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是没有灵魂的

很多年前,我就看过《悟空传》,有过感动和震动。很多年后,当得知它将被搬上大银幕,内心却没有什么波动。原著是散文化的,要以影视的方式呈现,肯定要做很大的改动。但尽管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开场五分钟,我就如坐针毡——即使剥离开原作,单纯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电影,它也不过是凌乱凑在一起的各种元素而已。而《悟空传》,如果没有这个精神内核,就什么都不是。
悟空传的精神内核,毫无疑问是反抗,是自由。反抗这世间既定的不公正的准备,反抗这神作为绝对的主宰摆布生灵,获得主宰自我命运的自由。这是一场屡战屡败的战斗,却有着屡败屡战的豪情。因为既定秩序的不可战胜,所以悲剧色彩更浓重。神,自私贪婪残酷自大,其实影射的是人间的掌握绝对权力的人。悟空,是被戏弄的蝼蚁,但是这蝼蚁却有着不灭的战斗精神,足以撼动天庭。
打动年轻的我们的,是什么呢?是绝望中的反抗。这样的精神其实一直在我们的血液中,与传统的儒家思想不谋而合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彰显的也是生命的韧性。其实,这不独中国,西方的西西弗斯,普罗米修斯何尝不是这样的反抗者。由此看来,《悟空传》的精神内核是有着深厚的根基的,它只是以更现代的方式做了解读。
那么电影是什么呢?如果没有高抬编剧导演,他们可能是想以喜剧开篇悲剧结尾形成张力,营造一种繁华散尽后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落寞悲情。可事实上,成品不过是一出闹剧,而原因,经过这么多年国产片的熏染大家也早已心知肚明,无非是孔方兄而已。原作者兼编剧今何在甚至写了一篇文章为自己辩解,其主旨简而言之为:做成这样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比如为何把金蝉子的线删去,是怕掩盖悟空的光芒。而这明显是没用能力掌控电影的表现,毕竟真正优秀的电影,主配角是可以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况且,即使删去了金蝉子这一假想敌,呈现在大银幕的孙悟空也是苍白而单薄的。
那么他们的选择是什么呢?是迎合市场。IP有了,有颜值有流量的演员有了,票房就有了保证。其余的,无非是各种恶俗桥段加套路。些套路还没有处理好,仅仅是把青春片、动作片、爱情片,都剪下一块拼凑在一起,毫无章法。所有的桥段,都只是走个过场,告诉观众:你看,元素齐备了,值回票价了。可惜这位王婆卖的是陈年旧历,只能糊墙。所有的闹剧,似乎都是这么来的。
而如果要参照原著,这部剧更是崩塌得一塌糊涂了。如上所述,原作的精神内核是绝望中的反抗。为什么绝望?因为神作为对立面是绝对的主宰。这个无处不在的强大的对立面却被某一个简单的形象所替代了——一个企图篡位的天尊,其行为模式更接近于世俗的奸臣。在这样的结构里,孙悟空对她的反抗,更变得像是忠臣孝子,与最高权威者的利益不谋而合。这样的孙悟空已经被庸俗化了,谈何反抗?更遑论,所有的反抗都是以口号的形式完成的——一次次高喊书中曾经激荡振奋过年轻人的那些词句。可是这些词句放在书里的自然妥帖的,到了这里不过是用于拼凑电影的另一个元素,不知从何而来,违和无比。就像是潮水退去,有人却在舞会上穿着泳裤。
资本的惯性真是强大。尽管去年的IP热在电影市场遭遇了低谷,大部分电影还是想着在门面上挂上零部件来吸引观众。在资本的逻辑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明码标价,情怀不例外,所谓的品位无非也不过是虚构的用于出售的商品。关注大品牌的人,也许会发现从前只请老牌实力明星代言的品牌纷纷开始青睐流量明星:Gucci的代言从李冰冰变成了李宇春、倪妮,香奈儿由周迅换成了林允、陈伟霆,雅诗兰黛亚太区代言人被杨幂收入囊中,迪奥中国区代言人由Angelababy接棒。大品牌的屈尊,看似是封建时的贵族从古堡中走出来,接受资本家金钱的洗礼。其实一直都在金钱的游戏之中:以前的高端定位,是因为购买力在于这些中上阶层,他们需要让客户觉得,拥有这件商品就能彰显自我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品位——尽管这不过是虚构的理念作,但是很多人受用。而现在,当流量明星的粉丝们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庞大的购买力的时候,品牌们对这些明星的垂青水到渠成。从粉丝电影,转向粉丝奢侈品,资本永远狂欢,资本永不寂寞。
