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可度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惊艳 在我看来,西游记的特效做到了精致,作为一部卖情怀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电影,它在细节上的处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观影这来说,应说是经得起推敲。 无论是孙悟空立体可感的金箍棒,还是片头纤毫毕现的老虎毛发,或是到最后白骨精森森然的老巢,几乎是找不到破绽的。 其次,人物的形象虽然扁平但做到了有声有色。八戒好色贪生,沙僧老实重义,悟空率性争勇,玄奘慈悲单纯。就连白骨精,都可恶到有些可爱。譬如八戒,以“淫贼”的形象出场,初遇白骨精便心心念着两个小娘子,神态语言无疑是个登徒子。他连眉眼都透露着色欲贪婪。 演员也堪称惊艳。巩俐的白骨精超凡出尘,有时美得更像仙子。冯绍峰的玄奘慈悲为怀,眉清目秀,使他一心向佛,难存杀念的形象深入人心。好的演员,恰到好处的颜值永远是能给作品加分的。 (二)玄奘 这次的师父,可谓是金句频出。但依我所见,时时流露的禅机未免有些泛滥了。圣僧不是移动的心灵鸡汤,他的为人处世应该还是有人的一面的。一打白骨精,念完紧箍咒后爬上高高峭壁与孙悟空的那番倾谈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他说,我们是一样的人,我们都只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他说,是命运将师徒四人串在了一起。他弱小,却坚持自己的原则,固执得可爱。 (三)所谓众生皆可度 八戒 他不过胆小怕事,好色且贪婪,佛祖为什么要让他加入这个取经的团队?因为佛祖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八戒要度的东西很显然,是他心中的色欲与懦弱的个性。 沙僧 老实巴交,却重情重义。或许他最需要的,是一丁点的圆滑算计。抛却理想化的至善,沙僧需要的不仅仅是取经路上对师父的生死相随,也不是孤身一人闯上白骨精巢穴的忠义。他太善良了,于他而言,拯救师父与使命无关,只是他认为这么做才不辜负师徒相伴迢迢的情谊。老实人永远认死理而且固执。 悟空 毫无疑问,在任何艺术作品中,悟空总是极富浪漫色彩的。他通天地,无所不能,个性张扬,却也明大义,有气度。曾经有一部悟空传将他信仰自由,挑战权威的个性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这部西游记中,悟空个性中的矛盾被放大了。白骨精引诱他去放弃师父,重获自由,他眼神与行为中的纠结明白地告诉我们,他不是没有犹豫过。最终他还是救了师父,他想要的是胜过自由的宝贵的什么,我想是不得而知的。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悟空与玄奘的那番对话。 他们坚持的眼见为实,难道不是意味着对善恶评判的差异,或者说是,个人原则与价值观的大相径庭? 所以,悟空和师父一样,都需要变得不那么死脑筋。他们的价值体系都需要对外界或多或少的接纳,甚至从根本上铲除某些根深蒂固的价值偏见。 玄奘 他是个和孔子一样被神化的人物,几乎不存在缺陷。但他不强大,需要猴子保护是事实。他过分坚持,几次错怪徒弟是事实。大雷音寺在今天,不仅仅意味着佛法真谛,更意味着一个本身臻于完美的灵魂的升华。玄奘需要改变很多,才能成为当今社会能够认可的男神。 白骨精 执念,这是白骨精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千年为妖,邪恐怕无法概括。金蝉子以身为引,终于化解了她心中最牢固的怨。 (四)遗憾 个人认为,这部西游记的搞笑部分有些格格不入了,小沈阳的表演,似乎是游离在这部电影的风格之外的。以佛家,善恶,人性为主旨和格调的作品,应该是可以通过角色人格的极端表现来产生一些幽默的喜剧冲突的。而强加浮于表层的诙谐,在我眼里是一点遗憾。 (五)写在最后 从这部经典重拍来看,我相信中国电影是有未来的。技术,故事,细节,冲突,主旨,总有一天,中国会诞生像哈利波特系列一样的情怀。 *以上纯属个人愚见,看到最后多谢赏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