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平淡下有着比海更深的波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家庭是《比海更深》的主题,它无意流露出的瞬间既是亲情。
影片开头,树木希林扮演的母亲淑子和小林聪美扮演的女儿千奈津在客厅中闲话,引出父亲的过世,也引出即将登场的儿子良多。

阿部宽扮演的良多出场并不讨喜。来母亲淑子家看望她,但在淑子没回来时,便开始翻箱倒柜,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淑子回来后,他们在老旧而狭小的公寓里进行日常琐碎的闲话,良多帮忙抬橘子树,却打碎了门上的玻璃。
至于坏掉的玻璃,良多没管。他回去时,淑子送他去车站,两人在路上漫步。过程中,有多日不见良多对母亲的生疏,也有很多无意中流露的熟悉、亲昵。

良多去见儿子真吾,给真吾买钉鞋,带着真吾买彩票。同样是多日不见,儿子对良多表现出一些生疏,多次礼貌问他:可以吗?而良多此时就像母亲一样,即使多日不见,他对儿子始终是亲密而没有隔阂的。
于我而言,树木希林扮演的淑子是片中最大的亮点。她像每一个普通家庭里的奶奶,穿着朴素宽敞的外套,眼睛不太好,因为住在四楼,爬上爬下会气喘吁吁。她会心疼买冰棍的钱,自己做冻酸奶兑水解暑,做各种好吃的食物,凭空就能给孙子们捣鼓出好喝的饮料。

孙子来过夜时,她会把早已洗干净却长久不用的被子、枕头拿出来,一边拿还一边念叨:你看,我早就洗干净了,一点味道都没有。仿佛这样就能受到多大的表扬。孙子离开时,她还会追到楼梯的看抬处望着,挥手告别。
她是每一个普通家庭里奶奶。爱,从不用言语表达,一切都在点滴的行动中。

------------------
作为影片的主角,良多是落魄的。他仍在追逐梦想,但已不知该如何坚持,因为即使在做一直想做的事,也没能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
他从小语文能力优秀,并致力于在成年后当一名作家。他在青年时出过一本稍有影响力的小说后,就再无大的作为。一心想当的作家并不能成为支持他经济的来源。
为了赚钱,他做起私人侦探,调查一些老公出轨或者离婚的事件。他在委托调查人和被调查人之间来回周旋、欺骗,从而赚取更多费用。

良多一直宣称,做私人侦探只是为了写小说要做的调查。但到了影片中展现的阶段,良多的日却更多的给予了私人侦探这个职业,而写作只是一直出现在他口头中:“我有个小说即将完结”。
连侦探社老板都劝他,不要再欺骗自己,将私人侦探当做一个长久职业来做。但在这次与妻子儿子共聚之前,他被开除了。
事业不成功,良多的家庭更是被他经营的惨淡。妻子响子受不了他整日混迹于情感八卦的跟踪工作,更加受不了他无休止的烂赌行为。

爱赌,良多和父亲一脉相承。幼年时反复告诫自己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而在成年后依然重蹈父亲的覆辙。甚至还不如父亲,影片呈现的阶段,响子已经和他离婚,还带走了儿子。良多剩下的,是支付每月5万日元(约等于人民币3100多元)的抚养费和每月见儿子一次的机会。
为了5万元,他去母亲家里翻箱倒柜,偷偷摸摸找母亲藏起来的积蓄。甚至去姐姐那里旁敲侧击地套话,得知母亲藏钱的地点。还被儿子真吾当做不想成为的人。
这样的人生,是年幼时的他绝对深恶痛绝的吧。
----------------------
故事来到家庭聚会的这天,千奈津一家人都来到淑子家,良多也带着真吾过来。一家人算是其乐融融。

响子过来接真吾,因为台风天他们在淑子家留宿。过去的一家人,现在相处起来依然亲切。晚饭后真吾和淑子谈到彩票,彩票在他眼里不是单纯金钱的回报,而是寄托家庭再次完整的希望。

