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死?跪着活?这是一个问题

看完电影却不想讨论真实沉重的历史,可又逃不开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术问题。人的因素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解析历史和其中的人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对历史有举足轻重的人或一个群体的重要性。所以当我带着这一知半解的人性理解能力该如何解决”一旦兵临城下,是否“要先有性命,才有大义和名分的问题?——观《南汉山城》有感。
影片开篇崔明吉单枪匹马与清军谈判,面对清军的下马威,崔明吉毫无惧色,看得出这是一个有勇无畏的朝鲜文官。但是他将所见所闻以及龙骨大将军的条件带回朝鲜的时候同时也带回了让王开城投降曲线救国的建议!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群臣的攻击,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甚至以此为契机向皇帝建议砍他的头。这时可以看到,真正为了国家而不是政治投机的人真的少之又少。吏判崔明吉虽说要投降,但他绝对是忠臣,”如果砍我的头可以换来两国和平,臣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他只是不希望看到军队以卵击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而徒增牺牲。无辜百姓受到牵连倍受荼毒。他要的只是皇上认清形势暂时性的投降,将来励精图治强大起来一样可以把失去的面子赢回来。他是顾全大局客观分析形势后做出的艰难决定!因为事实摆在那里无论主战还是主和,都是弱者失败前苦痛的挣扎。活下去,才有希望!
礼判金尚宪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忠肝义胆,一心秉承大义,视汉族大明政权为正统的少数强硬派。在被引路老人带到目的地时,听说老者还要为了几斗米而引路清军时,痛下杀手,刀尖上滴血特写镜头毫无掩饰的展示了他政治家的本色。这让我想起了误杀吕伯奢一家“宁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的曹丞相!而他又是慈爱的,虽然灭掉引路老人,但他还是好心收留了老人的孙女,出于愧疚也好,出于爱心也罢,金大人就是这样的敢爱敢恨,格局高远。金尚宪坚决反对议和,誓要与清军抗争到底。他将大明与朝鲜的恩情视作父子,朝鲜兵败投城投之日,他面朝大明方向跪拜切腹。那种忠君儒道的气魄被诠释的淋漓尽致,此种气节不得不让人钦佩。
朝鲜仁祖面对危局时过于优柔寡断举棋不定,但仍能看出他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明君,一个疼爱儿子的慈父。他不想背负千古骂名,若不顾气节,他可能早已承认满清政权不会被围四十多天。他太知道投降意味什么,于是始终对勤王军队抱有希望,对抵抗清军抱有幻想。当红夷大炮轰碎了行宫的墙壁,同时一起轰碎的还有他残存的一丝不想妥协的侥幸,等待他的将是对皇权赤裸裸的尊严践踏,蓝袍素衣,臣子跪礼,妻离子散。这一刻他的内心是挣扎的,我要活下去,成了面对群臣最后的苟延残喘!
硬汉御史李时白,英勇无畏,杀敌永远冲在最前头,保卫国土,保卫皇帝,保卫可以保卫的一切。在有限的艰苦条件下,凭借铁匠的建议李时白率领军队打了一场胜仗。他不懂政治,被领议政帅锅陷害也不求饶不解释。他只是个铁血军魂,他只有狠一点,再狠一点,对敌人对自己。军人的素养、责任、使命是他毕生坚持的信仰。军人就应该如此,不管面对怎样的强大敌人,军人要做的就是对抗到底,身先士卒,血洒疆场。
铁匠,一介布衣,籍籍无名。他只想过好平淡的日子,赚了钱给弟弟娶个老婆,有担当,有智慧。他讨厌大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不关心半点官场政治,不在乎谁当皇帝。但眼看家园将毁,他誓死也要保住家园,给军官们提建议,争取草帘子御寒,平智慧送求救信,平武力解决要把自己灭口的小人。都展现出一个信号,蝼蚁虽小,但不给我活路,我也敢于同大象一搏。
影片结束了,可是历史的车轮仍然在滚滚向前,我们学历史不是为了铭记荣耀,忽略耻辱,恰恰相反,我们要更客观的理解历史,在那样的背景下,出现过那样一些人,做过那些让人值得反思的行为。每个国家都有过王者荣耀,也曾有过屈辱不堪。我们不要老是抱着过去的光芒沾沾自喜满心怀念,也要直面惨淡过去的历史教训继往开来。勇敢的直面一些悲惨的过去,才能更好的Hold 住未来……
影片开篇崔明吉单枪匹马与清军谈判,面对清军的下马威,崔明吉毫无惧色,看得出这是一个有勇无畏的朝鲜文官。但是他将所见所闻以及龙骨大将军的条件带回朝鲜的时候同时也带回了让王开城投降曲线救国的建议!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群臣的攻击,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甚至以此为契机向皇帝建议砍他的头。这时可以看到,真正为了国家而不是政治投机的人真的少之又少。吏判崔明吉虽说要投降,但他绝对是忠臣,”如果砍我的头可以换来两国和平,臣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他只是不希望看到军队以卵击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而徒增牺牲。无辜百姓受到牵连倍受荼毒。他要的只是皇上认清形势暂时性的投降,将来励精图治强大起来一样可以把失去的面子赢回来。他是顾全大局客观分析形势后做出的艰难决定!因为事实摆在那里无论主战还是主和,都是弱者失败前苦痛的挣扎。活下去,才有希望!

