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生活在比我美好的时代

在看这电影之前,看了相关简介,就觉得和《熔炉》和《素媛》很像,不敢二刷这两部电影,所以这次毅然决然走进电影院里观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之间千差万别。

电影中给我留下第一印象的或许是梦露了。电影一开始,是小米在海滩上观察梦露雕像并拍照留念的一段镜头,这一组长镜头中,冲进了一组自拍的女孩,对她们来说,或许后面是不是梦露都无所谓,因为,这只是一个旅游的地标性建筑而已。但是小米却对着这个雕像拍了好多张照片,这或许是一个15岁少女对于性的好奇。电影当中多次出现了梦露的雕像,梦露是性感女神,在这里或许影射了片中不同阶级、不同年龄女孩子对于性的一种认识和向往。这让我想起了马东在《奇葩说》里说过的一段话:“林黛玉死在了最美好的年纪,这是最好的结局。因为《红楼梦》里只有两种女人,一种姑娘,一种婆子,只要她还活着,就迟早会变成婆子。”性感女神的雕像不在了,在拆除之前,上面设置被贴满了各种小广告,突然让我觉得无力。
女主角其实应该是小文和小米两个人,她们两个的故事本来没有任何交集,却因为这一次性侵案件而交织在了一起。

小米是一个15岁的女孩,在旅馆里做打杂的活。她既单纯善良又世故圆滑,她会在观察监控视频的时候,因为好奇而拍下重要的证据,但是却在需要她出面作证的时候什么都不说,按照旅馆老板预先设置好的台词将警 察和律师都蒙混过去了。她想要用自己手里的关键性证据来换取自己做假身份证的资金,却在写好威胁信之后不知道怎么交给刘会长,最后居然让饭店服务员帮忙交给刘会长。好不容易换到钱了之后,却被小健耍了,回去的路上还被人殴打。至此,她才愿意把证据告诉律师。看到一半的时候,我都恨死这个小米了,但是当小米坐在病床上,对着律师说出自己的遭遇来的时候,我却觉得,她似乎是一个比小文还要可怜的孩子,因为她的家就是地狱。小米是一个孩子,或许在心智上还没有小文成熟,她自以为熟悉了成人社会的交易规则,但是却不熟悉成人社会的险恶。在她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交易,最后和律师说的那句“扯平了”,或许是让她释然的开端吧。电影的最后,她开着电动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或许她找到了给自己自由的力量,小米的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阳光和纯白吧。

小文是一个固执的女孩子,在整部电影里的台词不多,但是眼神已经足够抢戏的了。每次当小文在电影里抬头的时候,我都怕这个孩子下一秒要去自杀,但是还好,是我想多了。小文和张新新同时受到伤害,张新新什么都不懂,一看就是平时被爸爸妈妈管得很严的乖乖女,所以出了事只有似乎看不到她有任何伤心的情绪。她的爸爸妈妈甚至还愿意接受刘会长的讲和条件,所以张新新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幸运的,但是她的未来或许会平淡得像一潭死水。而小文不一样,她有一个爱她的爸爸,和一个爱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因为自己的生活,所以自己的生活状态都相当萎靡,导致小文这样一种倔强、孤僻的性格。她很爱小文,只不过她无能为力,所以才会在气急了的时候打了小文,那也是小文全剧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她也在努力地做着自己能做的。小文有一个爱她的爸爸,会为了她愤怒,会在她失意的时候收留她,会在别人找她来讲和的时候,压抑地说出:“公道呢?”会在新闻发布会后发怒。虽然这个爸爸和妈妈一样软弱,但是,他会是小文生命中最温暖的依靠了。

小文在整部电影里的从没有主动说过自己的遭遇,就算被不公平对待地时候也只是默默地流泪,但是从她的眼神里我们就知道,她的心理有太多的痛苦,她不想说出来,也不敢说出来,或许她知道,说出来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电影的最后,确实有点烂尾了,没有任何铺垫的就让案情重新审理了,没有任何铺垫地就让小米从要接客的地方逃走了。但是这或许给我这样的观众留了一个美好的幻想,我们的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同学说,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不敢生孩子了,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世间如此污浊,身着白衣的天使来到这里,似乎会弄脏他们洁白的衣裳。我想,如果我有一个女儿,看完这个电影肯定会哭。或许是太爱孩子了吧,想让他们活在最好的时代里,一辈子阳光雨露,不要在阴影里迷失了自己。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如果阴影不见了,那说明阳光也消失了。我能做的,是努力在我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为她创造一个比我生活的时代更加清明,更加充满希望,我不希望她过得最好,但是我希望她过得比我好。同样的,她也会努力,让她的孩子过得比她好,这样,不就是进步吗?
有人说“地狱在人间”。但是我觉得,即使生活在地狱里,我们也要有冲破地狱的信念,哪怕我们到不了,也要不断向着光前进,因为,我们不能让地狱里的污浊之气影响。就想《熔炉》里说的:“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能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这是我第一次看完电影之后写长评,个人见解,不喜勿喷。0-0

