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司母戊鼎盛着第二桶半价的洋快餐

从《大圣》到《大•海》,国漫还是差个编剧
□ 李晓亮
逐梦十二年,《大鱼》终上岸。这是一个由梦而起,因梦而生,全部故事,也都发生虚实莫辨的奇瑰梦幻之境的作品。
鱼跃此时海,花开彼岸天。彼岸天出品的《大鱼•海棠》,在历经延宕数年所谓“数次跳票”风波,从承载万众期待的远早于《大圣归来》的国漫口碑“神作”,一直拖成众筹多年却似始终“不敢见公婆”的“神坑”后,昨日(8日)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豆瓣网标注“想看”此片的近四万人,而仅首映日半天,“看过”的就已一万有余。这两个数字,都近乎“天文”——除《魔兽》这种全球超级IP且同为十年起步“跳票王”,“想看”人数能突破一两万,一般有几千人的就算很热的大片了。可惜,相对应的是代表口碑的评分,也从午夜首映时刻最高8.1分回落到6.9分。而最早一批观众应该是包含那四千众筹网友在内苦等十数年的“自来水”。若连这最核心的粉丝群看后观感都是如此,想来随后评分还会持续走低,最终或能维持一个略高于6分的及格分就不错了。而可资参考的是,已32万人标注“看过”,一年来一直被拿来对比的《大圣》,至今评分仍高达8.3分。
虽然,个人认为上映初期,或有不理性的“报复性打分”。一是,几年来一直有和“情怀党”“自来水”相对的所谓“抄袭论”、“拿众筹钱出国游”等挥之不去的“自来黑”,相信这只是极少数;还有就是苦等至今,看完发现和预想神作差距不小,“爱之深、责之切”的“粉转黑”。这两类或许极端,但毕竟不是主流,如果最终大众观感仍然类似,那就是作品本身的问题了。
平心而论,《大•海》虽非神作,但在国产动画序列中,综合评分也该是水准之上的。至少是部有诚意有野心而非粗制滥造只为圈钱的烂片儿。如单论画风、制作、配乐等技术细节,很多在国漫中当数顶级。
让它跌下神坛的,还是故事。而这也是从《大圣》到《大鱼》,国漫一直存在的问题。两个片儿的编剧,都是导演自己。前者也坦陈,当时《大圣》制作时没有正经的编剧,就是工作室的一起聊天,聊到哪做到哪。同样,《大鱼》也就起于导演十二年前一个梦,几年前那个实验短片,虽一面世就惊艳世界,获誉无数,可现在看来那就是《大•海》最好的状态。
因为它缩略了剧情,只有美轮美奂,奇诡华丽的海天世界。无言之言,白纸一张,随意涂抹,最堪想象。国漫希望,于此封神。但这都是外人强加的——导演最近袒露心迹,一再回顾那个缺钱缺技术的痛苦瓶颈期——除了资金,还有包括制作方面的缺乏,从剧本到整个视觉呈现,到技术和团队组建,都是非常困难的。“真正拿到钱开始做电影时,已没有任何感觉了”。(7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
“从一开始就想做一部特别好看的电影,这个标准对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俩是新人,12年前我们对电影完全是门外汉,只是凭着热爱和冲动来做喜欢的短片。”(7月8日《北京晚报》)现在成片给人的落差和尴尬感,就因那几分钟短片,强行稀释成剧情长片后,世界观、人设、剧情上的短板漏洞,被成倍放大,显露无疑。
“美哭了”的画面,“蠢哭了”的剧情。取材《山海经》、《列仙传》、《搜神记》、《庄子》、《诗经》而合成的中国风动画,本想构筑一个恢弘绮丽的史前奇幻世界,却在里面只塞了一个太过生硬直白不入流的俗套狗血故事。女主宛如人设崩坏的“樊胜美”。所以观后感就像,正沉浸钟鸣鼎食的古风古韵,却突然拿国之重器,如司母戊方鼎,盛了个洋快餐鸡翅套餐,还是第二桶半价那种。强烈违和,让你不忍直视。
如若保持“神作”神秘感,只能停留在几分钟短片或永不公映,就是国漫现状,那离我们离真正神作还如海天之门般遥远——去年被夸上天的《大圣》,同样如此。先请个正经编剧,是国漫乃至国产影视都需要直面的当务之急吧。
