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角度全面分析唐人街探案系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纯属个人即兴记录,略带轻微剧透,慎重围观。
首先,类型:
《唐探1》风评很高,确实是一部经典之作,在我看来,是第一部成功的国产喜剧探案片。探案片(悬疑推理片)很多,喜剧片也很多,喜剧探案片,也有,但很平庸。两种类型片的氛围和性质截然不同,想要做到让观众满意的糅合,并不简单。我们这一代人,柯南从小看到大,深知黑影君的恐怖,推理书迷看遍了阿加莎等人的著作,也深知侦探作品的惊悚和悬疑。实话说,侦探片拥有一大部分的拥簇,喜剧片也是人人爱看,更有宝强陈赫肖央这些演员,快快乐乐才是人生,将这二者能成功融合,从商业角度来说,也是空前的成功,你看看《唐探1》的票房和风评,不得不让《唐探2》获得了观众空前的期待和一定的“尾速加成”。陈思诚自己都说,《唐探2》制作真的太难了。
其实《唐探2》在类型上,不会有太多创新和超越,喜剧侦探片,很难继续在剧种角度做新的融合和开发,所以只有放大化喜剧和探案的制作,陈思诚自己是这么说,亦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一些其他的元素,最明显的就是古代神学、哲学、伦理学的内容。其实,是存在神学片、哲学伦理片这种电影类型,我也在观影过程中误认为陈思诚这次又融合了新的影片类型进去,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元素,它的层次并不在影片类型这层上,而是在剧情中。这是《唐探2》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唐探1》纯粹的探案、搞笑,而《唐探2》蕴含着一些哲学伦理神学内容在其中,并且是解密的线索,对一些要求较高的影迷和侦探迷来说,是一种享受吧。不得不想起去年日本动画大师新海诚的创世巨作《君名》中,也是蕴含了深刻的神学理论,这就好比,你写文章做实践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一样,作为足够的论据,不得不说编剧和导演是用了心的,这样《唐探2》的起点就高了一些,并且规格更加正式。
进入正题,剧情:
我们先看看《唐探1》在剧情上为什么是成功的。
首先它是个连环案,一条主线是黄金盗窃案,另一条主线是工坊凶杀案,两案之中唯一有联系的就是颂帕这个人,但其他并无绝对关联,给探案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唐探1》的作案手法其实很常见,在影片里唐仁自己都说这样的手法很简单,众多推理小说里也有,连柯南里也有。但《唐探1》真正的精髓在于,这是个“案中案”。小说看了很多,柯南也从第1集一直看到如今的947集再加上20部剧场版(看唐探1的时候应该是800集左右),说实话,案中案不算太多,而且也不够明显。我坦言在看《唐探1》时,直到最后老秦返回医院去揭开思诺的底之前,我都没想到这是个案中案,包括张子枫饰演的思诺那一刻鬼魅的笑,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思诺的确没有行凶(至于有没有杀害颂帕的儿子丹,也没有证据指向,只是有嫌疑),但是巧妙地借刀杀人,足以构成一个标准的“案中案”。
最后,这还是个让你想不到的案中案。绝大多数观众不到最后,都想不到思诺其实是背后的“大神”,令人意想不到的指数颇高。养父李首次出境时,会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感觉到他有问题,片中老秦很早就断定了李是凶手。你会觉得,这也太快了吧?你会怀疑,但你想不到思诺才是背后的大神,当思诺的底被揭开后,你才知道,为什么影片在相对不是很靠后的时间里就交代出了凶手,也解释了你的疑惑。
所以,《唐探2》想要在剧情上超越《唐探1》是比较难的。
