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平等,先守住自己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二次二十岁
虽然这部戏的立意不算新,但还是有很多要思考的地方。
女主人公三十八岁。十九岁怀孕生子,随着丈夫去了德国留学。语言不通,无依无靠,只能依靠丈夫。可丈夫确实一个十足的自私自利的人,放着妻子孩子不管不问,对于自己的前程和荣耀更加看重,所以在女主奶奶去世参加葬礼和去英国参加学术大会的选择中毫不犹豫地奔向了后者。对妻子没有一点爱惜之心。这样的男人,失去妻子儿子的爱和信任是迟早的事情吧。等到失去了妻子儿子的爱之后,如若取得了成功,学术真的能够给他带来无上的满足感吗?我是女生,我没有这么强的事业心,我没有到达到那样的高度,无法提供回答。但我想,不管男人女人,人都是一样,即便真的是学术上取得成就感,还是想要有一个特别的人与之分享。那之后总有的他寂寞的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丈夫的外遇,也是大学教授,而且还是政治领导的女儿。 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他的人生前途上都能够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是一个相对于现任妻子更加的门当户对的人。但是正是这个政治领导的女儿,大学教授,从小被宠爱着长大,受过高等教育,更加的有自我的意识,不会愿意做出大的牺牲,在关键事情的选择上也不会一味地去屈从与他的想法。更有甚之,会对他所做的事情评论一二,指手画脚。却是女主的丈夫所不能够承受的女人。 因为在他的眼里,他在家庭里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至高无上的人。
如果换一下位置,女主的丈夫当年娶的不是女主而是这位大学教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我想只有两种,第一女主的丈夫意识到自己不能做自己随心想做的事情,是一定要听从教授和教授家里的吩咐,委曲求全。第二就是自尊心受不了这样的侮辱,找一个机会反击一下然后离婚。 然而这并改变不了他悲剧的结局。这样的自私狂妄的人,如果不改变,注定是要被社会所抛弃的。
再来看看女主,三十八岁,经历了人生的低谷,遇到了儿时的同伴,重新开启了人生之旅。然而这个却并不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经历很大的伤害,彻底看清之后才能重新出发。
上了大学之后一点点地发现原来自己放弃了梦想,自由,青春,还有最亲的奶奶之后换来的是丈夫的嫌弃,背叛,和冰冷刺骨的漠视。这个道理其实女主之前不是不懂,而是没有被逼到要面对现实的那最后的一步。即便没有丈夫的陪伴,理解,自己一个人抚养孩子,即使自己得了自闭症而丈夫毫不知情,这都是可以忍受的。为什么,因为有孩子,还因为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十九年来缩在家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养活自己,或者养活自己和孩子。 所以连自己得了绝症之后都没有勇气告诉任何人,因为怕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自己,在丈夫和孩子的眼里连活着的意义都没有了。直到,遇见了男主,凭着他的暗中帮助,加上丈夫对自己失去最后的仁慈,一定要逼着离婚之后,才慢慢地站起来。
在站起来的那一刻,她便获得了重生。所有的心里障碍都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这还是部电视剧,需要制造浪漫。而现实生活中,如若真的遭遇了这一切而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或者暗中帮助自己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更久的时间才能够重新走出来。
中国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封建时期女子三从四德的时候,但却远没有到男女平等。即便是在先进的美国,男女平等也是远远没有达到的事情。女人牺牲自己为了家庭比比皆是,运气好遇到疼爱自己的老公,和乖巧的孩子。运气不好便如同剧中的角色被所有人嫌弃甚至抛弃。就像有一个网友的评论那样,二十岁时候奋不顾身,赴汤蹈火的爱情,有可能在二十年之后可能变成了苟延残喘,不堪入目的生活悲剧。所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能够守住自己,不让自己变成婚姻的附属品。
虽然这部戏的立意不算新,但还是有很多要思考的地方。
女主人公三十八岁。十九岁怀孕生子,随着丈夫去了德国留学。语言不通,无依无靠,只能依靠丈夫。可丈夫确实一个十足的自私自利的人,放着妻子孩子不管不问,对于自己的前程和荣耀更加看重,所以在女主奶奶去世参加葬礼和去英国参加学术大会的选择中毫不犹豫地奔向了后者。对妻子没有一点爱惜之心。这样的男人,失去妻子儿子的爱和信任是迟早的事情吧。等到失去了妻子儿子的爱之后,如若取得了成功,学术真的能够给他带来无上的满足感吗?我是女生,我没有这么强的事业心,我没有到达到那样的高度,无法提供回答。但我想,不管男人女人,人都是一样,即便真的是学术上取得成就感,还是想要有一个特别的人与之分享。那之后总有的他寂寞的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丈夫的外遇,也是大学教授,而且还是政治领导的女儿。 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他的人生前途上都能够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是一个相对于现任妻子更加的门当户对的人。但是正是这个政治领导的女儿,大学教授,从小被宠爱着长大,受过高等教育,更加的有自我的意识,不会愿意做出大的牺牲,在关键事情的选择上也不会一味地去屈从与他的想法。更有甚之,会对他所做的事情评论一二,指手画脚。却是女主的丈夫所不能够承受的女人。 因为在他的眼里,他在家庭里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至高无上的人。
如果换一下位置,女主的丈夫当年娶的不是女主而是这位大学教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我想只有两种,第一女主的丈夫意识到自己不能做自己随心想做的事情,是一定要听从教授和教授家里的吩咐,委曲求全。第二就是自尊心受不了这样的侮辱,找一个机会反击一下然后离婚。 然而这并改变不了他悲剧的结局。这样的自私狂妄的人,如果不改变,注定是要被社会所抛弃的。
再来看看女主,三十八岁,经历了人生的低谷,遇到了儿时的同伴,重新开启了人生之旅。然而这个却并不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经历很大的伤害,彻底看清之后才能重新出发。
上了大学之后一点点地发现原来自己放弃了梦想,自由,青春,还有最亲的奶奶之后换来的是丈夫的嫌弃,背叛,和冰冷刺骨的漠视。这个道理其实女主之前不是不懂,而是没有被逼到要面对现实的那最后的一步。即便没有丈夫的陪伴,理解,自己一个人抚养孩子,即使自己得了自闭症而丈夫毫不知情,这都是可以忍受的。为什么,因为有孩子,还因为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十九年来缩在家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养活自己,或者养活自己和孩子。 所以连自己得了绝症之后都没有勇气告诉任何人,因为怕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自己,在丈夫和孩子的眼里连活着的意义都没有了。直到,遇见了男主,凭着他的暗中帮助,加上丈夫对自己失去最后的仁慈,一定要逼着离婚之后,才慢慢地站起来。
在站起来的那一刻,她便获得了重生。所有的心里障碍都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这还是部电视剧,需要制造浪漫。而现实生活中,如若真的遭遇了这一切而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或者暗中帮助自己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更久的时间才能够重新走出来。
中国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封建时期女子三从四德的时候,但却远没有到男女平等。即便是在先进的美国,男女平等也是远远没有达到的事情。女人牺牲自己为了家庭比比皆是,运气好遇到疼爱自己的老公,和乖巧的孩子。运气不好便如同剧中的角色被所有人嫌弃甚至抛弃。就像有一个网友的评论那样,二十岁时候奋不顾身,赴汤蹈火的爱情,有可能在二十年之后可能变成了苟延残喘,不堪入目的生活悲剧。所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能够守住自己,不让自己变成婚姻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