礼判金尚宪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忠肝义胆,一心秉承大义,视汉族大明政权为正统的少数强硬派。在被引路老人带到目的地时,听说老者还要为了几斗米而引路清军时,痛下杀手,刀尖上滴血特写镜头毫无掩饰的展示了他政治家的本色。这让我想起了误杀吕伯奢一家“宁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的曹丞相!而他又是慈爱的,虽然灭掉引路老人,但他还是好心收留了老人的孙女,出于愧疚也好,出于爱心也罢,金大人就是这样的敢爱敢恨,格局高远。金尚宪坚决反对议和,誓要与清军抗争到底。他将大明与朝鲜的恩情视作父子,朝鲜兵败投城投之日,他面朝大明方向跪拜切腹。那种忠君儒道的气魄被诠释的淋漓尽致,此种气节不得不让人钦佩。

朝鲜仁祖面对危局时过于优柔寡断举棋不定,但仍能看出他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明君,一个疼爱儿子的慈父。他不想背负千古骂名,若不顾气节,他可能早已承认满清政权不会被围四十多天。他太知道投降意味什么,于是始终对勤王军队抱有希望,对抵抗清军抱有幻想。当红夷大炮轰碎了行宫的墙壁,同时一起轰碎的还有他残存的一丝不想妥协的侥幸,等待他的将是对皇权赤裸裸的尊严践踏,蓝袍素衣,臣子跪礼,妻离子散。这一刻他的内心是挣扎的,我要活下去,成了面对群臣最后的苟延残喘!

硬汉御史李时白,英勇无畏,杀敌永远冲在最前头,保卫国土,保卫皇帝,保卫可以保卫的一切。在有限的艰苦条件下,凭借铁匠的建议李时白率领军队打了一场胜仗。他不懂政治,被领议政帅锅陷害也不求饶不解释。他只是个铁血军魂,他只有狠一点,再狠一点,对敌人对自己。军人的素养、责任、使命是他毕生坚持的信仰。军人就应该如此,不管面对怎样的强大敌人,军人要做的就是对抗到底,身先士卒,血洒疆场。

铁匠,一介布衣,籍籍无名。他只想过好平淡的日子,赚了钱给弟弟娶个老婆,有担当,有智慧。他讨厌大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不关心半点官场政治,不在乎谁当皇帝。但眼看家园将毁,他誓死也要保住家园,给军官们提建议,争取草帘子御寒,平智慧送求救信,平武力解决要把自己灭口的小人。都展现出一个信号,蝼蚁虽小,但不给我活路,我也敢于同大象一搏。

影片结束了,可是历史的车轮仍然在滚滚向前,我们学历史不是为了铭记荣耀,忽略耻辱,恰恰相反,我们要更客观的理解历史,在那样的背景下,出现过那样一些人,做过那些让人值得反思的行为。每个国家都有过王者荣耀,也曾有过屈辱不堪。我们不要老是抱着过去的光芒沾沾自喜满心怀念,也要直面惨淡过去的历史教训继往开来。勇敢的直面一些悲惨的过去,才能更好的Hold 住未来……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墨羽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