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是挺不可思议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个是国家大剧院那版吗?昨天学校放了一下,过来写一写。这个大概算不上影评,而且之前也完全不了解,纯粹是作为一个新的接触者,随便写一写感受吧。
首先是感谢大家的用心。无论是背景,化妆,音乐,演员,都能看出来十成十的用心。顺便一说,那个指挥实在是太有范了。
公主出来的时候虽然观众中一片骚动,但是是毕竟这个是电影版。如果是在现场,离得远远的,大概感觉会好很多。但是如果离得远远的很多演员的小动作和神态就看不到。会让观众做这种两难的选择,大概不能算是观众的错误。至于拍摄,我不懂,也不够敏感,没有感觉,不做评价。
之前我完全不了解这个,也没有看剧透,歌剧之前完整看过的也只有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我是站在一个完全不了解的角度来看的。
有一些小地方处理的很好,比如那个亡灵和天使,侩子手的装扮,还有那些拿着灯笼走来走去的白色的女人,大概是幽魂吧,这些场景感觉都还不错。
我还以为是导演做了较大的改动,把背景硬搬到中国来,是换上中国的名字,用茉莉花的调子,还以为是艺术的尝试来着。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不太喜欢这种呀。看完查了查居然是原作,好吧。
至于剧情,没有逻辑,世界观也和我的有比较大的差异。尤其是那个侍女柳的故事,我觉得还是挺没有逻辑的。在道德感这方面感觉不太对。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可能是时代的原因?个人的原因?反正那个柳儿的存在真的不知道作者想表现什么。就算是王子一开始抛弃老父,王子对公主执着的喜爱,公主的突然改变等等这种情节,都是勉强可以有解释的,都可以解释为个人的选择不同,但是柳这个人的相关情节,柳为了王子自杀,然后王子强吻公主,然后快快乐乐地和公主在一起了,真的是没有什么逻辑也没有什么价值观可言。这段感觉崩坏得已经没有办法解释了,就是人们找到再多的理由,给我的感觉也是牵强的。看这段的时候我的感觉不是觉得“他这么做不对”而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一句话形容的话,类似于:“这都什么鬼?”
说真的从这段我感觉不到任何的善意,温暖,爱情,理性,真诚,厚重,坚持,人性,等等。不,爱情倒是有的,侍女柳对王子的感情算是爱情。这段故事感觉就是把一个个代表情感的抽象名词从字典里提取出来,然后找一个不懂情感的机器人,根据它所了解的为数不多的“人类对于事情的反应”这类资料硬是写出了这个故事的框架。这种情节哪怕是网络小说都会被编辑打回去被读者骂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么有名的歌剧。为什么会在西方流传甚广。不知道西方人看这个什么感觉。但是偏偏这个故事的小细节处理得很好。真是不可思议。
公主也是。感觉这部剧像是写给男人看的,或者说是一个不太了解女人的过于男人的男人写的,怎么说呢,有点像看古龙的感觉,就是那种仿佛嗓子里卡了东西的异常感和牵强感。或者是时代的原因?反正剧中感觉是把女人当做一种符号来写的,剧中的两大女主角,侍女和公主,描写他们的戏份很多,但是还没有那些大臣或者是路人来的生动,也远不及王子。不過話說演員演得都還是不錯的,那個侍女真是太帶感了。長相也很適合的樣子,哈哈。
但是除了这些,对人物的塑造也有蛮多可取之处,尤其是各种路人,那三个大臣大概就是类似于丑角的存在,那个皇帝,那个死神等等,都很有存在感,很生动。一些小细节也还蛮有意思的。那个埃及王子的演技真是浮夸但是有意思。老父亲演得真是好。那三个大臣穿插的那个怀念故乡那段比较合理,但是太长了,长得稍微有点突兀。除去主角剧情这部剧其实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民众也很有意思。我之前还真不知道今夜无人入睡是这种背景,哈哈。人性本来就是这种足够善良也足够残酷,十分天真也十分精明的东西。普通民众们很坦诚地在应该同情的地方表达同情给予帮助,在公主下达了死灵之后追杀着王子及其家人。感觉很真实。我看歌剧实在是很少,但是感觉歌剧应该是是一种比较夸张有象征感,同时比较接地气的东西,这个剧都能体现得出来。其实我觉得任何好的艺术都最好是接地气儿的,但是美丽的。比如古诗,戏曲,绘画,音乐等等都是如此。接地气儿,但是又如此美好。
顺便字幕做得实在是不怎么样,中文字幕和英文字幕差太多了吧。有的地方感觉中文字幕适合些,有些地方感觉英文字幕适合些。但是我这种英文水平都能看出来,真是……怎麼選的翻譯啊。
中国似乎曾经改编成过京剧,稍微改动了一下,感觉正常多了。至少三观是正的。