其实任何一件作品,都希望在市场的搏杀中赢得佳绩。这也是市场的生命力所在。但是如果为了票房而削足适履,最后只能是消磨个性,泯然众人。就像这部没有了灵魂的《悟空传》,把一部悲剧贬低成了一出闹剧;而曾经的英雄,也被庸俗化为一个搔首弄姿的小丑。
悟空传的精神内核,毫无疑问是反抗,是自由。反抗这世间既定的不公正的准备,反抗这神作为绝对的主宰摆布生灵,获得主宰自我命运的自由。这是一场屡战屡败的战斗,却有着屡败屡战的豪情。因为既定秩序的不可战胜,所以悲剧色彩更浓重。神,自私贪婪残酷自大,其实影射的是人间的掌握绝对权力的人。悟空,是被戏弄的蝼蚁,但是这蝼蚁却有着不灭的战斗精神,足以撼动天庭。
打动年轻的我们的,是什么呢?是绝望中的反抗。这样的精神其实一直在我们的血液中,与传统的儒家思想不谋而合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彰显的也是生命的韧性。其实,这不独中国,西方的西西弗斯,普罗米修斯何尝不是这样的反抗者。由此看来,《悟空传》的精神内核是有着深厚的根基的,它只是以更现代的方式做了解读。
那么电影是什么呢?如果没有高抬编剧导演,他们可能是想以喜剧开篇悲剧结尾形成张力,营造一种繁华散尽后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落寞悲情。可事实上,成品不过是一出闹剧,而原因,经过这么多年国产片的熏染大家也早已心知肚明,无非是孔方兄而已。原作者兼编剧今何在甚至写了一篇文章为自己辩解,其主旨简而言之为:做成这样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比如为何把金蝉子的线删去,是怕掩盖悟空的光芒。而这明显是没用能力掌控电影的表现,毕竟真正优秀的电影,主配角是可以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况且,即使删去了金蝉子这一假想敌,呈现在大银幕的孙悟空也是苍白而单薄的。
那么他们的选择是什么呢?是迎合市场。IP有了,有颜值有流量的演员有了,票房就有了保证。其余的,无非是各种恶俗桥段加套路。些套路还没有处理好,仅仅是把青春片、动作片、爱情片,都剪下一块拼凑在一起,毫无章法。所有的桥段,都只是走个过场,告诉观众:你看,元素齐备了,值回票价了。可惜这位王婆卖的是陈年旧历,只能糊墙。所有的闹剧,似乎都是这么来的。
而如果要参照原著,这部剧更是崩塌得一塌糊涂了。如上所述,原作的精神内核是绝望中的反抗。为什么绝望?因为神作为对立面是绝对的主宰。这个无处不在的强大的对立面却被某一个简单的形象所替代了——一个企图篡位的天尊,其行为模式更接近于世俗的奸臣。在这样的结构里,孙悟空对她的反抗,更变得像是忠臣孝子,与最高权威者的利益不谋而合。这样的孙悟空已经被庸俗化了,谈何反抗?更遑论,所有的反抗都是以口号的形式完成的——一次次高喊书中曾经激荡振奋过年轻人的那些词句。可是这些词句放在书里的自然妥帖的,到了这里不过是用于拼凑电影的另一个元素,不知从何而来,违和无比。就像是潮水退去,有人却在舞会上穿着泳裤。
资本的惯性真是强大。尽管去年的IP热在电影市场遭遇了低谷,大部分电影还是想着在门面上挂上零部件来吸引观众。在资本的逻辑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明码标价,情怀不例外,所谓的品位无非也不过是虚构的用于出售的商品。关注大品牌的人,也许会发现从前只请老牌实力明星代言的品牌纷纷开始青睐流量明星:Gucci的代言从李冰冰变成了李宇春、倪妮,香奈儿由周迅换成了林允、陈伟霆,雅诗兰黛亚太区代言人被杨幂收入囊中,迪奥中国区代言人由Angelababy接棒。大品牌的屈尊,看似是封建时的贵族从古堡中走出来,接受资本家金钱的洗礼。其实一直都在金钱的游戏之中:以前的高端定位,是因为购买力在于这些中上阶层,他们需要让客户觉得,拥有这件商品就能彰显自我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品位——尽管这不过是虚构的理念作,但是很多人受用。而现在,当流量明星的粉丝们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庞大的购买力的时候,品牌们对这些明星的垂青水到渠成。从粉丝电影,转向粉丝奢侈品,资本永远狂欢,资本永不寂寞。
其实任何一件作品,都希望在市场的搏杀中赢得佳绩。这也是市场的生命力所在。但是如果为了票房而削足适履,最后只能是消磨个性,泯然众人。就像这部没有了灵魂的《悟空传》,把一部悲剧贬低成了一出闹剧;而曾经的英雄,也被庸俗化为一个搔首弄姿的小丑。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南方有鱼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