电影中给我留下第一印象的或许是梦露了。电影一开始,是小米在海滩上观察梦露雕像并拍照留念的一段镜头,这一组长镜头中,冲进了一组自拍的女孩,对她们来说,或许后面是不是梦露都无所谓,因为,这只是一个旅游的地标性建筑而已。但是小米却对着这个雕像拍了好多张照片,这或许是一个15岁少女对于性的好奇。电影当中多次出现了梦露的雕像,梦露是性感女神,在这里或许影射了片中不同阶级、不同年龄女孩子对于性的一种认识和向往。这让我想起了马东在《奇葩说》里说过的一段话:“林黛玉死在了最美好的年纪,这是最好的结局。因为《红楼梦》里只有两种女人,一种姑娘,一种婆子,只要她还活着,就迟早会变成婆子。”性感女神的雕像不在了,在拆除之前,上面设置被贴满了各种小广告,突然让我觉得无力。
女主角其实应该是小文和小米两个人,她们两个的故事本来没有任何交集,却因为这一次性侵案件而交织在了一起。

小米是一个15岁的女孩,在旅馆里做打杂的活。她既单纯善良又世故圆滑,她会在观察监控视频的时候,因为好奇而拍下重要的证据,但是却在需要她出面作证的时候什么都不说,按照旅馆老板预先设置好的台词将警 察和律师都蒙混过去了。她想要用自己手里的关键性证据来换取自己做假身份证的资金,却在写好威胁信之后不知道怎么交给刘会长,最后居然让饭店服务员帮忙交给刘会长。好不容易换到钱了之后,却被小健耍了,回去的路上还被人殴打。至此,她才愿意把证据告诉律师。看到一半的时候,我都恨死这个小米了,但是当小米坐在病床上,对着律师说出自己的遭遇来的时候,我却觉得,她似乎是一个比小文还要可怜的孩子,因为她的家就是地狱。小米是一个孩子,或许在心智上还没有小文成熟,她自以为熟悉了成人社会的交易规则,但是却不熟悉成人社会的险恶。在她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交易,最后和律师说的那句“扯平了”,或许是让她释然的开端吧。电影的最后,她开着电动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或许她找到了给自己自由的力量,小米的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阳光和纯白吧。

小文是一个固执的女孩子,在整部电影里的台词不多,但是眼神已经足够抢戏的了。每次当小文在电影里抬头的时候,我都怕这个孩子下一秒要去自杀,但是还好,是我想多了。小文和张新新同时受到伤害,张新新什么都不懂,一看就是平时被爸爸妈妈管得很严的乖乖女,所以出了事只有似乎看不到她有任何伤心的情绪。她的爸爸妈妈甚至还愿意接受刘会长的讲和条件,所以张新新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幸运的,但是她的未来或许会平淡得像一潭死水。而小文不一样,她有一个爱她的爸爸,和一个爱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因为自己的生活,所以自己的生活状态都相当萎靡,导致小文这样一种倔强、孤僻的性格。她很爱小文,只不过她无能为力,所以才会在气急了的时候打了小文,那也是小文全剧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她也在努力地做着自己能做的。小文有一个爱她的爸爸,会为了她愤怒,会在她失意的时候收留她,会在别人找她来讲和的时候,压抑地说出:“公道呢?”会在新闻发布会后发怒。虽然这个爸爸和妈妈一样软弱,但是,他会是小文生命中最温暖的依靠了。

小文在整部电影里的从没有主动说过自己的遭遇,就算被不公平对待地时候也只是默默地流泪,但是从她的眼神里我们就知道,她的心理有太多的痛苦,她不想说出来,也不敢说出来,或许她知道,说出来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电影的最后,确实有点烂尾了,没有任何铺垫的就让案情重新审理了,没有任何铺垫地就让小米从要接客的地方逃走了。但是这或许给我这样的观众留了一个美好的幻想,我们的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同学说,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不敢生孩子了,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世间如此污浊,身着白衣的天使来到这里,似乎会弄脏他们洁白的衣裳。我想,如果我有一个女儿,看完这个电影肯定会哭。或许是太爱孩子了吧,想让他们活在最好的时代里,一辈子阳光雨露,不要在阴影里迷失了自己。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如果阴影不见了,那说明阳光也消失了。我能做的,是努力在我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为她创造一个比我生活的时代更加清明,更加充满希望,我不希望她过得最好,但是我希望她过得比我好。同样的,她也会努力,让她的孩子过得比她好,这样,不就是进步吗?
有人说“地狱在人间”。但是我觉得,即使生活在地狱里,我们也要有冲破地狱的信念,哪怕我们到不了,也要不断向着光前进,因为,我们不能让地狱里的污浊之气影响。就想《熔炉》里说的:“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能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这是我第一次看完电影之后写长评,个人见解,不喜勿喷。0-0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凯风徐来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