《唐探2》的手法也很简单,在犯案地点上,是一种用地理位置构成的图形或阵法。在柯南剧场版13《漆黑的追踪者》和18《异次元的狙击手》中,分别将北斗七星地理位置置于城市中、将五角星形团置于城市中形成犯案地点的逻辑位置,这都是典型的代表。而在犯案的逻辑手法上,也利用了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对应人体五位,再将五位阵图融合在纽约城市地图上,形成一定的犯案逻辑。对于五行,印象最深的就是《少年包青天2》里面的五行作案,以及柯南517、518集《风火山林》里也有类似的作案手法。《唐探2》将五行既应用于犯案手法上,又应用于犯案地点、甚至是犯案时间,使得一整套犯案逻辑更加整体化、系统化。所以从内容上看,利用五行元素,这是很普遍的,但是从整体犯案逻辑来看,却是一种创新和成功。用大白话说,作案的任何细节,都紧密联系五行元素,而不仅仅只是时间、或地点、或手法。
但是《唐探2》在剧情上有没有让我失望的地方?肯定是有的。原因就是“出乎意料的程度”远不及《唐探1》。想让观众出乎意料,要么做到让你不会怀疑,要么做到让你怀疑了也找不到怀疑的原因。《唐探1》就是这样的,很多人根本没怀疑思诺有问题,很多人怀疑了李就是凶手,肯定还有事情没讲完,就是不知道哪边没交代。但是《唐探2》,全程诸多细节我都猜中了六七成,比我强大的推理迷数不胜数,他们更是能推理出八九不离十。所以在这一点上,《唐探2》远不及《唐探1》,最重要的是身为案中案的关键人物“宋义”,暴露的线索过于明显,早早就让我怀疑,并且感觉到了他的问题,相比1里面的思诺,这一环完全输给了《唐探1》。
关于剧情的遗留悬念,这一点《唐探2》相比1是一个创新。虽然这种悬疑手法非常老套,但如果是进步,也是值得称道的。问题就是宋义到底是不是神秘人Q?老秦推理宋义就是Q,而最后kiko送别老秦的时候说IP地址不在加拿大也不在美国,又有点否认了宋义就是Q。更有网友推测宋义其实并没有说谎,是一路受了Q的指点,而Q就是被陆国富卖到南美的宋义的妹妹,通过宋义复仇而已。总而言之,宋义是不是神秘人Q,没人知道,没人有证据指向,不过这个问题值得人思考很久。毕竟宋义被揭穿底牌后,他的一些行为表现,那种坚决果断的感觉很背离表面的人设。
音效:
《唐探1》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音效,音乐配置得体,契合各类场景。最亮的还是在张子枫的那一笑,一声沉厚的巨响。
《唐探2》虽然没有1里面那种最亮的点,但是全程的音乐设定,音效配置让人满足,不同的音乐跌宕起伏,印证了不同的场景、剧情气氛的高低转换,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些音乐穿插有点奇怪,但那种奇怪正是由于剧情的急转,从而产生更足的笑料。个人最喜欢的还是三人误闯酒吧的那段,一首老牌流行曲《粉红色的回忆》,点燃了气氛不说,爆笑十足。
人设:
贯穿两部的主人公,唐仁和老秦,由宝强和昊然出演。从《唐探1》到《唐探2》,很多网站的风评我都看过,对他褒贬不一。大多数人还是很喜欢宝强哥,励志的草根演员,爆笑十足。少部分人批判宝强只会靠耍宝杂耍来搞笑取宠,并无真正的演技。其实作为看客、观众,我个人以为没有什么资质去评论一个演员的演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喜好,如果真的演技烂到家,也不会有很多电影去拍。其实唐仁和老秦两个角色,既是公平对等的,又是相辅相成的,二人缺一不可,只是宝强这个人刚好适合这个角色的人设罢了。老秦过于正经纯真,心细谨慎,唐仁则天生靠一张嘴耍宝取宠混饭吃,如果宝强真的能演出这种感觉,那是跟演技无关的,毕竟电影很大一部分程度还是商业性,只要自然而然地笑了,也就是有价值的。至于昊然演的秦风,两部都差不多,不加赘述。
《唐探2》里,个人认为最好的人设是“宋义”。首先这个角色自身起伏较多,一开始被认为是凶手,后来洗脱罪名,最后他确实又是案中案的关键人物。不得不说宋义的人设还是很棒的,美中不足我前面也说了,线索暴露太多,稍微懂点推理套路的影迷基本都会怀疑他的后期走向。
