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遍看重新发现的细节,想到多少记多少
1.影片在犹太人祭奠的开场后第一个场景是集中乡村犹太人并将其运送至城市的火车站。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携带便携桌椅、文牍表格和文具,对犹太人进行登记的德意志官吏。影片后来的段落中他们还多次出现,细细体会才发觉他们才象征着全片中最为恐怖的力量——一丝不苟地按规章制度完成灭绝计划的国家机器。
2.辛德勒本来完全是空手套白狼。一开始酒会出场是跟党卫军拉关系。找伊萨克·斯特恩负责具体的记账、管理。开始的启动资金是犹太人区里的老金融家出的。纯粹借乱世捞一笔。
3.斯特恩想尽办法救了一个文科老教师。战争时期为活命搞工科是必须的,但为了民族的未来不能舍弃文科。
4.辛德勒救斯特恩那一段公关功力非凡,但我想说的是后面文员和军官跟辛德勒一起喊斯特恩寻找他的那一段。这几秒钟是本片唯一具有斯皮尔伯格式幽默的地方。
5.哥特清除犹太人区之前的那一段演讲,非常、非常、非常恐怖:
“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今天将长留青史。许多年后,年青人将以敬佩的心情谈起今天的事。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六百年前,欧洲大瘟疫,死人无数,犹太人被指为祸端,当时的波兰国王,允许犹太人前来克拉科夫市,他们来了,源源而至,一车车行李,落地生根,发展起来,在企业、科学、教育、艺术等各方面…他们来时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然后昌盛繁荣。六个世纪以来,犹太人,盘据着克拉科夫,你们不妨想想,由今晚开始,这六个世纪的事迹,将成为流言,可视为从未发生过。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而他所暗示的已经很明显:“……而你们,将创造这个历史。”
德意志从各行各业被征召为党卫军的人民群众将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把“犹太人”换个词想想。
凭这一段,哥特不用再做什么,他就活该被吊死。
6.直接跳到最后,想解释的是,最后辛德勒的哭泣绝对不是做作或过头。因为辛德勒犹太人把用金牙浇铸的金戒指送给了他。任谁都知道,反犹主义者一向以犹太人贪财、贪得无厌为理由剥夺、屠杀犹太人;而当辛德勒犹太人真的把最后的一点纳粹想剥夺而剥夺不走的财富自愿献给为保护他们而倾家荡产的“纳粹党员”义人的时候,谁又能不动容?只有到这一刻,辛德勒才真正意识到他已经完成了自我救赎,之前他的救人,是从机缘巧合(犹太劳工便宜)——工具理性(有能干的人)——良心发现(开始尽可能收容相关家属),到最后的肩负重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出所有能救的犹太人)。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的箴言,是辛德勒最后哭泣的原因。(影片中的)辛德勒通过这句话,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彻底理解了他的经历的意义。和前面带领犹太人单纯为死者默哀不同,辛德勒的哭泣是为数百万被纳粹毁灭的世界而哭泣,为人类的文明、理性、财富和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在这场绝无仅有的浩劫中被肆意践踏而哭泣。当他说“这个车可以换十个人……这个顶针可以换两个人”的时候,他指的不是单纯的几个人的问题,而是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记忆和良知的问题。辛德勒在这一刻意识到了拯救犹太人这个行为是在重建被纳粹摧毁的人类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即使他已经做的足够多足够好,身为一个“纳粹党员”,他是仍然不会满足,仍然要为过去没有更早觉醒而哭泣和忏悔的。
7.最后苏联单骑的“解放”略黑了一下红军。然而红军的“不能往东……我要是你也不去西方”的告诫,实际上是对今日以色列国家的肯定:犹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保卫自己的能力。
8.绞死哥特时凳子没有立即踹掉,隐喻纳粹阴魂不会即刻消散。很多人提过了,但有必要再提一遍。
9.最最后演员们搀扶着原型们为辛德勒逐一献石祭奠。连姆·尼森最后的献花和最后的身影是代表辛德勒本人吗?我想他是代表着全人类都应该认可的这样一种价值观——拯救无辜的人,永远值得肯定,永远问心无愧。
