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从微观解脱二战罪责的电影

为什么我说又呢?无论日本早些年拍的《二0三高地》、《山本》、《阿,海军》,还是近些年拍的《永远的零》、《大和》、《名字记不清了,讲太平洋战死鬼魂返回日本》,其实都是有点一脉相承,表面上都说战争不对、战争残酷、战争违反人性,把战争的罪责推给军队里的一小撮坏人、恶人(有高位者,也有低下者),其他日本军人都是好的,有战友情、同乡情、同学情、夫妻情、子女情、师生情等等等等,打仗时要么豪迈慷慨、要么牺牲自我拯救他人,总之,战争里日本军人(日本人)是人,是有感情的,很好,和他们交战的国家被模糊为战场上的对手,大家像骑士一样你来我往,生死由命。那我倒想知道,这部《永远的零》为什么不拍在中国战场上肆意扫射中国人的画面、伴随的轰炸机炸烂武汉、重庆的画面,一下子就跳到太平洋战争上,好像之前什么事也没有,日本是1941年12月才介入战争的。我想,有些人为这样的电影而感动,但那些死于这些所谓好的、坏的零式飞行员的中国冤魂,要找谁算账呢?在我的观影记忆中,好像反映二战的日本影片都在规避1931年-1945年对中国的侵略,主要集中在1941-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为什么?因为他们在中国所犯的罪孽,无法在电影里自圆其说。那么这些看了日本二战电影的日本年轻人们,永远不会对二战时期日军蹂躏中国的暴行抱有任何的反思,他们觉得我们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呢,既然都是受害者,为何我们还要向周边国家道歉?还要谢罪? 何罪之有呢?? 恐怕,这就达到了这些日本导演、以及背后那些支持这些电影的日本大佬的目的。 请不要用什么民族主义帽子飞来飞去,咱们就事论事!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