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低走的落差(打脸更新中)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16集以后,我决定弃剧。
不是不好,而是落差太大。
开篇的高信息量、节奏快、大尺度的剧情确实使人眼前一亮。但陈海出车祸以后,剧情变得拖沓。导演既想展现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又想表现日常生活的琐碎;既想表现人物在工作上的一面,又想凸显他们在生活中的样子;既想表现官场大人物的叱咤风云,又想刻画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面面都想拍好,面面都要抓;但很遗憾,导演、编剧的水平并不能够把控好所有情节。前几集的优秀之处在于导演主抓官场这条线,从两个人物引出本剧其他主要人物。一是侯亮平抓北京一处长贪官,二是陈海抓丁义珍。这是一、二集的内容,也是目前为止最好看的两集。特别是陈海那条线,非常精彩,从汇报省委到抓捕丁义珍,没有一处多余的地方,该快的地方快,该慢的地方慢。节奏把握得非常好。
一、二集的剧情高潮点后,导演明显想要放慢节奏,从生活方面着手。本剧最大问题就此出现——日常生活的刻画不够地道,过于生硬。侯亮平和钟小艾这对夫妻感觉不到爱,就连过日子的温馨感都没有。郑胜利目前看来比较多余,但根据他的工作(网上点赞、转发)很可能跟后面的剧情有关,不然导演也不会花如此大的篇幅刻画他。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他的戏份冗长无趣,消耗人的耐心。
官场的剧情在后面几集基本还是保持了高水平,各种打官腔、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和试探、各种势力的纠缠都挺有意思了。只不过不是一、二集锋芒毕露的对峙,而是水能穿石、绵里藏刀的小心翼翼。
这部剧是有野心,也是有胆量的。遗憾的是,导演、编剧的能力只能支撑他们讲好一个官场斗争的故事,却不足以撑起官场、生活两线交织的社会百态故事。
ps.
有些人觉得这部剧尺度大,有胆量拍出来,并且质量尚可,就值得打五星。我想说的是,评分的标准是看电视剧本身的质量,社会价值是不能凌驾于电视剧本身的质量。
------------------------------------------------------------------------------------------------------------------------------------
接上
接受了评论区朋友们的建议没有弃剧,改成快进。
打脸更新。
以下观感。
想谈谈几个角色。
陆亦可
陆亦可的戏份不算多,印象最深的是她一直被催婚。工作方面,虽也有提及,力度明显不及催婚。
若不深究,陆亦可勉强可以归为女强人一类。对工作比对生活上心,工作勤恳。但本剧未能突出陆亦可工作能力,实在可惜,因为国产剧里鲜少有塑造得较好的女强人形象。
ps.
本剧关于陆亦可这个人物有一处处理非常奇怪。侯亮平到任汉东,陆亦可耍脾气。这处情节特别奇怪。于情于理,都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动机来解释陆亦可的行为。不明白编剧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催婚,想多说几句。陆亦可38岁。陈海说,赵东来离过婚,你俩条件合适。我当时看到这,心里是有点不舒服。陆亦可没结过婚,赵东来离过婚还带个孩子。这条件不对等呀。
我承认,女性年纪大,生育能力下降程度确实比男性大。(关于结婚是否要孩子的讨论。我个人认为,这属于夫妻个人选择。但就现在而言,社会中大多数夫妻是要生孩子的。)但这是大龄女性在婚姻市场贬值的主要原因吗?不是,主要原因就是性别歧视。试想一下,如果陆亦可是个男人呢?38岁,没结过婚,检察院处长。这个条件,他会找陆亦可吗?“你为什么不结婚生孩子呢?”“快点成家以后好多顾顾家庭的”“你又不是男人那么拼干什么?”这可能是陆亦可每天都会碰到的问题。如果她是男人,她还会被问到这些问题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部剧表现的就是中国女性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工作上难以与男性一样被同等对待,家庭上女性要付出更多,社会舆论对女性的要求也更高。
ps.
妇联状告《人民的名义》歧视女性本身就像个巨大的讽刺。妇联在巫山六月雪事件上不作为,在性侵幼女事件上不作为。倒在这事上很积极,不知道是本剧女性塑造真出了问题还是那句台词?
