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之那些年,那些人

2014年上映的《北平无战事》迟迟没有看过,在凯凯王火了之后,重新翻出来看了。为了看那个家国天下的青年志士方孟韦,看到了这些年难遇的一部好剧,不仅为电视剧中拼杀演技的老戏骨们折服,还有逻辑缜密的编剧刘和平,掌控全剧的导演孔笙、李雪。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吧。
艺术总是表现人性的最好方式,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这一点我从没有所怀疑。国共内战,国民党与共产党争斗民心,争斗天下。共产党有崔中石、谢培东这样的忠勇志士。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国家的未来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自己女儿的性命。国民党亦有这样的铁血志士,梁经伦、曾可达,他们一心为天下黎民百姓,也为了早日的统一。他们也同样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同样痛失自己的学生与爱人。作为党国精英,也是忠于自己信仰的忠勇之士,他们一心信仰的是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之父孙中山。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信仰的变质让他们无可奈何,无计可施,于是只有出走,只有自尽,不是因为失败而选择出走、自尽,是因为信仰的破灭。哪有那么多的对错之分呢,更多的是生不逢时,更多的是命运抉择面前的无可奈何。对于梁经伦来说,人性的挣扎与精神的分裂让他痛不欲生,作为一名潜入共产党的国民党上校,他要坚定的信仰三民主义,却又眼睁睁的看着国民政府的贪腐而无计可施,作为一名宣传共产主义的国民党特务,他要煽动学生游行,反对国民党的贪腐却又要在自己内心深处将自己置身事外,看着自己心爱的学生谢木兰被国民党杀害,将自己所爱之人人送到共产党的身边,这样的选择何尝不是一种深度的分裂,因为分裂所以痛苦,家国情怀下的个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超越人性的存在。
就像是崔婶,一个上海市井小民,在剧中也表现出了超越其角色的光辉。面对自己丈夫的牺牲,面对自己丈夫的坟墓,一边忍着哭,一边对自己的儿女说这是我们的亲戚。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在她,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历史,这才是历史中的人,他们隐忍,他们来去无名。这才是历史,因为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看到了人性中的复杂情绪。如果一部剧让你看到了演技,那么你得到了一群好的演员。如果一部剧让你从看演技而又回归到故事本身,那么你得到了一群好的演员和一部经典之作。因为人,因为历史,我在思考,这难道不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意义所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