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个人的曲解

2.7看的伏妖篇,虽然一开始的十几分钟真的看不懂在讲什么,充满了违和感(唐僧和悟空的设定,尤其是唐僧,毁三观。。)还是带着为什么偏偏
要弄这样反常的设定去看(事出反常必有妖),才理解到内涵的冰山一角,那时虽然想写点影评,但是看到贴吧那么精彩的影评后就不打算出来献丑
了。。。。
直到今天把大圣娶亲补完。。。当年只看了月光宝盒没看大圣娶亲,估计就算看了也不会看懂,再加上前些天一本三观超正的书《小学生性教育读本
》竟然被诋毁,今天特地来补影评。
当时是陪小10岁的弟弟去看的,而且粗略看过网友的影评,差,所以没带什么期待去看的。而且一开始的剧情很让人反感,当时心里想这样的设定真
的好蠢啊。。。然后想起当年也是没看懂大话西游,估计肯定是有深意的,只是现在没看懂而已,然后带着为什么看下去,才看到了冰山一角。
大部分人都会被一开始的颠(有)覆(理)三(有)观(剧)的设定给误导了,然后就只是看特效了或者剧情了。
但是当时我想的是 这些映射着什么?(一如看长城,饕餮(北方)=贪婪,而雾霾(北方)之所以严重也大部分是因为贪婪)虽然或许是个人的曲解
,就说说当时所想的唐僧和悟空之间的关系。
我想到的是 父母和孩子。
一如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我们都反感那个不会道歉的唐僧。
而部分的父母自己做错事也不会跟孩子道歉,自己做不到的又想孩子做到,自己不教(甚至误导)的又想孩子无师自通。伏妖篇里前中期唐僧是怎么
对待悟空的,一如部分父母这样对待自己孩子,以爱之名做恶,嘴上说是为孩子着想,事实上却是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绪,把负能量全发泄在孩子身上
,孩子又将如何成长?父母是孩子的最早、最近的老师,只要是人都有学习和模仿的本能,甚至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出问题了却不会
往原件去找问题,而是光指责复印件,真是可笑、可悲。所以伏妖篇里的唐僧令人反感之极。
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实么?答案在片中。
论人先将自己想,自己做不到的又要别人做到。这样的人去论人,被论的人会怎么想?答案在片中。
伏妖篇真的好多正能量,上面是那时看电影的部分感想,一个原因是过去了一个多月,有些忘了,另一个是不敢写完(和谐)。接下来放上这个使当时的我失去影评欲望的影评,真的
很精彩,很全面。。
http://tieba.baidu.com/p/4966469712
再附上一位前辈写的一篇文章,https://user.qzone.qq.com/153173717?
ADUIN=381154208&ADSESSION=1489204176&ADTAG=CLIENT.QQ.5515_FriendInfo_PersonalInfo.0&ADPUBNO=26
这篇文章结合 《小学生性教育读本》看比较好。如果当教师要证,那么父母教育孩子是不是也要个证?
或许现在没什么人看影评了,但写了总感觉比没写好。
要弄这样反常的设定去看(事出反常必有妖),才理解到内涵的冰山一角,那时虽然想写点影评,但是看到贴吧那么精彩的影评后就不打算出来献丑
了。。。。
直到今天把大圣娶亲补完。。。当年只看了月光宝盒没看大圣娶亲,估计就算看了也不会看懂,再加上前些天一本三观超正的书《小学生性教育读本
》竟然被诋毁,今天特地来补影评。
当时是陪小10岁的弟弟去看的,而且粗略看过网友的影评,差,所以没带什么期待去看的。而且一开始的剧情很让人反感,当时心里想这样的设定真
的好蠢啊。。。然后想起当年也是没看懂大话西游,估计肯定是有深意的,只是现在没看懂而已,然后带着为什么看下去,才看到了冰山一角。
大部分人都会被一开始的颠(有)覆(理)三(有)观(剧)的设定给误导了,然后就只是看特效了或者剧情了。
但是当时我想的是 这些映射着什么?(一如看长城,饕餮(北方)=贪婪,而雾霾(北方)之所以严重也大部分是因为贪婪)虽然或许是个人的曲解
,就说说当时所想的唐僧和悟空之间的关系。
我想到的是 父母和孩子。
一如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我们都反感那个不会道歉的唐僧。
而部分的父母自己做错事也不会跟孩子道歉,自己做不到的又想孩子做到,自己不教(甚至误导)的又想孩子无师自通。伏妖篇里前中期唐僧是怎么
对待悟空的,一如部分父母这样对待自己孩子,以爱之名做恶,嘴上说是为孩子着想,事实上却是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绪,把负能量全发泄在孩子身上
,孩子又将如何成长?父母是孩子的最早、最近的老师,只要是人都有学习和模仿的本能,甚至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出问题了却不会
往原件去找问题,而是光指责复印件,真是可笑、可悲。所以伏妖篇里的唐僧令人反感之极。
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实么?答案在片中。
论人先将自己想,自己做不到的又要别人做到。这样的人去论人,被论的人会怎么想?答案在片中。
伏妖篇真的好多正能量,上面是那时看电影的部分感想,一个原因是过去了一个多月,有些忘了,另一个是不敢写完(和谐)。接下来放上这个使当时的我失去影评欲望的影评,真的
很精彩,很全面。。
http://tieba.baidu.com/p/4966469712
再附上一位前辈写的一篇文章,https://user.qzone.qq.com/153173717?
ADUIN=381154208&ADSESSION=1489204176&ADTAG=CLIENT.QQ.5515_FriendInfo_PersonalInfo.0&ADPUBNO=26
这篇文章结合 《小学生性教育读本》看比较好。如果当教师要证,那么父母教育孩子是不是也要个证?
或许现在没什么人看影评了,但写了总感觉比没写好。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过河卒吴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