他是顺流的,而我是逆流的。”
曾看《中国成语大会》,虽只办了两季,第二季的彭敏老师,出身湖南一个农家,身高长相都一般,三十多岁,至今未婚,才华是有,人大本科,北大研究生,至今未成家,成语大会拿到冠军以后,出书《嘲梦闪闪》,也曾一时风头无两,可当社会的热情褪去,他依旧还是只能躲在出租屋里,那些鸡汤作家曾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写畅销书可以月入百万”…… 然而当我们老老实实读着书,加倍努力地往前走,以为可以走向巅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太傻太天真。 现实,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巴掌。 父母辈靠着读书甩掉穷帽子,奶茶妹妹沿着网红之路当上京东夫人,郭敬明写书卖IP登上作家富豪榜,但这不过是“专家”分析的个案例、鸡汤作家的马后炮。 就像故事的后来,楚天阔,辛锐,保送清华、北大,他们过得并不好,一个通过和领导的女儿结婚来帮助自己在职场上的立足,一个在酒桌上舍命陪“合作伙伴”……
寻梦,撑一支长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