良多在半夜大家都熟睡时,用从姐姐那里听来的消息,翻出母亲私藏的积蓄。但打开丝袜套,却是写着恶作剧的纸条。从良多无奈的脸看出,姐姐这样的恶作剧一定不在少数。
半夜台风时,淑子和良多坐在客厅,同样是闲话,这次淑子却说出了了不起的话。同时电视中放起了邓丽君演唱的日文歌曲《别れの予感》,之后这首歌也作为背景音乐一直响着。影片片名《比海更深》,就是出自其中的一句歌词: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良多的回应是沉默,而后说了一声:真复杂。但他听懂了吗?当然。我想大家都听懂了,一步一步离死亡更近的淑子,这次真的说了了不起的话。就是这样简单的人生,才让我们可以快乐。
半夜真吾起来上厕所时,良多向他发出邀请,带他去自己儿时台风夜独自去冒险的滑梯。真吾欣然答应。大概每个男孩,都会想和父亲一起冒险吧。

他们在滑梯内部坐着,不久响子也过来了,三人说着一些生疏却有趣的话。真吾的彩票丢了,三人相继走出滑梯,在风雨加交的台风夜一起合力寻找。
而这,不正是淑子口中所说的值得回忆的快乐吗?同样的,还有淑子陪着良多一路走去车站,而良多陪着淑子一路碎碎念的那段路程。
是的,我是一个平凡人,即使没有比海更深的爱过一个人,但也有很多值得珍惜和回忆的瞬间。
最后,良多离开时,淑子拿出良多父亲的衬衫让他代替湿衣服穿走。而之前儿女问起时,淑子的回答都是父亲的东西都丢掉了。
良多去当铺兑换东西,从当铺老板那里得知,原来父亲之前曾将他的成名小说买了许多,并很高兴地给同街的住户分发,还说这本小说以后一定会升值。当铺的人谈话间说着:筱田家真是出了个好儿子。这正是父亲为良多创造的好印象。
能说这样从不当面表达的情感浅薄吗?不,它可能比海更深,只是它被不善言辞的我们埋藏在心底。
--------------
作为家庭系列,《比海更深》和《步履不停》一样,都是导演是枝裕和于记忆中创作的影片。
片中母亲住的公寓,是依据枝裕和小时候生活过的团地住宅重现。(团地:为提高生活和生产必须的各种基础设施与物流效率,而将住宅或用途相近的产业集中在同一地区的建筑群。)童趣的滑梯也是他儿时记忆里滑梯的改建。

良多第一次去看淑子时,“带的蛋糕,从车站走回去,两人在阳台讨论打棒球的桥段,最后母子两人再一同漫步去车站”,这些都是是枝裕和去看望自己母亲时的真实经历。
正是这种,在记忆之中还原细节,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故事虚构的情节,才让其中的人物有了更多真实的血肉。
《比海更深》的演员阿部宽、真木阳子、小林聪美等都是和他多次合作的演员。特别是树木希林,两人共合作5次,树木希林简直成了枝裕和家庭系列的“御用奶奶”。而去翻看这些演员的作品集,会发现大多数都是高分作品。
是枝裕和曾经这样形容过树木希林的演技:“是那个等到正式进入现场拍摄时——例如在团地住宅内的厨房餐桌,要如何表现剧中母亲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年?椅子该放在这儿吗?和冰箱之间的距离合适吗?水壶即使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吗?在我坐下来之前、该在哪里做点什么呢?——把自身融入到空间整体之中、全神贯注去琢磨演绎方式的希林女士。”

所以,是枝裕和的影片,大多不像我们惯性理解中的电影,反而更像生活的点滴加了柔光的效果。影片中的人物性格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也是他们自己的,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也由人物自己决定。
除了记忆中创造的影片,是枝裕和也有很多根据其它题材或者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其中最被人们所知的大概还是《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给我的最大感觉是压抑,用平淡的日常去诉说一个残酷又无奈至极的故事。这部影片,我分了三次才看完。每次坚持几十分钟,就会感觉胸腔有什么东西得喷涌而出,所以这时我就得移开视线,出去透透气,缓一段时间,再接着看。
全片几乎没有价值观的输出,就是叙述四个兄弟姐妹间的日常。但就是在这种琐碎直白中,让人感受无尽压抑的折磨。即使是如此恶劣的事件,他也坚持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
真实和平淡,成了他作品的标签。对此他自己也说过:“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这种透出屏幕的真实感,和于无奈叹息中的点滴温暖,正是我愿意追随他宛如走路般速度的最大原因。
【完】
本文首发于微信号北极熊电影beijixiongdianying
(北影节致敬的这位大师我很喜欢,他的作品平淡下有着比海更深的波动)
影片开头,树木希林扮演的母亲淑子和小林聪美扮演的女儿千奈津在客厅中闲话,引出父亲的过世,也引出即将登场的儿子良多。

