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我们?

看了两遍,绞尽脑汁,终于鼓起足够的勇气动笔。
如不出意外,此片将和当年的《盗梦空间》一样,以绝对的霸气获得个人年度观影最佳(当然,这不是好莱坞学院派的标准,而是以电影之于普通大众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冲击感)。笔者无法用粗浅之极的宇宙知识和相对论神马的来作科普性评价(那对我简直艰深晦涩),也不想在贯穿始终的人性与爱之终极意义上花费太多笔墨,一部经典的里程碑作品,必然会包含壮哉大哉的人类情感意识。比起这些,我更想去表达一种敬仰,一种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野心和境界的高山仰止。
这次诺神带来的这部气贯长虹的大作,当为他在21世纪写实类科幻电影领域的霸主地位再添一笔浓墨重彩,而更具深远意义的,应是它为全社会观影大众提供了一扇超越四维思考、探索更为深远晦涩的宇宙哲学之窗口。相比浩如烟海的科幻电影,在我所看为数不多的科幻影片中,也看到过很多关于时空穿越的情景,但这一次,诺兰敢以如此震撼人心的写实手法和极具冲击的雄厚画面来直面虫洞、相对论、黑洞、五维等等宇宙前沿理论,并且以他深厚的叙述功底,将科学、时空、情感、博爱、生死等种种宏大壮烈的元素打造得浑然一体。想起去年曾让我顶礼膜拜的《地心引力》,在此片面前,也只能算是一部节奏紧凑却难以霸占更多更大领域的精致小品。它将于巅峰伫立,任由后人绞尽心力去模仿去复制,很多人将它与《2001太空漫游》相比,这两部年代跨度过于久远的作品其实是没有太多可比性的,诺兰更多的是对库布里克精神的一种致敬与传承。就如《黑客帝国》之于《攻壳机动队》,孰优孰劣的比较毫无意义,两部作品都分别在所处年代,执时代之牛耳,提领众星捧月般难以超越的境界。好比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能够超越他们的,仍然只能是时间和他们自己。
影帝马修•麦康纳和影后安妮•海瑟薇精彩演出,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的雄浑音符,将人类外太空的悲情壮举缓缓推进,天马行空却又真实到触手可及的宇宙奇观一幕幕在面前展现。这些极具卖点的元素,都只是作为诺兰表达深邃而苍茫的宇宙观的一种载体或者工具,他绝非迈克尔•贝之流,留给观众的只有金钱堆砌的CG和爆破,就连詹姆斯•喀麦隆在他面前,也只是用超炫的技术与主流浅显的剧情让观众买单。诺兰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在感受视觉与心灵双重震撼的观影体验之余,对人类之未来,对文明之突破的思考和自省。
浩瀚宇宙中,地球和人类的文明,看似恢弘,实如汪洋中一叶孤舟,在宇宙的宏大运行规则中随波逐流,稍有不慎,造物主的轻描淡写,便能将人类家园置于万劫不复。人类贪婪的本性造成持续恶化的气候和环境,地球已被榨干,文明即将覆灭,人类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在这样一种天地间大悲愤的背景下,为数不多的宇航员们肩负全人类的沉重使命,以尚不足以应对各种变幻莫测的宇宙现象的航天科技,在苍茫中挣扎探索,寻找一丝生存希望。家人的牵绊和全人类的生存紧迫感,让他们在情感的纠缠中苦苦挣扎,时间作为最稀缺的资源和最大的敌人,以几何倍数流失。Plan A or Plan B?亲情或理智?维持现状或毁灭新生?其实,最痛苦的应该是那位老迈的教授,背负惊天的欺骗和巨大愧疚,以苟延残喘的生命与谎言作战,将全人类的希望纳入衰老的胸怀。在数次神谕般的呢喃洗礼中,恍惚有种醍醐灌顶的力量冲击着人的脆弱神经:“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虽然在白昼尽头,智者自知该踏上夜途。”是否在命悬一线的时刻,人类必须放弃私欲的情感,将自我进入天地间更为博大的人类种族情爱中,才能做出更为坚定而正确的选择?