(这部剧的女性角色确实塑造得很失败,好坏都没有亮点。编剧是否是从男性沙文主义的角度刻画女性角色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以后写吧)
--------------------------------------------------------------------------------------------------------------------------------------
第二次更新
谈谈祁同伟。
26集以前,我是不喜欢他的。
见风使舵,爱巴结领导,不爱发妻爱情妇。普通的官场油条设定,没什么特别之处。人物魅力的缺失,导致观众很难与这个角色产生共情。
直到26集。
一段祁同伟与梁璐大学的往事,祁同伟这个人物变得鲜活可感,既可恨又可怜,其命运让人心疼。他渴望凭借能力一步一步往上走,却不得不在权势的威逼利诱下低头。这一段是我目前为止感触最深的一场戏。
祁同伟上大学时,是怀揣着理想的。凭实力一步步朝上干,娶到陈阳生个孩子。这是当时他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可谁会想到梁璐喜欢上他呢?被梁璐喜欢是祁同伟这一生最大的不幸。梁璐是典型的宁为玉碎也不要瓦全的刚烈性子,喜欢上祁同伟就要拼命得到他。得不到也不会让他舒坦。祁同伟,学生会的主席,毕业被分到乡下的政法单位。若说没有梁璐父亲的“特殊关照”,会落到穷乡僻壤?祁同伟挨了三枪成了缉毒英雄,却还是调不到北京。梁璐父亲怕也脱不了关系。我无法想象,梁璐是何种的恶?祁同伟曾是个理想青年。但现实告诉他,你再有实力都没有用。你没有背景,没有权势,只能任人宰割。于是,他屈服了。我一直在想,祁同伟在操场跪下向梁璐求婚时是什么心情。
是自己屈服的不甘,还是对现实的愤恨。那一刻,只怕是百感交集。
这部剧看到现在,最大感受不是腐败问题有多严重,腐败分子有多猖獗。而是阶级固化比我想象还要严重,权势在现实中仍具有几乎不可撼动的力量。
我以前总以为,虽有靠关系这一说法,但总归是要靠实力说话的。可是你看看,如果不是缺你不可,如果没有关系,你就是要被抛弃的。权势这面高高的墙,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够爬过。但大多数人最后落得个粉身碎骨的结局。
祁同伟回忆那段,还有一处也很值得玩味。侯亮平和钟小艾说”这是权利的一次小小任性“。当时看时,特别愤怒。这只是权利的一次小小任性?原来,在侯亮平这个阶级看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就是权力的小小任性。假若,祁同伟生在侯亮平或者陈海这样的家庭,没有遇到亮璐,他会是现在这样吗?
其他吐槽
一开始看见高小琴的打扮。心想,这打扮也太次了吧,带着一股城乡结合部的乡土气息,官员们会喜欢?结果偶然看见原型还真是。夸一夸剧组,这点还原得挺好。有点可惜的是,胡静的脸不知怎的,僵了。许多微表情做不出来,角度发挥还是受到了限制。
关于郑胜利的戏份,我还是觉得不好。评论区有朋友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是无聊、枯燥的。这算对吧。但电视剧不能把日常生活拍得无聊枯燥。那这样,还看什么看呢?
不是不好,而是落差太大。
开篇的高信息量、节奏快、大尺度的剧情确实使人眼前一亮。但陈海出车祸以后,剧情变得拖沓。导演既想展现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又想表现日常生活的琐碎;既想表现人物在工作上的一面,又想凸显他们在生活中的样子;既想表现官场大人物的叱咤风云,又想刻画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面面都想拍好,面面都要抓;但很遗憾,导演、编剧的水平并不能够把控好所有情节。前几集的优秀之处在于导演主抓官场这条线,从两个人物引出本剧其他主要人物。一是侯亮平抓北京一处长贪官,二是陈海抓丁义珍。这是一、二集的内容,也是目前为止最好看的两集。特别是陈海那条线,非常精彩,从汇报省委到抓捕丁义珍,没有一处多余的地方,该快的地方快,该慢的地方慢。节奏把握得非常好。
一、二集的剧情高潮点后,导演明显想要放慢节奏,从生活方面着手。本剧最大问题就此出现——日常生活的刻画不够地道,过于生硬。侯亮平和钟小艾这对夫妻感觉不到爱,就连过日子的温馨感都没有。郑胜利目前看来比较多余,但根据他的工作(网上点赞、转发)很可能跟后面的剧情有关,不然导演也不会花如此大的篇幅刻画他。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他的戏份冗长无趣,消耗人的耐心。
官场的剧情在后面几集基本还是保持了高水平,各种打官腔、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和试探、各种势力的纠缠都挺有意思了。只不过不是一、二集锋芒毕露的对峙,而是水能穿石、绵里藏刀的小心翼翼。
这部剧是有野心,也是有胆量的。遗憾的是,导演、编剧的能力只能支撑他们讲好一个官场斗争的故事,却不足以撑起官场、生活两线交织的社会百态故事。
ps.
有些人觉得这部剧尺度大,有胆量拍出来,并且质量尚可,就值得打五星。我想说的是,评分的标准是看电视剧本身的质量,社会价值是不能凌驾于电视剧本身的质量。
------------------------------------------------------------------------------------------------------------------------------------
接上
接受了评论区朋友们的建议没有弃剧,改成快进。
打脸更新。
以下观感。
想谈谈几个角色。
陆亦可
陆亦可的戏份不算多,印象最深的是她一直被催婚。工作方面,虽也有提及,力度明显不及催婚。
若不深究,陆亦可勉强可以归为女强人一类。对工作比对生活上心,工作勤恳。但本剧未能突出陆亦可工作能力,实在可惜,因为国产剧里鲜少有塑造得较好的女强人形象。
ps.
