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回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是一部充满“回忆”的作品。
戏里,浩二的亡灵回到母亲伸子身边,一次次将话头引向往昔,追忆逝去的时光。
戏外,这是导演山田洋次第83部作品,很难不想起他此前一再描写的那些庶民悲喜。这还是松竹公司120周年纪念作,又叫人想起小津安二郎、木下惠介这些监督们在松竹留下的一一部部庶民剧。
如何描写战争的苦难?《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选取的起点,是长崎核爆三年后——浩二死于核爆的三年后,伸子丧子的三年后,町子失去恋人浩二的三年后。三年后,浩二、伸子、町子,仍停留在三年前,走不出旧日的伤痛。原来,时间无法俘获一切。
这些旧伤,穿透了时光,改写了当下的面貌。伸子的最大愿望,是哪怕寻到浩二一星半点的遗物也好。町子呢,始终逃避新恋情的可能,而浩二的亡灵与母亲在一起的全部内容,就是回忆那些闪亮的日子。回忆,意味着当下的不堪,这是战争留下的冗长回声。换句话说,影片不断闪回浩二的美好青春,等于将人物前史大面积摊到了镜头前,这样做的理由, 就是告诉你,这些人物如何与往日纠缠不休。
巧的是,年初的韩剧《信号》,上海国际电影节才展映过的《昭和64年》,说的都是旧伤难愈的故事。一个共通点是,这些主人公们的前史,不是可以轻轻擦掉的前世,而是沉甸甸的这一刻。通常而言,随着剧情次第展开,主角也跟着开始慢慢蜕变,朝更好的自己进发。因为,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如此希望,希望得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但在《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里,无论是浩二,伸子还是町子,影片走到三分之二处,他们的蜕变无比艰难——即便伸子劝说町子投入新恋情,或者浩二接受町子放弃自己,但町子对此仍是拒绝的。而且,可以发现,伸子与浩二也并没有真正说服自己。
町子后来得出感悟:死者的愿望,就是生者得到幸福。可似乎,伸子仍走不出死亡的阴影。面对町子的离开,这个纯良的母亲,第一次嫉妒起了他人好不容易重拾起来的幸福。人,终究很难改变。尤其是,你要如何跨出昨日的深渊?此片要说的就是,你看伸子跨出这一步有多难。那么,怎么解释町子的领悟呢?这是山田洋次乐于看到,也是他乐于让观众看到的吧?不过,导演本人对此又相信多少呢?
从《寅次郎的故事》到《幸福的黄手帕》,对于山田洋次的电影结局,我们渐渐产生了预期心理——尽头处,总有光亮。《远山的呼唤》结尾,喜欢民子的虻田说:“生活方面没问题吧?据说,虻田那傻小子对你们照顾得挺好。”《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里,也有一个类似虻田的角色——傻乎乎爱着伸子的上海大叔,但最后呢,虻田还能替耕作好好照顾民子,而上海大叔在新年闯入伸子房间,目睹的却是后者的死亡。
但这冷冰冰的死亡,对伸子来说,却是温暖的归处。这一次,山田洋次为主人公点亮的希望,是死后的世界。面对难抑的悲伤,伸子不住地向神祷告。最终,死亡才是解脱的出口,它赐给了伸子梦寐以求的幸福——与浩二再不分离,也完成了对观众的慰藉——主人公摆脱了苦厄。
这到底是山田洋次的乐观,还是悲观呢?至少,在一片白茫茫的干净世界里,我们看到,伸子绽出了笑容。(by 淹然)
原载《北京青年报》
戏里,浩二的亡灵回到母亲伸子身边,一次次将话头引向往昔,追忆逝去的时光。
戏外,这是导演山田洋次第83部作品,很难不想起他此前一再描写的那些庶民悲喜。这还是松竹公司120周年纪念作,又叫人想起小津安二郎、木下惠介这些监督们在松竹留下的一一部部庶民剧。
如何描写战争的苦难?《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选取的起点,是长崎核爆三年后——浩二死于核爆的三年后,伸子丧子的三年后,町子失去恋人浩二的三年后。三年后,浩二、伸子、町子,仍停留在三年前,走不出旧日的伤痛。原来,时间无法俘获一切。
这些旧伤,穿透了时光,改写了当下的面貌。伸子的最大愿望,是哪怕寻到浩二一星半点的遗物也好。町子呢,始终逃避新恋情的可能,而浩二的亡灵与母亲在一起的全部内容,就是回忆那些闪亮的日子。回忆,意味着当下的不堪,这是战争留下的冗长回声。换句话说,影片不断闪回浩二的美好青春,等于将人物前史大面积摊到了镜头前,这样做的理由, 就是告诉你,这些人物如何与往日纠缠不休。
巧的是,年初的韩剧《信号》,上海国际电影节才展映过的《昭和64年》,说的都是旧伤难愈的故事。一个共通点是,这些主人公们的前史,不是可以轻轻擦掉的前世,而是沉甸甸的这一刻。通常而言,随着剧情次第展开,主角也跟着开始慢慢蜕变,朝更好的自己进发。因为,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如此希望,希望得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但在《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里,无论是浩二,伸子还是町子,影片走到三分之二处,他们的蜕变无比艰难——即便伸子劝说町子投入新恋情,或者浩二接受町子放弃自己,但町子对此仍是拒绝的。而且,可以发现,伸子与浩二也并没有真正说服自己。
町子后来得出感悟:死者的愿望,就是生者得到幸福。可似乎,伸子仍走不出死亡的阴影。面对町子的离开,这个纯良的母亲,第一次嫉妒起了他人好不容易重拾起来的幸福。人,终究很难改变。尤其是,你要如何跨出昨日的深渊?此片要说的就是,你看伸子跨出这一步有多难。那么,怎么解释町子的领悟呢?这是山田洋次乐于看到,也是他乐于让观众看到的吧?不过,导演本人对此又相信多少呢?
从《寅次郎的故事》到《幸福的黄手帕》,对于山田洋次的电影结局,我们渐渐产生了预期心理——尽头处,总有光亮。《远山的呼唤》结尾,喜欢民子的虻田说:“生活方面没问题吧?据说,虻田那傻小子对你们照顾得挺好。”《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里,也有一个类似虻田的角色——傻乎乎爱着伸子的上海大叔,但最后呢,虻田还能替耕作好好照顾民子,而上海大叔在新年闯入伸子房间,目睹的却是后者的死亡。
但这冷冰冰的死亡,对伸子来说,却是温暖的归处。这一次,山田洋次为主人公点亮的希望,是死后的世界。面对难抑的悲伤,伸子不住地向神祷告。最终,死亡才是解脱的出口,它赐给了伸子梦寐以求的幸福——与浩二再不分离,也完成了对观众的慰藉——主人公摆脱了苦厄。
这到底是山田洋次的乐观,还是悲观呢?至少,在一片白茫茫的干净世界里,我们看到,伸子绽出了笑容。(by 淹然)
原载《北京青年报》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淹然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