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遭受这一切的偏偏是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内心的灾后重建
整片对在room内的描写没有长篇累牍,也没有特意夸大困苦与折磨。反而另辟蹊径,关注被"拯救"以后的内心重建问题,媒体和医生,甚至女主自己都担心的是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这个全新的世界,但是出问题的却是女主自身。她内心对这一切,从刚刚重获自由时的喜悦,到觉得自己为什么会遭受七年那么糟糕的一切,为什么遭受这苦难的偏偏是我!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就连母亲教授的be nice都是她险入陷阱的诱因。
内心价值的冲突,对过去七年不公平遭遇的愤怒,父亲对孙子身上流着歹徒的血这个事实的逃避,这一切归纳到内心就是对自己的彻底否定,对自己的评价毫无价值意义感。
通过采访,记者又提出了一种假设,说有没有想过把孩子送到外面,让他自己过正常的童年和生活,这就提供了一个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是普遍意义上的无私。
而女主把孩子留在身边,通过普世价值的比对,显示出女主把孩子留在身边,可能(至少在该媒体看来)自私的成分大于对孩子的爱。
采访事件直接击垮了女主内心的最后一丝丝防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影片的最后,孩子天真的行为,其实是治愈的最好办法。跟过去的一切说再见。做一个了结,真正的在内心做一个了结。过去的磨难已经过去,往事没有意义,对往事的思考和评价才有意义。
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看待和对待,曾经遭受过的一切不公和痛楚。
首先,要意识到过去的这个事情已经发生,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已经不可能再重头再来一次或发生任何改变了。
其次,跟昨天和过去的痛苦说再见。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要跟对我们不利的部分说再见,留下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比如经验总结教训)。这才真的叫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经历的这一切困苦都只是为了提取真金去除杂质过程中的锻炼和功夫。
最后,面向明天。相信自己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整片对在room内的描写没有长篇累牍,也没有特意夸大困苦与折磨。反而另辟蹊径,关注被"拯救"以后的内心重建问题,媒体和医生,甚至女主自己都担心的是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这个全新的世界,但是出问题的却是女主自身。她内心对这一切,从刚刚重获自由时的喜悦,到觉得自己为什么会遭受七年那么糟糕的一切,为什么遭受这苦难的偏偏是我!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就连母亲教授的be nice都是她险入陷阱的诱因。
内心价值的冲突,对过去七年不公平遭遇的愤怒,父亲对孙子身上流着歹徒的血这个事实的逃避,这一切归纳到内心就是对自己的彻底否定,对自己的评价毫无价值意义感。
通过采访,记者又提出了一种假设,说有没有想过把孩子送到外面,让他自己过正常的童年和生活,这就提供了一个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是普遍意义上的无私。
而女主把孩子留在身边,通过普世价值的比对,显示出女主把孩子留在身边,可能(至少在该媒体看来)自私的成分大于对孩子的爱。
采访事件直接击垮了女主内心的最后一丝丝防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影片的最后,孩子天真的行为,其实是治愈的最好办法。跟过去的一切说再见。做一个了结,真正的在内心做一个了结。过去的磨难已经过去,往事没有意义,对往事的思考和评价才有意义。
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看待和对待,曾经遭受过的一切不公和痛楚。
首先,要意识到过去的这个事情已经发生,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已经不可能再重头再来一次或发生任何改变了。
其次,跟昨天和过去的痛苦说再见。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要跟对我们不利的部分说再见,留下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比如经验总结教训)。这才真的叫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经历的这一切困苦都只是为了提取真金去除杂质过程中的锻炼和功夫。
最后,面向明天。相信自己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