阿部宽扮演的良多出场并不讨喜。来母亲淑子家看望她,但在淑子没回来时,便开始翻箱倒柜,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淑子回来后,他们在老旧而狭小的公寓里进行日常琐碎的闲话,良多帮忙抬橘子树,却打碎了门上的玻璃。
至于坏掉的玻璃,良多没管。他回去时,淑子送他去车站,两人在路上漫步。过程中,有多日不见良多对母亲的生疏,也有很多无意中流露的熟悉、亲昵。

良多去见儿子真吾,给真吾买钉鞋,带着真吾买彩票。同样是多日不见,儿子对良多表现出一些生疏,多次礼貌问他:可以吗?而良多此时就像母亲一样,即使多日不见,他对儿子始终是亲密而没有隔阂的。
于我而言,树木希林扮演的淑子是片中最大的亮点。她像每一个普通家庭里的奶奶,穿着朴素宽敞的外套,眼睛不太好,因为住在四楼,爬上爬下会气喘吁吁。她会心疼买冰棍的钱,自己做冻酸奶兑水解暑,做各种好吃的食物,凭空就能给孙子们捣鼓出好喝的饮料。

孙子来过夜时,她会把早已洗干净却长久不用的被子、枕头拿出来,一边拿还一边念叨:你看,我早就洗干净了,一点味道都没有。仿佛这样就能受到多大的表扬。孙子离开时,她还会追到楼梯的看抬处望着,挥手告别。
她是每一个普通家庭里奶奶。爱,从不用言语表达,一切都在点滴的行动中。

------------------
作为影片的主角,良多是落魄的。他仍在追逐梦想,但已不知该如何坚持,因为即使在做一直想做的事,也没能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
他从小语文能力优秀,并致力于在成年后当一名作家。他在青年时出过一本稍有影响力的小说后,就再无大的作为。一心想当的作家并不能成为支持他经济的来源。
为了赚钱,他做起私人侦探,调查一些老公出轨或者离婚的事件。他在委托调查人和被调查人之间来回周旋、欺骗,从而赚取更多费用。

良多一直宣称,做私人侦探只是为了写小说要做的调查。但到了影片中展现的阶段,良多的日却更多的给予了私人侦探这个职业,而写作只是一直出现在他口头中:“我有个小说即将完结”。
连侦探社老板都劝他,不要再欺骗自己,将私人侦探当做一个长久职业来做。但在这次与妻子儿子共聚之前,他被开除了。
事业不成功,良多的家庭更是被他经营的惨淡。妻子响子受不了他整日混迹于情感八卦的跟踪工作,更加受不了他无休止的烂赌行为。

爱赌,良多和父亲一脉相承。幼年时反复告诫自己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而在成年后依然重蹈父亲的覆辙。甚至还不如父亲,影片呈现的阶段,响子已经和他离婚,还带走了儿子。良多剩下的,是支付每月5万日元(约等于人民币3100多元)的抚养费和每月见儿子一次的机会。
为了5万元,他去母亲家里翻箱倒柜,偷偷摸摸找母亲藏起来的积蓄。甚至去姐姐那里旁敲侧击地套话,得知母亲藏钱的地点。还被儿子真吾当做不想成为的人。
这样的人生,是年幼时的他绝对深恶痛绝的吧。
----------------------
故事来到家庭聚会的这天,千奈津一家人都来到淑子家,良多也带着真吾过来。一家人算是其乐融融。

响子过来接真吾,因为台风天他们在淑子家留宿。过去的一家人,现在相处起来依然亲切。晚饭后真吾和淑子谈到彩票,彩票在他眼里不是单纯金钱的回报,而是寄托家庭再次完整的希望。