本剧关于陆亦可这个人物有一处处理非常奇怪。侯亮平到任汉东,陆亦可耍脾气。这处情节特别奇怪。于情于理,都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动机来解释陆亦可的行为。不明白编剧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催婚,想多说几句。陆亦可38岁。陈海说,赵东来离过婚,你俩条件合适。我当时看到这,心里是有点不舒服。陆亦可没结过婚,赵东来离过婚还带个孩子。这条件不对等呀。
我承认,女性年纪大,生育能力下降程度确实比男性大。(关于结婚是否要孩子的讨论。我个人认为,这属于夫妻个人选择。但就现在而言,社会中大多数夫妻是要生孩子的。)但这是大龄女性在婚姻市场贬值的主要原因吗?不是,主要原因就是性别歧视。试想一下,如果陆亦可是个男人呢?38岁,没结过婚,检察院处长。这个条件,他会找陆亦可吗?“你为什么不结婚生孩子呢?”“快点成家以后好多顾顾家庭的”“你又不是男人那么拼干什么?”这可能是陆亦可每天都会碰到的问题。如果她是男人,她还会被问到这些问题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部剧表现的就是中国女性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工作上难以与男性一样被同等对待,家庭上女性要付出更多,社会舆论对女性的要求也更高。
ps.
妇联状告《人民的名义》歧视女性本身就像个巨大的讽刺。妇联在巫山六月雪事件上不作为,在性侵幼女事件上不作为。倒在这事上很积极,不知道是本剧女性塑造真出了问题还是那句台词?
(这部剧的女性角色确实塑造得很失败,好坏都没有亮点。编剧是否是从男性沙文主义的角度刻画女性角色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以后写吧)
--------------------------------------------------------------------------------------------------------------------------------------
第二次更新
谈谈祁同伟。
26集以前,我是不喜欢他的。
见风使舵,爱巴结领导,不爱发妻爱情妇。普通的官场油条设定,没什么特别之处。人物魅力的缺失,导致观众很难与这个角色产生共情。
直到26集。
一段祁同伟与梁璐大学的往事,祁同伟这个人物变得鲜活可感,既可恨又可怜,其命运让人心疼。他渴望凭借能力一步一步往上走,却不得不在权势的威逼利诱下低头。这一段是我目前为止感触最深的一场戏。
祁同伟上大学时,是怀揣着理想的。凭实力一步步朝上干,娶到陈阳生个孩子。这是当时他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可谁会想到梁璐喜欢上他呢?被梁璐喜欢是祁同伟这一生最大的不幸。梁璐是典型的宁为玉碎也不要瓦全的刚烈性子,喜欢上祁同伟就要拼命得到他。得不到也不会让他舒坦。祁同伟,学生会的主席,毕业被分到乡下的政法单位。若说没有梁璐父亲的“特殊关照”,会落到穷乡僻壤?祁同伟挨了三枪成了缉毒英雄,却还是调不到北京。梁璐父亲怕也脱不了关系。我无法想象,梁璐是何种的恶?祁同伟曾是个理想青年。但现实告诉他,你再有实力都没有用。你没有背景,没有权势,只能任人宰割。于是,他屈服了。我一直在想,祁同伟在操场跪下向梁璐求婚时是什么心情。
是自己屈服的不甘,还是对现实的愤恨。那一刻,只怕是百感交集。
这部剧看到现在,最大感受不是腐败问题有多严重,腐败分子有多猖獗。而是阶级固化比我想象还要严重,权势在现实中仍具有几乎不可撼动的力量。
我以前总以为,虽有靠关系这一说法,但总归是要靠实力说话的。可是你看看,如果不是缺你不可,如果没有关系,你就是要被抛弃的。权势这面高高的墙,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够爬过。但大多数人最后落得个粉身碎骨的结局。
祁同伟回忆那段,还有一处也很值得玩味。侯亮平和钟小艾说”这是权利的一次小小任性“。当时看时,特别愤怒。这只是权利的一次小小任性?原来,在侯亮平这个阶级看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就是权力的小小任性。假若,祁同伟生在侯亮平或者陈海这样的家庭,没有遇到亮璐,他会是现在这样吗?
其他吐槽
一开始看见高小琴的打扮。心想,这打扮也太次了吧,带着一股城乡结合部的乡土气息,官员们会喜欢?结果偶然看见原型还真是。夸一夸剧组,这点还原得挺好。有点可惜的是,胡静的脸不知怎的,僵了。许多微表情做不出来,角度发挥还是受到了限制。
关于郑胜利的戏份,我还是觉得不好。评论区有朋友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是无聊、枯燥的。这算对吧。但电视剧不能把日常生活拍得无聊枯燥。那这样,还看什么看呢?
© 本文版权归作者 bewait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