p.s.辛德勒是苏台德德意志人。
p.p.s.辛德勒的经历当然也给纳粹德国的所谓“反腐”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2.辛德勒本来完全是空手套白狼。一开始酒会出场是跟党卫军拉关系。找伊萨克·斯特恩负责具体的记账、管理。开始的启动资金是犹太人区里的老金融家出的。纯粹借乱世捞一笔。
3.斯特恩想尽办法救了一个文科老教师。战争时期为活命搞工科是必须的,但为了民族的未来不能舍弃文科。
4.辛德勒救斯特恩那一段公关功力非凡,但我想说的是后面文员和军官跟辛德勒一起喊斯特恩寻找他的那一段。这几秒钟是本片唯一具有斯皮尔伯格式幽默的地方。
5.哥特清除犹太人区之前的那一段演讲,非常、非常、非常恐怖:
“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今天将长留青史。许多年后,年青人将以敬佩的心情谈起今天的事。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六百年前,欧洲大瘟疫,死人无数,犹太人被指为祸端,当时的波兰国王,允许犹太人前来克拉科夫市,他们来了,源源而至,一车车行李,落地生根,发展起来,在企业、科学、教育、艺术等各方面…他们来时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然后昌盛繁荣。六个世纪以来,犹太人,盘据着克拉科夫,你们不妨想想,由今晚开始,这六个世纪的事迹,将成为流言,可视为从未发生过。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而他所暗示的已经很明显:“……而你们,将创造这个历史。”
德意志从各行各业被征召为党卫军的人民群众将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把“犹太人”换个词想想。
凭这一段,哥特不用再做什么,他就活该被吊死。
6.直接跳到最后,想解释的是,最后辛德勒的哭泣绝对不是做作或过头。因为辛德勒犹太人把用金牙浇铸的金戒指送给了他。任谁都知道,反犹主义者一向以犹太人贪财、贪得无厌为理由剥夺、屠杀犹太人;而当辛德勒犹太人真的把最后的一点纳粹想剥夺而剥夺不走的财富自愿献给为保护他们而倾家荡产的“纳粹党员”义人的时候,谁又能不动容?只有到这一刻,辛德勒才真正意识到他已经完成了自我救赎,之前他的救人,是从机缘巧合(犹太劳工便宜)——工具理性(有能干的人)——良心发现(开始尽可能收容相关家属),到最后的肩负重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出所有能救的犹太人)。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的箴言,是辛德勒最后哭泣的原因。(影片中的)辛德勒通过这句话,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彻底理解了他的经历的意义。和前面带领犹太人单纯为死者默哀不同,辛德勒的哭泣是为数百万被纳粹毁灭的世界而哭泣,为人类的文明、理性、财富和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在这场绝无仅有的浩劫中被肆意践踏而哭泣。当他说“这个车可以换十个人……这个顶针可以换两个人”的时候,他指的不是单纯的几个人的问题,而是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记忆和良知的问题。辛德勒在这一刻意识到了拯救犹太人这个行为是在重建被纳粹摧毁的人类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即使他已经做的足够多足够好,身为一个“纳粹党员”,他是仍然不会满足,仍然要为过去没有更早觉醒而哭泣和忏悔的。
7.最后苏联单骑的“解放”略黑了一下红军。然而红军的“不能往东……我要是你也不去西方”的告诫,实际上是对今日以色列国家的肯定:犹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保卫自己的能力。
8.绞死哥特时凳子没有立即踹掉,隐喻纳粹阴魂不会即刻消散。很多人提过了,但有必要再提一遍。
9.最最后演员们搀扶着原型们为辛德勒逐一献石祭奠。连姆·尼森最后的献花和最后的身影是代表辛德勒本人吗?我想他是代表着全人类都应该认可的这样一种价值观——拯救无辜的人,永远值得肯定,永远问心无愧。
p.s.辛德勒是苏台德德意志人。
p.p.s.辛德勒的经历当然也给纳粹德国的所谓“反腐”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