从四维到五维,甚至更高,人类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在茫茫宇宙,在造物主眼中,我们是否还只是一群幼稚可笑的低等动物,手握着自以为是的辉煌幻象,却连生死宿命也难以参透,还妄图将那一盏微弱的营火幻化成漫天烟花。我们,还将在漫长的争斗、掠夺、无知、破坏中付出漫长的代价,那一举能照亮文明车轮前进方向的普罗米修斯火种,还在遥远的未来等待着我们去攀爬苦行。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等待和希望已不足以拯救我们的时候,也许只能以至死地后生般的勇气去改变,去革命,然后涅盘。
也许到下一个千年,我们才能更加自由地……
P.S.真心不愿写这种让我难以将情绪抽离的影片,大伤脑细胞,很担心一不小心就对它失之不敬。由衷希望在诺神有生之年打造的每一部作品,都能让我心甘情愿地两次进入影院。
如不出意外,此片将和当年的《盗梦空间》一样,以绝对的霸气获得个人年度观影最佳(当然,这不是好莱坞学院派的标准,而是以电影之于普通大众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冲击感)。笔者无法用粗浅之极的宇宙知识和相对论神马的来作科普性评价(那对我简直艰深晦涩),也不想在贯穿始终的人性与爱之终极意义上花费太多笔墨,一部经典的里程碑作品,必然会包含壮哉大哉的人类情感意识。比起这些,我更想去表达一种敬仰,一种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野心和境界的高山仰止。
这次诺神带来的这部气贯长虹的大作,当为他在21世纪写实类科幻电影领域的霸主地位再添一笔浓墨重彩,而更具深远意义的,应是它为全社会观影大众提供了一扇超越四维思考、探索更为深远晦涩的宇宙哲学之窗口。相比浩如烟海的科幻电影,在我所看为数不多的科幻影片中,也看到过很多关于时空穿越的情景,但这一次,诺兰敢以如此震撼人心的写实手法和极具冲击的雄厚画面来直面虫洞、相对论、黑洞、五维等等宇宙前沿理论,并且以他深厚的叙述功底,将科学、时空、情感、博爱、生死等种种宏大壮烈的元素打造得浑然一体。想起去年曾让我顶礼膜拜的《地心引力》,在此片面前,也只能算是一部节奏紧凑却难以霸占更多更大领域的精致小品。它将于巅峰伫立,任由后人绞尽心力去模仿去复制,很多人将它与《2001太空漫游》相比,这两部年代跨度过于久远的作品其实是没有太多可比性的,诺兰更多的是对库布里克精神的一种致敬与传承。就如《黑客帝国》之于《攻壳机动队》,孰优孰劣的比较毫无意义,两部作品都分别在所处年代,执时代之牛耳,提领众星捧月般难以超越的境界。好比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能够超越他们的,仍然只能是时间和他们自己。
影帝马修•麦康纳和影后安妮•海瑟薇精彩演出,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的雄浑音符,将人类外太空的悲情壮举缓缓推进,天马行空却又真实到触手可及的宇宙奇观一幕幕在面前展现。这些极具卖点的元素,都只是作为诺兰表达深邃而苍茫的宇宙观的一种载体或者工具,他绝非迈克尔•贝之流,留给观众的只有金钱堆砌的CG和爆破,就连詹姆斯•喀麦隆在他面前,也只是用超炫的技术与主流浅显的剧情让观众买单。诺兰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在感受视觉与心灵双重震撼的观影体验之余,对人类之未来,对文明之突破的思考和自省。
浩瀚宇宙中,地球和人类的文明,看似恢弘,实如汪洋中一叶孤舟,在宇宙的宏大运行规则中随波逐流,稍有不慎,造物主的轻描淡写,便能将人类家园置于万劫不复。人类贪婪的本性造成持续恶化的气候和环境,地球已被榨干,文明即将覆灭,人类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在这样一种天地间大悲愤的背景下,为数不多的宇航员们肩负全人类的沉重使命,以尚不足以应对各种变幻莫测的宇宙现象的航天科技,在苍茫中挣扎探索,寻找一丝生存希望。家人的牵绊和全人类的生存紧迫感,让他们在情感的纠缠中苦苦挣扎,时间作为最稀缺的资源和最大的敌人,以几何倍数流失。Plan A or Plan B?亲情或理智?维持现状或毁灭新生?其实,最痛苦的应该是那位老迈的教授,背负惊天的欺骗和巨大愧疚,以苟延残喘的生命与谎言作战,将全人类的希望纳入衰老的胸怀。在数次神谕般的呢喃洗礼中,恍惚有种醍醐灌顶的力量冲击着人的脆弱神经:“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虽然在白昼尽头,智者自知该踏上夜途。”是否在命悬一线的时刻,人类必须放弃私欲的情感,将自我进入天地间更为博大的人类种族情爱中,才能做出更为坚定而正确的选择?
从四维到五维,甚至更高,人类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在茫茫宇宙,在造物主眼中,我们是否还只是一群幼稚可笑的低等动物,手握着自以为是的辉煌幻象,却连生死宿命也难以参透,还妄图将那一盏微弱的营火幻化成漫天烟花。我们,还将在漫长的争斗、掠夺、无知、破坏中付出漫长的代价,那一举能照亮文明车轮前进方向的普罗米修斯火种,还在遥远的未来等待着我们去攀爬苦行。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等待和希望已不足以拯救我们的时候,也许只能以至死地后生般的勇气去改变,去革命,然后涅盘。
也许到下一个千年,我们才能更加自由地……
P.S.真心不愿写这种让我难以将情绪抽离的影片,大伤脑细胞,很担心一不小心就对它失之不敬。由衷希望在诺神有生之年打造的每一部作品,都能让我心甘情愿地两次进入影院。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