个人最喜欢的人设是kiko,首先,俗一下,人长得漂亮。此外,最重要的是,Kiko是整个案件的关键人物,将主角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意外钥匙”,老秦最后有句台词:“你推算准了一切,却没算到KIKO会来救我们出去”。没有KIKO,老秦不能破案,更不能救陈英,KIKO不仅从陆国富的手下那里救出了老秦和唐仁,更是在警察局里带头鼓动他人帮助老秦吹响反攻的号角。但是KIKO来参加这个比赛,真的是为了钱吗?为了500万吗?她是个国际高级黑客,钱自然不是问题,不可能缺钱,如果她一开始来的目的,就算为了钱,为了比赛破案,那么之后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老秦,是一个看上去不太靠谱但是心思专一单纯的角色。
最后来说一说影响:
对这部片子的影响,我更多地持有不太接受的看法。
其一,价值观的引领走向。《唐探1》中,思诺作为案中案最后的主谋大神,但是并没有证据指向她杀过人,所以思诺只是借刀杀人,她没有足够的理由接受法律的制裁,老秦也只是说穿了一切,用一张立着的纸表明了善永远大于恶,并没有揭发检举,这倒也说得过去。
《唐探2》中,根据老秦的推论,宋义虽然也是案中案里的大神,顺风车式报仇,但他手里确实有人命,影片没有交代证据,但宋义本人的态度是默认的,最后,老秦还是放过了他,这一点虽然对于影片来说,我多虑了,无可厚非,但个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如果破案的结果是继续逍遥法外,那看破不说破不是更好。
其二,对于道家思想的偏解。我作为一个业余追随道家思想的学生也有五六年了,影片一开始就用了道德经42章最经典的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愚昧的解剖医生以为以道家这样的思想,可以用5条人命换取神(他自己)的性命。不得不说道家思想躺枪。本身道家追求的就不是神或恶,而是“无”的境界。一二三万皆为自然而有序,就像数学上1、2、3、4到万,而说到万以后,就是无限大的“无”的境界。以道家的思想偏解作为作案动机,实在是难以接受。
意外:
为什么影片最后会出现佟丽娅?
纯属个人想法,不喜勿喷,感谢看完。
----------满天星Ars
2018.2。17
首先,类型:
《唐探1》风评很高,确实是一部经典之作,在我看来,是第一部成功的国产喜剧探案片。探案片(悬疑推理片)很多,喜剧片也很多,喜剧探案片,也有,但很平庸。两种类型片的氛围和性质截然不同,想要做到让观众满意的糅合,并不简单。我们这一代人,柯南从小看到大,深知黑影君的恐怖,推理书迷看遍了阿加莎等人的著作,也深知侦探作品的惊悚和悬疑。实话说,侦探片拥有一大部分的拥簇,喜剧片也是人人爱看,更有宝强陈赫肖央这些演员,快快乐乐才是人生,将这二者能成功融合,从商业角度来说,也是空前的成功,你看看《唐探1》的票房和风评,不得不让《唐探2》获得了观众空前的期待和一定的“尾速加成”。陈思诚自己都说,《唐探2》制作真的太难了。
其实《唐探2》在类型上,不会有太多创新和超越,喜剧侦探片,很难继续在剧种角度做新的融合和开发,所以只有放大化喜剧和探案的制作,陈思诚自己是这么说,亦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一些其他的元素,最明显的就是古代神学、哲学、伦理学的内容。其实,是存在神学片、哲学伦理片这种电影类型,我也在观影过程中误认为陈思诚这次又融合了新的影片类型进去,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元素,它的层次并不在影片类型这层上,而是在剧情中。这是《唐探2》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唐探1》纯粹的探案、搞笑,而《唐探2》蕴含着一些哲学伦理神学内容在其中,并且是解密的线索,对一些要求较高的影迷和侦探迷来说,是一种享受吧。不得不想起去年日本动画大师新海诚的创世巨作《君名》中,也是蕴含了深刻的神学理论,这就好比,你写文章做实践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一样,作为足够的论据,不得不说编剧和导演是用了心的,这样《唐探2》的起点就高了一些,并且规格更加正式。
进入正题,剧情:
