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爱过的感同深受的倔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直都很想写《不二情书》的影评,不明白为什么,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多的触动,若干天后出差途中无所事事的我,晃神的瞬间反应过来了这个点-所有主角爱过的故事,都有感同身受的倔强。
摆脱不开的混沌生活里不羁生存的她。十五岁到澳门,然后就留在那里了。赌场是她摆脱不开的生活分子,家人安危和生计维持都紧紧拴着这个“赌”字。谈到堵就不禁联想到“all in or nothing"
,点兴财亨通,点背要人命。 原本只是交不起房租而已的小虾,没事翻几台赚小费也绝对是平常人薪水的几倍了,房租什么的绝对不成事儿。可偏偏这个时间段里,她遇到大学的旧相识。我看到她的无条件信任+学生时期纯粹的倾慕之情?+以为是同舟共济的坚定?贪欲中的笃定,才叫她借出那一百万筹码,换来高利贷对自己的追讨窘境。老同学说钱是她一个人借的,也许会帮她分担一些些,信任啊友谊的小船啊神马的,什么都没说就翻了。她没有纠缠,无言以对,转身离开。欠了高利贷的日子有多窘,窘到追债人派小孩上门对她精神折磨,窘到毫不客气的泼红油漆,窘到她拾起了本来不动心的诱惑,遂提起行李去追从邓先生。人们叫她姣爷,她在走投无路时也自称姣爷。这中滋味,不可说透,就是那句能无限延展深意的“人艰不拆”。
深黑晚礼,烈焰红唇,在拉斯维加斯跨年的人们,秒秒钟挥出的筹码似乎不是金钱,只是任凭想象即能到达的数字。邓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身处上乘地位,举手行事间给予小虾的是安全和尊贵感。小虾原本应该只想陪邓先生玩好牌,变现邓先生对她兴趣昂然的最大价值,然而这个被纸醉金迷包装的时空,拥有让人产生幻觉的魔力。爱情么?小虾以为自己是可以得到的,或许已经得到。缠绵。 每个女孩子都希望得到一个王子的真爱,并且相信自己是那个特别的存在,这与上一段遇到的是什么人毫无关系。“ 若叫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缠绵后就对大牛说这话确实有点早。邓先生的一百万,是卖身费,这钱拿着有些烫手,有些打脸,有些伤心,有伤尊严。女人通常努力追寻的是爱情,男人似乎对真爱或者女人的尊严不以为然。邓先生的道歉,关于从未带女人进过商场的特许,关于给小虾开价的所谓考验的借口,也被小虾回绝的蛮痛快:“我高中就不再读书,就是烦透了老是被考来考去”。没有嘶吼,没有指责,没有自责。对邓,撕掉借条是两不相欠,对自己,梦归梦,醒就醒。在爱情里,男人和女人没有地位与金钱的差别,女人,并不需要谁来买单支付梦想与生活,我们为自己买单。
以为爱到,谁知是笑。收拾了一百万的烂摊子,却对赌失去了兴致。小虾开始幻想教授就在身边,开始设想与教授相遇的样子。就这样陷入了查令预言的循环里。一个俯身,爱上了一起看书,一起散步,一起谈笑,一起织梦的故事。纵使知道遇见的诗人不是教授,也依然愿意坠入这种温柔的情愫。因为此刻小虾已然爱上了大牛,在身心深处都急切的渴盼着教授可以真实的存在。正如信中重重的笔墨落下那句“我多想那些一起走过的路和一起说过的话是和你”,小虾爱的是那个与她早已在信中心意相通的教授,诗人,是个意外。 诗人是个出来偷腥的主,而且貌似“挨打”还站不直。再一次,小虾收起内心那份柔软的希冀与期盼,告诉诗人,他们的相遇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不就是接个吻么,真不是事。真心所托非人、无需纠缠,互不打扰、才能安好。
然后就是小虾再也忍受不了这种虚拟存在的教授,彼此突破信函的束缚,去奔向对方,去勇敢追爱。直到去揭开查令大街的美好和终结,在做最后一次信件投递的时候,两人像相识多年的朋友一样,彼此都知道,对就是她,一定是他。
电影还是蛮清新的吧,如果是我,也许会表现的和导演李玉喜欢的那样,极尽展示人性之风骚,像那句“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一样,去让小虾爱到一个值得爱的人,干嘛每段故事都让她爱的那么可怜和卑微,小虾爱了一切人,可是谁爱了她?“这年头爱都可以做了,谁还谈呢?” ,活在当下的人们可以好好思考,反复推敲。不用听别人的道理去过活,也不需要把自己折腾的太疲惫。有些事,慢慢感受下,确实蛮好,比如爱和做的顺序。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提了一个问题,我说如果遇到一个真的非常优秀,只是年纪偏大但是到现在也没有伴侣的人,你敢要么?友人告诫我的主旨大概就是日子是自己过得,不用管别人说什么,过好以后的生活就好。我很感慨,实际情况好像不很理想,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和感情被打上标签,带价而售呢?我敢要,别人是否敢给?这是个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供需不对等的现状。汤唯应该和吴秀波来一场激情戏的,了却万千在苦情中挣扎的男女,难道是留着第三部吸粉么…
