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給了一分音樂,少給了一分劇本
新年第一部电影:
五月之后(Something in the Air),一部后青春期电影。出色的摄影和场景调度,电影里的画很带感。令人叫绝的70年代音乐,迅速抓了电影原声唱片下来听。可见导演很有美感和音乐鉴赏品位。
前半场组织比较混乱,洋洋洒洒铺了大量五月革命的戏,演员盲目的对口号,烧房子,脱衣服。导演想交代的太多,直接拍成了个人回忆纪录片形态。人物成了大时代背景下的人肉道具板。电影不是个大箩筐,2个小时什么素材都能装下。
中场开始渐入佳境。Lola Créton在房间里寻找男主直到最后跳楼伴着Why Are We Sleeping配乐一系列镜头用直觉表述了人物内心和年代感。运用了电影艺术最强有力的表达工具,没有一句台词,几分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直击观众感官,令人拍案叫绝。相比之下之前一小时的大串哲学告白都是废话。此后导演抓住了主要矛盾,拍出了多场类似的精彩戏。最后一场男主走进电影屏幕的告別戲,Decadence这首歌响起时,美感让人汗毛悚立。
当导演把几个主人公的内心放在音乐和画面背景下表达的时候,意境跃然纸上。人物的选择和时代密不可分,而那个时代最感性的记录,就是那些任何时候不褪色的艺术作品。除此之外的文本表达都是舍本求末。有讽刺意义的是这片子竟然拿的是金狮最佳剧本。
我能看到告别理想主义的迷茫。成长吧,我们有一天会在某个地方相遇。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爆青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