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的情书

《情书》讲述一个青春时期青涩的暗恋故事。整体结构简单,前半部分导演不断流下悬念,最后以一种蒙太奇的手法,喜怒哀乐一一展现。但更多的回忆情节使整个剧情倒退发展,违背电影美学追求。 虽然这样,但这种慢节奏似乎是日本传统电影的风格,类似与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及《无人知晓》。同样的慢节奏,同样的末节迸发。岩井俊二承袭日本人天然的浪漫气质以及优美的慢剧情将每一个少年的不言之痛表露无遗。而情书作为暗恋之作中的经典,有流水一般的配乐,迷茫的雪景和中山美穗一人分饰两角的完美演绎。作为一部97年的老片,它充分展现了日本电影在对场景的极致要求及对生活的深度挖掘。在这里,对于《情书》请不要试图从情节的合理性和电影的紧凑性去解读这部电影。侯孝贤说过:电影其实可以弱化一切,弱化情节,弱化配乐,甚至弱化语言,看的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所以《情书》动人之处在于它的内核:隐忍与沉默。 岩井俊二神乎其技地将我的情感表现出来。实在太像了,表面上的拒绝,而内心却泛起丝丝涟漪,少年的冲动和隐忍跃然纸上,藤井树架起的深深伪装将少年时羞涩及隐忍藏得很深。 在看两个藤井树的相互猜疑及追逐中,我不禁思忆起自己的束发之年。哪个少年没有在怀春时期对某个少女产生特别的情愫呢?她或者是一个球场上的活泼鬼灵精,或者是一个表情认真的脱俗女子,而我心中的她却是一个日月无光日子里的知心姐姐。依稀记得那段兵荒马乱的时间,每天夜晚我们谈天说地,互相鼓励,好像整个世界剩下我们两个,两个人在史前世界冒险,将所有的试卷,作业,烦恼,困惑抛于脑后。仿佛我们已经脱胎于定义为爱情的一种感情,转念一想,这不过是一种潜藏心底的情愫。 还是将情愫留于心底,将暧昧留在你我中间吧。我想,你一直都会是爱丽斯,没有人会折断你的翅膀,你越过我的心坎,留下了甜蜜的痕迹。 当渡边博子对着迷茫的雪景呼喊着“你好吗?我很好。”时,我试图冲上天台,向北呼喊当时分别时欲言又止的几句话,隔着一座大山的你是否听见?呼喊像一封寄错地址的情书,没有任何回音,有的尽是我莫名的失落和几只北归的鸟儿。 藤井树在最后看到少年在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留下的画像时,不禁流下甜蜜的泪水,这迟来的情书啊。它出现得如此不合时宜,就像重遇一样不合时宜和分离时的不合时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淡然一笑,其实人生就是由一幕幕相聚分别,一幕幕的错时辰组成的。
我想你应该看一看情书,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情书,它不止倾诉一种爱情,更像是传递一种爱情。我常常在画面之外,看到一个少年抬头望向远方,清风徐来,他脸上浮起淡淡的微笑,他幼稚得想着我们在相爱。 岩井俊二一如既往地沿袭了日本爱情电影的悲剧观,而我共你也终究逃不过世俗的命运性。诚如《情书》所说如果当初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最终我还是没说,你还是忽略了。少男少女在束发和豆蔻之年中有着太多遗憾了,我共你终究留在友情关系上,而友情也没有平稳滑翔到爱情,却颠簸落地出暧昧。就让这暧昧永远若隐若现的地漂浮在你我之间吧,让一切沉默和隐忍萦绕在魔山上吧。有日你看到这个尘封的情书时,你最好长发及腰,我也会青丝绾正,那时我们又会否再谈天说地呢。
情书里面写了一封迟到的情书,而我又在书写一份迟到的影评,况且我的人生也在不断的迟到,每天上课迟到,好运迟到,言语迟到。但是,等待就不会迟到,我就像一个孤岛里的生活的人,等待一个撑着小船游曳的旅人。 在写这个影评时我想起了拉格哈维斯特的《当时》及特朗斯特罗姆的《烛火和紫色长裙》就用这两首诗作结吧。 当时 开始时 我们挽手而行 当时,我要去寻找一盏灯
你安静坐在青石板上等我 我跨过长长的马路 突然 我回头时 你不见了 当我回到你停留过的地方 狂暴的激情使我思绪混乱 我抬头时 在车水马龙中,你出现了 我穿过湍急的车流 却伤痕累累 围观的人看着受伤的少年 受伤的我在朦胧中看见了你 烛火与紫色长裙 我冲破浓重的雾 从黑暗走到烛火通明处 这是一场宴会 紫色长裙的少女挑逗着情丝 曼妙的身影啊 在烛火中伴随长裙摆动 啊 紫色的爱丽斯 我拨开人群 尽力冲向中央 风吹起紫色长裙 烛火被狂风吹灭 少女被狂风吹散 我竭力寻找 又从烛火通明处走回黑暗 王菲唱过林夕的《给自己的情书》,这篇影评也借岩井俊二作背景,写出自己的情话,与其说给你的情书,更像是一封给自己的情书。 To
紫色的爱丽斯
我想到这一篇文章写于6月6号的一个晚上,明天就要向青春告别,有很多欲言又止的说话,那不如直接写下来,7号时收到你的一条信息,我踏着树影穿梭进入考场,又回想起那些属于你和我的夜晚。这一年的8号,他们考完了,他们又要告别青春了。我读了一下写给你我的情书,又将一些不喜欢的,不正确的,不好的段落修改了,像在杜撰自己的青春。
To 消失的爱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