我想前半小时看不进去的忍耐,就是为了换来最后这个一分钟不到的相遇。明知道不二情书与北西没有半毛钱关系,却还是在长篇的诗词赏析中品的滋滋有味。很多人都说结局相遇的太做作,非常同意。但是不让他俩相遇,可能我会骂导演和编剧。看不二是为了看这两个神在一起,就像真的现实会在一起一样。
摆脱不开的混沌生活里不羁生存的她。十五岁到澳门,然后就留在那里了。赌场是她摆脱不开的生活分子,家人安危和生计维持都紧紧拴着这个“赌”字。谈到堵就不禁联想到“all in or nothing"
,点兴财亨通,点背要人命。 原本只是交不起房租而已的小虾,没事翻几台赚小费也绝对是平常人薪水的几倍了,房租什么的绝对不成事儿。可偏偏这个时间段里,她遇到大学的旧相识。我看到她的无条件信任+学生时期纯粹的倾慕之情?+以为是同舟共济的坚定?贪欲中的笃定,才叫她借出那一百万筹码,换来高利贷对自己的追讨窘境。老同学说钱是她一个人借的,也许会帮她分担一些些,信任啊友谊的小船啊神马的,什么都没说就翻了。她没有纠缠,无言以对,转身离开。欠了高利贷的日子有多窘,窘到追债人派小孩上门对她精神折磨,窘到毫不客气的泼红油漆,窘到她拾起了本来不动心的诱惑,遂提起行李去追从邓先生。人们叫她姣爷,她在走投无路时也自称姣爷。这中滋味,不可说透,就是那句能无限延展深意的“人艰不拆”。
深黑晚礼,烈焰红唇,在拉斯维加斯跨年的人们,秒秒钟挥出的筹码似乎不是金钱,只是任凭想象即能到达的数字。邓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身处上乘地位,举手行事间给予小虾的是安全和尊贵感。小虾原本应该只想陪邓先生玩好牌,变现邓先生对她兴趣昂然的最大价值,然而这个被纸醉金迷包装的时空,拥有让人产生幻觉的魔力。爱情么?小虾以为自己是可以得到的,或许已经得到。缠绵。 每个女孩子都希望得到一个王子的真爱,并且相信自己是那个特别的存在,这与上一段遇到的是什么人毫无关系。“ 若叫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缠绵后就对大牛说这话确实有点早。邓先生的一百万,是卖身费,这钱拿着有些烫手,有些打脸,有些伤心,有伤尊严。女人通常努力追寻的是爱情,男人似乎对真爱或者女人的尊严不以为然。邓先生的道歉,关于从未带女人进过商场的特许,关于给小虾开价的所谓考验的借口,也被小虾回绝的蛮痛快:“我高中就不再读书,就是烦透了老是被考来考去”。没有嘶吼,没有指责,没有自责。对邓,撕掉借条是两不相欠,对自己,梦归梦,醒就醒。在爱情里,男人和女人没有地位与金钱的差别,女人,并不需要谁来买单支付梦想与生活,我们为自己买单。
以为爱到,谁知是笑。收拾了一百万的烂摊子,却对赌失去了兴致。小虾开始幻想教授就在身边,开始设想与教授相遇的样子。就这样陷入了查令预言的循环里。一个俯身,爱上了一起看书,一起散步,一起谈笑,一起织梦的故事。纵使知道遇见的诗人不是教授,也依然愿意坠入这种温柔的情愫。因为此刻小虾已然爱上了大牛,在身心深处都急切的渴盼着教授可以真实的存在。正如信中重重的笔墨落下那句“我多想那些一起走过的路和一起说过的话是和你”,小虾爱的是那个与她早已在信中心意相通的教授,诗人,是个意外。 诗人是个出来偷腥的主,而且貌似“挨打”还站不直。再一次,小虾收起内心那份柔软的希冀与期盼,告诉诗人,他们的相遇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不就是接个吻么,真不是事。真心所托非人、无需纠缠,互不打扰、才能安好。
然后就是小虾再也忍受不了这种虚拟存在的教授,彼此突破信函的束缚,去奔向对方,去勇敢追爱。直到去揭开查令大街的美好和终结,在做最后一次信件投递的时候,两人像相识多年的朋友一样,彼此都知道,对就是她,一定是他。
电影还是蛮清新的吧,如果是我,也许会表现的和导演李玉喜欢的那样,极尽展示人性之风骚,像那句“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一样,去让小虾爱到一个值得爱的人,干嘛每段故事都让她爱的那么可怜和卑微,小虾爱了一切人,可是谁爱了她?“这年头爱都可以做了,谁还谈呢?” ,活在当下的人们可以好好思考,反复推敲。不用听别人的道理去过活,也不需要把自己折腾的太疲惫。有些事,慢慢感受下,确实蛮好,比如爱和做的顺序。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提了一个问题,我说如果遇到一个真的非常优秀,只是年纪偏大但是到现在也没有伴侣的人,你敢要么?友人告诫我的主旨大概就是日子是自己过得,不用管别人说什么,过好以后的生活就好。我很感慨,实际情况好像不很理想,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和感情被打上标签,带价而售呢?我敢要,别人是否敢给?这是个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供需不对等的现状。汤唯应该和吴秀波来一场激情戏的,了却万千在苦情中挣扎的男女,难道是留着第三部吸粉么…
我想前半小时看不进去的忍耐,就是为了换来最后这个一分钟不到的相遇。明知道不二情书与北西没有半毛钱关系,却还是在长篇的诗词赏析中品的滋滋有味。很多人都说结局相遇的太做作,非常同意。但是不让他俩相遇,可能我会骂导演和编剧。看不二是为了看这两个神在一起,就像真的现实会在一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