□ 李晓亮
逐梦十二年,《大鱼》终上岸。这是一个由梦而起,因梦而生,全部故事,也都发生虚实莫辨的奇瑰梦幻之境的作品。
鱼跃此时海,花开彼岸天。彼岸天出品的《大鱼•海棠》,在历经延宕数年所谓“数次跳票”风波,从承载万众期待的远早于《大圣归来》的国漫口碑“神作”,一直拖成众筹多年却似始终“不敢见公婆”的“神坑”后,昨日(8日)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豆瓣网标注“想看”此片的近四万人,而仅首映日半天,“看过”的就已一万有余。这两个数字,都近乎“天文”——除《魔兽》这种全球超级IP且同为十年起步“跳票王”,“想看”人数能突破一两万,一般有几千人的就算很热的大片了。可惜,相对应的是代表口碑的评分,也从午夜首映时刻最高8.1分回落到6.9分。而最早一批观众应该是包含那四千众筹网友在内苦等十数年的“自来水”。若连这最核心的粉丝群看后观感都是如此,想来随后评分还会持续走低,最终或能维持一个略高于6分的及格分就不错了。而可资参考的是,已32万人标注“看过”,一年来一直被拿来对比的《大圣》,至今评分仍高达8.3分。
虽然,个人认为上映初期,或有不理性的“报复性打分”。一是,几年来一直有和“情怀党”“自来水”相对的所谓“抄袭论”、“拿众筹钱出国游”等挥之不去的“自来黑”,相信这只是极少数;还有就是苦等至今,看完发现和预想神作差距不小,“爱之深、责之切”的“粉转黑”。这两类或许极端,但毕竟不是主流,如果最终大众观感仍然类似,那就是作品本身的问题了。
平心而论,《大•海》虽非神作,但在国产动画序列中,综合评分也该是水准之上的。至少是部有诚意有野心而非粗制滥造只为圈钱的烂片儿。如单论画风、制作、配乐等技术细节,很多在国漫中当数顶级。
让它跌下神坛的,还是故事。而这也是从《大圣》到《大鱼》,国漫一直存在的问题。两个片儿的编剧,都是导演自己。前者也坦陈,当时《大圣》制作时没有正经的编剧,就是工作室的一起聊天,聊到哪做到哪。同样,《大鱼》也就起于导演十二年前一个梦,几年前那个实验短片,虽一面世就惊艳世界,获誉无数,可现在看来那就是《大•海》最好的状态。
因为它缩略了剧情,只有美轮美奂,奇诡华丽的海天世界。无言之言,白纸一张,随意涂抹,最堪想象。国漫希望,于此封神。但这都是外人强加的——导演最近袒露心迹,一再回顾那个缺钱缺技术的痛苦瓶颈期——除了资金,还有包括制作方面的缺乏,从剧本到整个视觉呈现,到技术和团队组建,都是非常困难的。“真正拿到钱开始做电影时,已没有任何感觉了”。(7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
“从一开始就想做一部特别好看的电影,这个标准对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俩是新人,12年前我们对电影完全是门外汉,只是凭着热爱和冲动来做喜欢的短片。”(7月8日《北京晚报》)现在成片给人的落差和尴尬感,就因那几分钟短片,强行稀释成剧情长片后,世界观、人设、剧情上的短板漏洞,被成倍放大,显露无疑。
“美哭了”的画面,“蠢哭了”的剧情。取材《山海经》、《列仙传》、《搜神记》、《庄子》、《诗经》而合成的中国风动画,本想构筑一个恢弘绮丽的史前奇幻世界,却在里面只塞了一个太过生硬直白不入流的俗套狗血故事。女主宛如人设崩坏的“樊胜美”。所以观后感就像,正沉浸钟鸣鼎食的古风古韵,却突然拿国之重器,如司母戊方鼎,盛了个洋快餐鸡翅套餐,还是第二桶半价那种。强烈违和,让你不忍直视。
如若保持“神作”神秘感,只能停留在几分钟短片或永不公映,就是国漫现状,那离我们离真正神作还如海天之门般遥远——去年被夸上天的《大圣》,同样如此。先请个正经编剧,是国漫乃至国产影视都需要直面的当务之急吧。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