我们先看看《唐探1》在剧情上为什么是成功的。
首先它是个连环案,一条主线是黄金盗窃案,另一条主线是工坊凶杀案,两案之中唯一有联系的就是颂帕这个人,但其他并无绝对关联,给探案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唐探1》的作案手法其实很常见,在影片里唐仁自己都说这样的手法很简单,众多推理小说里也有,连柯南里也有。但《唐探1》真正的精髓在于,这是个“案中案”。小说看了很多,柯南也从第1集一直看到如今的947集再加上20部剧场版(看唐探1的时候应该是800集左右),说实话,案中案不算太多,而且也不够明显。我坦言在看《唐探1》时,直到最后老秦返回医院去揭开思诺的底之前,我都没想到这是个案中案,包括张子枫饰演的思诺那一刻鬼魅的笑,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思诺的确没有行凶(至于有没有杀害颂帕的儿子丹,也没有证据指向,只是有嫌疑),但是巧妙地借刀杀人,足以构成一个标准的“案中案”。
最后,这还是个让你想不到的案中案。绝大多数观众不到最后,都想不到思诺其实是背后的“大神”,令人意想不到的指数颇高。养父李首次出境时,会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感觉到他有问题,片中老秦很早就断定了李是凶手。你会觉得,这也太快了吧?你会怀疑,但你想不到思诺才是背后的大神,当思诺的底被揭开后,你才知道,为什么影片在相对不是很靠后的时间里就交代出了凶手,也解释了你的疑惑。
所以,《唐探2》想要在剧情上超越《唐探1》是比较难的。
《唐探2》的手法也很简单,在犯案地点上,是一种用地理位置构成的图形或阵法。在柯南剧场版13《漆黑的追踪者》和18《异次元的狙击手》中,分别将北斗七星地理位置置于城市中、将五角星形团置于城市中形成犯案地点的逻辑位置,这都是典型的代表。而在犯案的逻辑手法上,也利用了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对应人体五位,再将五位阵图融合在纽约城市地图上,形成一定的犯案逻辑。对于五行,印象最深的就是《少年包青天2》里面的五行作案,以及柯南517、518集《风火山林》里也有类似的作案手法。《唐探2》将五行既应用于犯案手法上,又应用于犯案地点、甚至是犯案时间,使得一整套犯案逻辑更加整体化、系统化。所以从内容上看,利用五行元素,这是很普遍的,但是从整体犯案逻辑来看,却是一种创新和成功。用大白话说,作案的任何细节,都紧密联系五行元素,而不仅仅只是时间、或地点、或手法。
但是《唐探2》在剧情上有没有让我失望的地方?肯定是有的。原因就是“出乎意料的程度”远不及《唐探1》。想让观众出乎意料,要么做到让你不会怀疑,要么做到让你怀疑了也找不到怀疑的原因。《唐探1》就是这样的,很多人根本没怀疑思诺有问题,很多人怀疑了李就是凶手,肯定还有事情没讲完,就是不知道哪边没交代。但是《唐探2》,全程诸多细节我都猜中了六七成,比我强大的推理迷数不胜数,他们更是能推理出八九不离十。所以在这一点上,《唐探2》远不及《唐探1》,最重要的是身为案中案的关键人物“宋义”,暴露的线索过于明显,早早就让我怀疑,并且感觉到了他的问题,相比1里面的思诺,这一环完全输给了《唐探1》。
关于剧情的遗留悬念,这一点《唐探2》相比1是一个创新。虽然这种悬疑手法非常老套,但如果是进步,也是值得称道的。问题就是宋义到底是不是神秘人Q?老秦推理宋义就是Q,而最后kiko送别老秦的时候说IP地址不在加拿大也不在美国,又有点否认了宋义就是Q。更有网友推测宋义其实并没有说谎,是一路受了Q的指点,而Q就是被陆国富卖到南美的宋义的妹妹,通过宋义复仇而已。总而言之,宋义是不是神秘人Q,没人知道,没人有证据指向,不过这个问题值得人思考很久。毕竟宋义被揭穿底牌后,他的一些行为表现,那种坚决果断的感觉很背离表面的人设。
音效:
《唐探1》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音效,音乐配置得体,契合各类场景。最亮的还是在张子枫的那一笑,一声沉厚的巨响。