最后为什么给中评呢,因为我觉得这部剧可能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很用心,但是我……反正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首先是感谢大家的用心。无论是背景,化妆,音乐,演员,都能看出来十成十的用心。顺便一说,那个指挥实在是太有范了。
公主出来的时候虽然观众中一片骚动,但是是毕竟这个是电影版。如果是在现场,离得远远的,大概感觉会好很多。但是如果离得远远的很多演员的小动作和神态就看不到。会让观众做这种两难的选择,大概不能算是观众的错误。至于拍摄,我不懂,也不够敏感,没有感觉,不做评价。
之前我完全不了解这个,也没有看剧透,歌剧之前完整看过的也只有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我是站在一个完全不了解的角度来看的。
有一些小地方处理的很好,比如那个亡灵和天使,侩子手的装扮,还有那些拿着灯笼走来走去的白色的女人,大概是幽魂吧,这些场景感觉都还不错。
我还以为是导演做了较大的改动,把背景硬搬到中国来,是换上中国的名字,用茉莉花的调子,还以为是艺术的尝试来着。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不太喜欢这种呀。看完查了查居然是原作,好吧。
至于剧情,没有逻辑,世界观也和我的有比较大的差异。尤其是那个侍女柳的故事,我觉得还是挺没有逻辑的。在道德感这方面感觉不太对。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可能是时代的原因?个人的原因?反正那个柳儿的存在真的不知道作者想表现什么。就算是王子一开始抛弃老父,王子对公主执着的喜爱,公主的突然改变等等这种情节,都是勉强可以有解释的,都可以解释为个人的选择不同,但是柳这个人的相关情节,柳为了王子自杀,然后王子强吻公主,然后快快乐乐地和公主在一起了,真的是没有什么逻辑也没有什么价值观可言。这段感觉崩坏得已经没有办法解释了,就是人们找到再多的理由,给我的感觉也是牵强的。看这段的时候我的感觉不是觉得“他这么做不对”而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一句话形容的话,类似于:“这都什么鬼?”
说真的从这段我感觉不到任何的善意,温暖,爱情,理性,真诚,厚重,坚持,人性,等等。不,爱情倒是有的,侍女柳对王子的感情算是爱情。这段故事感觉就是把一个个代表情感的抽象名词从字典里提取出来,然后找一个不懂情感的机器人,根据它所了解的为数不多的“人类对于事情的反应”这类资料硬是写出了这个故事的框架。这种情节哪怕是网络小说都会被编辑打回去被读者骂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么有名的歌剧。为什么会在西方流传甚广。不知道西方人看这个什么感觉。但是偏偏这个故事的小细节处理得很好。真是不可思议。
公主也是。感觉这部剧像是写给男人看的,或者说是一个不太了解女人的过于男人的男人写的,怎么说呢,有点像看古龙的感觉,就是那种仿佛嗓子里卡了东西的异常感和牵强感。或者是时代的原因?反正剧中感觉是把女人当做一种符号来写的,剧中的两大女主角,侍女和公主,描写他们的戏份很多,但是还没有那些大臣或者是路人来的生动,也远不及王子。不過話說演員演得都還是不錯的,那個侍女真是太帶感了。長相也很適合的樣子,哈哈。
但是除了这些,对人物的塑造也有蛮多可取之处,尤其是各种路人,那三个大臣大概就是类似于丑角的存在,那个皇帝,那个死神等等,都很有存在感,很生动。一些小细节也还蛮有意思的。那个埃及王子的演技真是浮夸但是有意思。老父亲演得真是好。那三个大臣穿插的那个怀念故乡那段比较合理,但是太长了,长得稍微有点突兀。除去主角剧情这部剧其实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民众也很有意思。我之前还真不知道今夜无人入睡是这种背景,哈哈。人性本来就是这种足够善良也足够残酷,十分天真也十分精明的东西。普通民众们很坦诚地在应该同情的地方表达同情给予帮助,在公主下达了死灵之后追杀着王子及其家人。感觉很真实。我看歌剧实在是很少,但是感觉歌剧应该是是一种比较夸张有象征感,同时比较接地气的东西,这个剧都能体现得出来。其实我觉得任何好的艺术都最好是接地气儿的,但是美丽的。比如古诗,戏曲,绘画,音乐等等都是如此。接地气儿,但是又如此美好。
顺便字幕做得实在是不怎么样,中文字幕和英文字幕差太多了吧。有的地方感觉中文字幕适合些,有些地方感觉英文字幕适合些。但是我这种英文水平都能看出来,真是……怎麼選的翻譯啊。
中国似乎曾经改编成过京剧,稍微改动了一下,感觉正常多了。至少三观是正的。
最后为什么给中评呢,因为我觉得这部剧可能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很用心,但是我……反正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