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童年记忆,至今看来满满感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译制片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的水准忽高忽低。
比如前段时间就被派爷发现了《星球大战:新希望》(1977年)国配版。
这里不仅有江浙口音欧比旺。
则四你速速告诉你滴。
甚至还加上了解说词,比如开场这段,英语版是没有旁白的。
国配版:这是帝国的特务突击队的飞船……
好好的科幻片,被你玩成了科教片!
除了这些之外,配音版还喜欢乱改台词。
为了配合伟大的意识形态,愣是让一个帝国高级将领说这样的话。
如果起义者发现了我们死亡星的要害。
(英文为叛军)
这和英文字幕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不就是抗日神剧里鬼子兵说的。
咱们伪满洲国,咱们日伪军……
好歹也可以说成是起事者啊,真是天大的误会。
今天,爷同样要和婊婊们分享的这部《克拉姆一家》;
不但毫无违和感,反而是锦上添花。
婊婊们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部电影要推国配,不推丹麦原声?
爷只能说,那素泥太连青。
想当年,正大剧场可是塞满了爷的童年。
这部《克拉姆一家》也是在那上面看的。
在一个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只能看译制片。
可它却成了多少人的共同回忆。
有些情怀,是值得我们用心对待的,就如这部《克拉姆一家》。
故事中的克拉姆一家,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爸爸是一位中学老师,平时喜欢搞小发明,总是粗心大意。
妈妈是一位全职太太,却一心好学,正在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
大姐姐斯汀娜正处于青春期,总离不开她的男朋友。
主角是小克拉姆,排行老二,调皮捣蛋、性格开朗,电影里充满了他的旁(tu)白(cao)。
还有一个刚会说话,专职卖萌的老三,弟弟科隆克。
这样的配置,让派爷想起那部经典美剧《成长的烦恼》(也是《家有儿女》)。
事实上,这部电影可以说就是丹麦电影版的成长烦恼。
故事从一个清晨展开,这一家人悉数登场。
小克拉姆的旁白也随之展开,可谓金句连连。
当他评价父母的爱情时:
爱情随着年纪的增长会藏到肚子里去。
小小年纪,居然有这等见识,让身为老司机的派爷看了也汗颜。
可他却只会嘴炮。
当他遇见自己的暗恋对象约莎的时候,就显出了自己笨拙的一面。
约莎不小心摔倒,小克拉姆扮成猴子逗她笑。
(脸都甩糊了人家也不理你)
而别人却绅士地接过了约莎的书包。
有这功夫逗我笑,还不如帮忙清空购物车。
所以,为了增加实战经验。
有一次,小克拉姆决定偷看姐姐与男友锁在房间里干什么。
结果,派爷听到了不好的声音。
姐姐的声音:来呀,比尔,能行,你会做的。
至于小克拉姆看到了什么,嘿嘿嘿,派爷不说,婊婊们可以自己去看。
小克拉姆既清晰又懵懂,对性与爱充满了好奇。
这不正是那个年龄的孩子吗?
除了爱情之外,小克拉姆还遇见了真基友。
小学生版阿汤哥。
汤姆,身份不明,疑似是一个留守儿童。
他的据点在一桩老宅的旁边,这个树窝。
小克拉姆和他很投缘,两个人一起掏鸟窝,闯鬼屋,煮猫咪…..
身为爱猫人士的派爷惊恐地想起了熊孩子这个称谓。
而煮猫事件也引来了其他住户的不满,克拉姆一家不得不搬走。
他们住进了那幢老宅。
在一次意外事件中,他们遇到了两个笨贼。
这两个人,一个蠢一个凶,走的是《小鬼当家》的路子。
而本片里为数不多的大场面也由他们贡献。
通过吊车打劫银行,很有想法,但是你怎么逃呢?
后来,其中一个两次掉进由汤姆设计的陷阱。
看起来也是非常享受被捆绑被束缚的感觉。
在一次斗智斗勇中,他们从丹麦被送到了土耳其。
这是他们刚刚从土耳其划船回来的样子,臂力也是惊人。
故事最后,当然是大团圆结局,虽然派爷还惦记着无辜死去的野猫……
不过在当年看来,这部电影可是让爷异常痴迷。
看完后甚至还有点小遗憾。
哪怕现在重看,也是热泪盈眶。
影片中展现的,正是派爷那逝去的青春啊!
哪个蓝孩纸还没有玩过打仗游戏呢?
谁又没有几个暗恋对象呢?
小克拉姆在片中曾写过一封情书。
约莎约莎你真美丽
唇红齿白头发飘逸
你反应敏捷心仔细
脑子聪明赛机器
可是有些事情你不明白
男孩子是好还是坏
我不聪明也不健美
但我做事不后悔
希望你的眼睛温柔地看上我一眼
融化我心里的冰霜……
当年看完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简直是被洗脑循环。
现在重看,才发现就连中文翻译版都如此押韵,真切的做到了信达雅。
而那些配音演员也是一个比一个传神。
比如片中最小的孩子科隆克,虽然他话不多,但是总有几句台词。
结果,中文配音的演员简直是萌炸了,和这位正太的外形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各位婊婊们要想体验那种声线,可以直接打开B站。
弹幕里甚至有人就是冲着他来的。
不得不说,《克拉姆一家》清新自然,中文配音也不造作。
妥妥的合家欢电影。
可现在很少有人再拍这样的电影。
再看看当年的正大剧场放的电影,大部分都是豆瓣标记冷门。
这其中也不乏很多精品。
仔细一看,居然还有《是,大臣》!这也是一部特别经典的英剧。
没想到当年的央视逼格如此之高。
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这么早就看过了。
百度百科上对正大剧场的评价是这样。
早期正大剧场无论在选片,翻译还是在配音,制作等方面都到达了很高的水平,它代表着中国译制片的又一段辉煌。
是啊,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正大剧场就是电影的最早启蒙。
而译制片就是童年的情结。
像《人证》、《追捕》、《卡桑德拉大桥》、《佐罗》等等。
直到很久后,才发现给阿兰·德龙版佐罗配音的是童自荣老师
这是真正无法磨灭的记忆。
那是译制片真正的辉煌年代。
到了如今,虽然它们早已不在,却也是一段永远值得珍藏的宝贵回忆。
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
微信搜索:电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