《唐探2》虽然没有1里面那种最亮的点,但是全程的音乐设定,音效配置让人满足,不同的音乐跌宕起伏,印证了不同的场景、剧情气氛的高低转换,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些音乐穿插有点奇怪,但那种奇怪正是由于剧情的急转,从而产生更足的笑料。个人最喜欢的还是三人误闯酒吧的那段,一首老牌流行曲《粉红色的回忆》,点燃了气氛不说,爆笑十足。
人设:
贯穿两部的主人公,唐仁和老秦,由宝强和昊然出演。从《唐探1》到《唐探2》,很多网站的风评我都看过,对他褒贬不一。大多数人还是很喜欢宝强哥,励志的草根演员,爆笑十足。少部分人批判宝强只会靠耍宝杂耍来搞笑取宠,并无真正的演技。其实作为看客、观众,我个人以为没有什么资质去评论一个演员的演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喜好,如果真的演技烂到家,也不会有很多电影去拍。其实唐仁和老秦两个角色,既是公平对等的,又是相辅相成的,二人缺一不可,只是宝强这个人刚好适合这个角色的人设罢了。老秦过于正经纯真,心细谨慎,唐仁则天生靠一张嘴耍宝取宠混饭吃,如果宝强真的能演出这种感觉,那是跟演技无关的,毕竟电影很大一部分程度还是商业性,只要自然而然地笑了,也就是有价值的。至于昊然演的秦风,两部都差不多,不加赘述。
《唐探2》里,个人认为最好的人设是“宋义”。首先这个角色自身起伏较多,一开始被认为是凶手,后来洗脱罪名,最后他确实又是案中案的关键人物。不得不说宋义的人设还是很棒的,美中不足我前面也说了,线索暴露太多,稍微懂点推理套路的影迷基本都会怀疑他的后期走向。
个人最喜欢的人设是kiko,首先,俗一下,人长得漂亮。此外,最重要的是,Kiko是整个案件的关键人物,将主角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意外钥匙”,老秦最后有句台词:“你推算准了一切,却没算到KIKO会来救我们出去”。没有KIKO,老秦不能破案,更不能救陈英,KIKO不仅从陆国富的手下那里救出了老秦和唐仁,更是在警察局里带头鼓动他人帮助老秦吹响反攻的号角。但是KIKO来参加这个比赛,真的是为了钱吗?为了500万吗?她是个国际高级黑客,钱自然不是问题,不可能缺钱,如果她一开始来的目的,就算为了钱,为了比赛破案,那么之后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老秦,是一个看上去不太靠谱但是心思专一单纯的角色。
最后来说一说影响:
对这部片子的影响,我更多地持有不太接受的看法。
其一,价值观的引领走向。《唐探1》中,思诺作为案中案最后的主谋大神,但是并没有证据指向她杀过人,所以思诺只是借刀杀人,她没有足够的理由接受法律的制裁,老秦也只是说穿了一切,用一张立着的纸表明了善永远大于恶,并没有揭发检举,这倒也说得过去。
《唐探2》中,根据老秦的推论,宋义虽然也是案中案里的大神,顺风车式报仇,但他手里确实有人命,影片没有交代证据,但宋义本人的态度是默认的,最后,老秦还是放过了他,这一点虽然对于影片来说,我多虑了,无可厚非,但个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如果破案的结果是继续逍遥法外,那看破不说破不是更好。
其二,对于道家思想的偏解。我作为一个业余追随道家思想的学生也有五六年了,影片一开始就用了道德经42章最经典的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愚昧的解剖医生以为以道家这样的思想,可以用5条人命换取神(他自己)的性命。不得不说道家思想躺枪。本身道家追求的就不是神或恶,而是“无”的境界。一二三万皆为自然而有序,就像数学上1、2、3、4到万,而说到万以后,就是无限大的“无”的境界。以道家的思想偏解作为作案动机,实在是难以接受。
意外:
为什么影片最后会出现佟丽娅?
纯属个人想法,不喜勿喷,感谢看完。
----------满天星Ars
2018.2。17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满天星Ar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