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是最艰苦的时光

《悠长假期》的影评,实在不知道从何写起。定位成恋爱剧的话也太高级,别的和它过不了招。
木村拓哉演过许多剧,在山口智子面前几乎打回原形。恋爱起来人们会有的那种犹豫不前在别的剧里他演不太出来,木村在风月场里的等级是很高的,而他与山口智子算是棋逢对手。这种等级说的是类似于交配等级,对动物来说是非常自然非常原始的规则了。之前看过一个访谈里,有位男演员谈起曾演过木村的情敌:“当时我就觉得,这就是演情敌的巅峰了吧!”也大概是这种意思:能和他竞争就很说明问题了。
山口智子的美无拘无束,她是相对自由的一个人。还有一个原因是木村拓哉那时候还很年轻。看他往后的剧,唉唷,没有人降得住他了,他的演技是很好,问题是他演起恋爱戏真的只用做动作了,他是不需要走心也不需要走肾光是站在那里就像蛾几们要去扑的火的那种。他演技当然好啦,因为他做什么事情都顺理成章呀,做错事自然会被谅解,做对事自然会被加分还带暴击。换一个人演试试,根本不行。
我觉得《悠长假期》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几个主角人设里面最弱的是看似最风流快活的叶山真二。被未婚夫逃婚的南也好,艺术生涯郁郁不得志的濑名也好,与真二陷入热恋的凉子也好,跟着真二浪迹天涯的留美也好,甚至当时还很年少的广末凉子饰演的高中生贵子也好,都是非常独立强大的人设;只有真二还是个小孩子。
《悠长假期》高级于麻瓜恋爱剧的一点在于,麻瓜恋爱剧通常描绘的是不完全的人格之间的磨合;而《长假》描绘的是独立得近似于孤立的人格之间小心翼翼地重新建立关系的这么一个过程,是对爱情隐秘渴望的实现、就像藏在灰烬下的暗焰再次燃烧起来的过程。那是幼龄期的渴求依赖和成熟期的追寻丰富之间的区别。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惊人的细节,初看只是觉得可爱:濑名初初与凉子恋爱时通电话,讲完濑名已要挂掉了,又将听筒拿起来贴在耳边等待,直到听见对面凉子挂掉了电话传来的嘟嘟声才又心满意足地放下,一句台词也没有。这里太惊人了,和绝大多数感情剧所讲的“遇见某个人之后内心的软弱和幼儿人格就爆发式苏醒”、“遇见某个人之后内心的强大和家长人格就爆发式苏醒”完全颠倒,凉子也是很独立强大的人,濑名的这种变化不是被迫的。《长假》它这里是讲一个独立青涩的年轻人在自然地生长,在成为一个主动承担起关系之间的寂寞、来保护对方的人,它讲了这个生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通常是被忽略掉的。
文学影视作品多是给受众呈现一个人格形成后的结果,“强大的”、“脆弱的”,再去评价;或者去讲怎样的人遇到怎样的事,人或事全带着很固定的标签,然后这样的他如何应对、再成为怎样的人,大谈身不由己、大谈对的人之间的幸运的相遇;自然的过程没有人在讲。可是人的变化并不是只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发生,一旦遇到新的情景、或在新的时间遇到旧的情景,再小的烟火事情,它都有一个尝试的过程,有摇摆和试错,深层的原因在宏观上来说大多不可考,亦无须多言,这才是平常。濑名没有和凉子恋爱很久,但这样短暂的关系里他也在变化。这样的细节在《长假》里非常多,它抛弃了“主动”、“被动”的概念,只讲变化,我觉得超级高端。
并且它虽然是个传统的异性恋向的恋爱剧,人设却都是很去性别的,看不到“女性化”、“男性化”这类的设定,非常赏心悦目。我们现在渐渐看得到多一些描写去性别化的作品,比如性少数人群作为主角,去讲他们的挣扎、去讲他们的坚持或挫败;但像《长假》这样把去性别化随手写成一个背景设定,不以为意地来讲一个普通异性恋的故事,于是人设没有因为性别的限制而刻板地缺少某一部分,给人的感觉真是既切身又充满希望:彩蛋里南双手捞着婚纱裙的裙摆跳着脚等过红灯时脱口而出一句“老公”然后灿烂地笑起来跑掉,反而濑名听得一愣,随后笑得极羞怯又快乐地追上去,真是太美好啦。
《悠长假期》的主旨点在故事的中后段,濑名与南倒在沙发上悠悠地谈论着自己的思索:“你可以这么想,就当作是很长很长的休假,不要总是尽全力冲刺,总有不顺利,或疲倦的时候,在那种时候,我就把它当成是神赐给我们的休假。不必勉强冲刺,不必紧张,不必努力加油……”这段话乍看起来是很抚慰人的,细看又很毒鸡汤:休假怎么会是不努力、不顺利、疲倦的?但这对大多数麻瓜都是现实。若不是有所热爱,大家的假期真的过得好么?新交的男友风流倜傥坐在身边,奥泽凉子依然能够全身心投入地弹着钢琴,这样的热忱几人能有?
虽然我们嘴上说,工作呀、假期呀,那是生活的节奏啊。才不是哦。只有能享受休假的人,才能说那是生活的节奏。平凡人那种无所适从、虚度光阴的焦虑感,脱离了工作学习的皮壳,赤裸裸地实实在在地压在身上……假期的每分每秒,真的乐在其中么?假期是最艰苦的时光,这是常人的现实;而濑名却说他把这样不顺的时光当作假期——这正是濑名的强大之处,也正是当时的濑名秀俊和奥泽凉子之间的差距:濑名在困惑和自我封闭,在度他的长假,凉子没有。但在结局时他不再困惑,他用琴声、拥抱和吻表达了,于是《悠长假期》也就结束了,他的旅行箱中收获了一枚婚戒。有所爱就有所存在。
《悠长假期》的剧本是一个高端的剧本。它是去对错的,是去性别化的,是去“主动”、“被动”的——去掉这些之后,一般人已经无法可想、一般编剧已经无法可写,而《长假》秉持着这样清明中庸的哲学态度,讲出一个精彩绝伦的小小恋爱故事。我太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