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有理想的人是件幸事。

电影拍得太美,色彩鲜艳灯光闪烁,把几个简单的问题完美的过渡了。
Mia和Sebastian为什么会在一起?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可是彼时Mia还有男朋友呢,前男友不好么,不见得。虽然寥寥数笔带过,可是从吃饭的场面来看——以世俗的角度——都是你我身边最常见的生活,肯定没到女朋友要逃离饭局的地步。(我挺同情前男友的。)可是Mia就像是一直独自游戏的孩子突然发现了谜题的线索一样,连一顿饭的时间都敷衍不下去了。线索是Sebastian给的,Mia跑去了电影院但压根没好好看电影。
Mia和Sebastian为什么又分手了呢?Sebastian加入流行乐队就不好了么,也不见得。至少看起来没有到需要分手的地步。甚至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应该是乐开花的事情吧。毕竟Sebastian最初是个只有理想没有钱的小赤佬,这种人在五道口似乎遍地都是。男朋友全国巡演,酷不酷?够姐妹儿们羡慕仨礼拜了吧,可是在演唱会现场Mia又跑了;男朋友巡演中还抽空回家准备惊喜,体贴不体贴?上海的丈母娘也改无可挑剔了吧,可是Mia又翻脸了。
或许正确的看法应该是:Mia是个大作逼。这一点见仁见智。不管怎样说,如果Mia少“作”点儿,对于两个有才华的人来说,把日子过得志得意满似乎没什么问题,没准儿结局闪回的“happy ending”还能真实上演。可惜有才华和有理想毕竟是两码事。不管有没有才华,有理想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所谓的志趣相投不只是有趣,还有个志。所以钱钟书说杨绛是“妻子、情人、朋友”,志不同道不合,哪来的朋友。你见过中关村代码狗称呼三里屯花蝴蝶为妻子,为情人,何时见其做过朋友?
能和有相似理想的人相爱是件多么荣幸的事情。我欣赏你的理想,为你的理想付出过,爱过你;或者说是,有人欣赏过我的理想,为我的理想付出过,爱过我,已经是足以铭记在心的事情。追求完美的结局,便是强求了。你总不能要求Mia再次抛夫弃子,重新来过吧。何况二位成功的路上激励彼此,已经是多少个后继者都不能够替代的了。要知道多少人终其一生也不曾品尝这般滋味,无非是在“你耕种来我织衣,你赚钱来我消费“这类爱情中走完一生罢了。要知道大文豪胡适之的老婆,还是个不认字的母老虎呢。
(提起胡适的婚姻常会顺便想起徐志摩的。上有持家的楷模张幼仪,下有败家的翘楚陆小曼。徐志摩如此浪漫的人,却两次都没娶到互相懂得的人。貌合神离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