良多在半夜大家都熟睡时,用从姐姐那里听来的消息,翻出母亲私藏的积蓄。但打开丝袜套,却是写着恶作剧的纸条。从良多无奈的脸看出,姐姐这样的恶作剧一定不在少数。
半夜台风时,淑子和良多坐在客厅,同样是闲话,这次淑子却说出了了不起的话。同时电视中放起了邓丽君演唱的日文歌曲《别れの予感》,之后这首歌也作为背景音乐一直响着。影片片名《比海更深》,就是出自其中的一句歌词: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良多的回应是沉默,而后说了一声:真复杂。但他听懂了吗?当然。我想大家都听懂了,一步一步离死亡更近的淑子,这次真的说了了不起的话。就是这样简单的人生,才让我们可以快乐。
半夜真吾起来上厕所时,良多向他发出邀请,带他去自己儿时台风夜独自去冒险的滑梯。真吾欣然答应。大概每个男孩,都会想和父亲一起冒险吧。

他们在滑梯内部坐着,不久响子也过来了,三人说着一些生疏却有趣的话。真吾的彩票丢了,三人相继走出滑梯,在风雨加交的台风夜一起合力寻找。
而这,不正是淑子口中所说的值得回忆的快乐吗?同样的,还有淑子陪着良多一路走去车站,而良多陪着淑子一路碎碎念的那段路程。
是的,我是一个平凡人,即使没有比海更深的爱过一个人,但也有很多值得珍惜和回忆的瞬间。
最后,良多离开时,淑子拿出良多父亲的衬衫让他代替湿衣服穿走。而之前儿女问起时,淑子的回答都是父亲的东西都丢掉了。
良多去当铺兑换东西,从当铺老板那里得知,原来父亲之前曾将他的成名小说买了许多,并很高兴地给同街的住户分发,还说这本小说以后一定会升值。当铺的人谈话间说着:筱田家真是出了个好儿子。这正是父亲为良多创造的好印象。
能说这样从不当面表达的情感浅薄吗?不,它可能比海更深,只是它被不善言辞的我们埋藏在心底。
--------------
作为家庭系列,《比海更深》和《步履不停》一样,都是导演是枝裕和于记忆中创作的影片。
片中母亲住的公寓,是依据枝裕和小时候生活过的团地住宅重现。(团地:为提高生活和生产必须的各种基础设施与物流效率,而将住宅或用途相近的产业集中在同一地区的建筑群。)童趣的滑梯也是他儿时记忆里滑梯的改建。

良多第一次去看淑子时,“带的蛋糕,从车站走回去,两人在阳台讨论打棒球的桥段,最后母子两人再一同漫步去车站”,这些都是是枝裕和去看望自己母亲时的真实经历。
正是这种,在记忆之中还原细节,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故事虚构的情节,才让其中的人物有了更多真实的血肉。
《比海更深》的演员阿部宽、真木阳子、小林聪美等都是和他多次合作的演员。特别是树木希林,两人共合作5次,树木希林简直成了枝裕和家庭系列的“御用奶奶”。而去翻看这些演员的作品集,会发现大多数都是高分作品。
是枝裕和曾经这样形容过树木希林的演技:“是那个等到正式进入现场拍摄时——例如在团地住宅内的厨房餐桌,要如何表现剧中母亲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年?椅子该放在这儿吗?和冰箱之间的距离合适吗?水壶即使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吗?在我坐下来之前、该在哪里做点什么呢?——把自身融入到空间整体之中、全神贯注去琢磨演绎方式的希林女士。”

所以,是枝裕和的影片,大多不像我们惯性理解中的电影,反而更像生活的点滴加了柔光的效果。影片中的人物性格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也是他们自己的,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也由人物自己决定。
除了记忆中创造的影片,是枝裕和也有很多根据其它题材或者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其中最被人们所知的大概还是《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给我的最大感觉是压抑,用平淡的日常去诉说一个残酷又无奈至极的故事。这部影片,我分了三次才看完。每次坚持几十分钟,就会感觉胸腔有什么东西得喷涌而出,所以这时我就得移开视线,出去透透气,缓一段时间,再接着看。
全片几乎没有价值观的输出,就是叙述四个兄弟姐妹间的日常。但就是在这种琐碎直白中,让人感受无尽压抑的折磨。即使是如此恶劣的事件,他也坚持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
真实和平淡,成了他作品的标签。对此他自己也说过:“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这种透出屏幕的真实感,和于无奈叹息中的点滴温暖,正是我愿意追随他宛如走路般速度的最大原因。
【完】
本文首发于微信号北极熊电影beijixiongdianying
(北影节致敬的这位大师我很喜欢,他的作品平淡下有着比海更深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