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有趣,足够‘诚’意。

贺岁档临近的时候,我正在家乡的小城度着从未有过漫长假期。《唐人街探案1》早在去年就打动了极少看喜剧片的我。于是早早的买好了票,等待这一次导演早有铺垫的答卷。
不出意料,走出影院,早起带来的阴霾已经散尽,喜剧梗使我面部肌肉松弛,本格推理故事使我精神活跃。《唐人街探案2》可以算是一部优秀的续集,贺岁档的一个好选择了。
可以看出导演放弃了一些剧情上的合理性,去追求快节奏强反差的戏剧效果。一些角色出场时你就能感觉到他肩负着后面的剧情中的使命,却还是在使命达成时如愿大笑。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全世界优秀侦探从比赛破案到联手破案的简单故事。清秀的颜值和推理担当秦风和不清不秀的包袱担当唐仁在破案过程中,经历了各种乌龙,并在纽约的大道上跑酷。
开场,一个类似福尔摩斯的精彩酷炫现场分析既交代了情境又给出了谜题。这个漂亮的开端像是节奏大师游戏里一个华丽的长音符,故事就这样清晰、有序地开始了。
谜面有两个,一是杀人凶手,二是排名第一的侦探Q的身份。而我们知道,随着进度条推进,两条线索一定会有所交集,甚至汇成一股。
等你带着疑问入戏,全片便不再给你机会进行独立的推理了,而是随着连环案件的发生和线索的发现进入创作者的逻辑,并且用丰富且比第一部更高级的笑点充实影片的关键情节之间的缝隙。
推理过程不透露了,结果也如你们所知的欢乐。下面就写写一些我觉得印象深刻的优点,或者说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有点迷人的特点。
1
是强烈的戏剧感觉。
如同前文提到的那样。第一场群戏就火花四溅,酒店的大门仿佛舞台剧幕布一样打开,这次侦探大赛的参与者们都有着极其鲜明的装扮、个人特色和技能。
场景是封闭的,台词是大段的,存在是不需要解释的。
随后雇主出场,给出一个7天后就要死亡,因此必须破案的迷之设定,把故事的时间框框好。作为观众,紧张感油然而生。没有人会在意他怎么准确预知的死亡。也没人感兴趣这些侦探们的行为动机。
很多话剧改编的电影都有类似的特点,如去年成绩超好的《羞羞的铁拳》,埋梗的手法有点相似。如这两部电影同样有一个“师父”角色是世外高人的设定。他们在台词上风格也差不多,有点夸张也有点可爱。
不同的是直到这一部《唐探2》,我才觉得这种特点可以算是优点。
因为夸张会使情节失真,有失去观众共情的风险。比如,大家开始找嫌疑人时,秦风对位置进行了一段听起来很高大上细节反正你们不懂的计算,推理出嫌疑人可能在的方位,并准确的捡到了他。
比如越狱后三人组在医院跟随唐仁的一根指南针就找到了案发现场。
这些神乎其神的情节会削弱观众们的代入感。
好处当然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在较为夸张的情境下包袱的铺排更自然了。
这些问题再这部作品中似乎都不大重要,反而与本格推理故事一直以来惊险离奇的风格相得益彰呢。
(作者毫不隐晦的表达他对本格推理的热爱,多次通过主角秦风的嘴强调“奎因的手稿”。)
(本格推理是一种逻辑至上的推理流派,与注重写实的社会流派相对,以惊险离奇的情节和耐人寻味的诡计著称,影片中多次提到的奎因就是本格推理小说的经典作家)
2
时髦的商业片元素
当年《死侍》爆红,除了R级超级英雄这个时髦标签以外,人们最热衷于谈到他能够打破屏幕的那种交流方式——主角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电影里,通过屏幕和观众跨次元对话。虽然早有先例,还是让人津津乐道。
在《唐人街探案2》中就有类似情节,不多,不让人觉得刻意。只让人感觉导演有认认真真的做功课。
同样时髦的是电影宇宙概念了。
我们知道好莱坞各厂在漫威大大的带领下着手布局自己的电影宇宙,以连续剧的方式打包批量放送自己的故事,可在国内院线还没有过什么成功尝试。
陈导在他的第一个唐探故事中就有了续集的构思,并安排在片尾彩蛋给出铺垫。在这一集中,梗埋的更长,角色更多了。
在开场出现的人物中,就有一位出现在片尾彩蛋,预告着下一部即将发生的地点——东京。
神奇的是,这个人物也成为推理之中的烟雾弹,吸引了观众们的关注和猜测,可以说是很有心了。
在其他人物的角色塑造上,也未尝没有独立成片的可能,比如反派医生、黑客女孩啊。当然,也可能只是我异想天开啦。
3
充沛的自信和表达欲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给影片增色的优点,但这绝对是一种鲜明的导演特色。我们的陈大导呀,一向自信地喜欢把“我很帅”写在脸上,执导筒时也有如此风格。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唐探第一部影片最后,就有关于白纸折起来才能立住的哲学探讨,在续作中,导演更是把自己关于哲学的积累和思考如数奉上。放在凶手的作案动机上,放在谜底处,放在主角的最后选择中。
关于道家,关于阴阳,关于神性,人性和兽性。
作为对此涉猎甚少的观众的我,直观的感受就是导演太想让我们知道这件事了。凶手自白的时候,侦探做判断的时候,两人对话的时候……回想起来,感觉导演像是一个得意的望着自己的刚完成的画作的画家一样,脸上浮出了我们大家常见的那种微笑。
不过说实话,他的确有自己的想法,也的确表达的不错,
人也算帅。
迷之自信给他这个人本身和他的作品都烙印下了鲜明独特的风格和气质,这使得标准的 有些套路的商业片有了些许不同的质感。
也对系列作品的成型有所助益。
在人性的善恶两面这个问题上,其实太多影视作品连基本的就事论事,不进行绝对的价值判断都做不到。
我们大多数的国产探案片还在能否讲好一个单纯的“找到凶手”的故事的温饱线上挣扎着。
因此,也就原谅了他强烈的表达欲,暂且让他得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