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沙场,你怎么退出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一次跟女朋友通电话时聊到最近在看的剧集,她说当时在看《斯巴达克斯:血与沙》,我说那正好,我硬盘上有全集,摆在上面很长时间了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看,等我回去我们一起看掉。回来之后她本来迫不及待要看第二季了,为了照顾我落后的观看进度,决定先一起看前传。等到把前传看完了,真的点开期待已久的第二季时,她却看了没几分钟就弃剧了。并不是第二季拍的有多差,实在是第一季的男主角给她印象太深刻,一时之间无法接受换角,再加上第二季的故事脱离了巴蒂亚图斯训练场这个熟悉的舞台,风格上与之前大相径庭,“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完全不同的电视剧。”于是,领我入门的她中途弃剧,我只好独自看完剩下的两季。
我是在第一季只看了一两集的情况下就开始看前传的,所以对斯巴达克斯这个角色的感情远不如对甘尼克斯深。前传的故事简洁完整,拍成一部电影也会是个不错的题材。知道甘尼克斯在后面的剧集中我还会出现,我的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我当然期待再看到这个我最喜欢的角色;另一方面,我又觉得他的故事在前传里已经足够完整了,以后再出来反而会打破前传结尾处好不容易赢得的宁静美好。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斯巴达克斯起义是以悲剧结尾的,我很怕甘尼克斯淌上这摊浑水以后也难得善终。
前传和第一季搅和在一起看,印证第一季里那些重要角色的前世今生是个很有趣的体验。当年剧组是为了等接受癌症治疗的男主演安迪惠特菲尔德而临时想出了拍前传填补空档的办法,结果这却意外的成了神来之笔。整套剧集是39集,如我最一开始提到的,前19集和后20集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前传与第一季的核心关键词是竞技场,而后两季的核心则是军事斗争。本来第一季把舞台放在一个小小的训练场里只是为了给后来的全面战争做铺垫,结果从效果上来看,显然主创们对于训练场、竞技场、卡普亚城这样相对封闭的空间背景处理的更游刃有余;而后两季当视野投到更广阔的天地时,却有点手足无措了。第一季的成功经验没能很好的延续到第二季,却被前传给发扬光大了。又或许,是因为第一季加上前传已经把主创原本积累的创作热情给燃尽了,所以后面两季才会有那么明显的风格脱节。
所有主角里我最喜欢的是甘尼克斯,但如果把考察的范围放大到所有角色,那我最喜欢的应该是巴蒂亚图斯夫妇。前19集关于训练场和角斗士的故事里,他们俩才是最核心的主角。我当时跟我女朋友说,前传有种淫乱血腥版《唐顿庄园》的味道,而第一季则有点像《纸牌屋》。巴蒂亚图斯两口子为了在金钱和权力的道路上不断向上攀爬而机关算尽这点与《纸牌屋》的安德伍德夫妇很像。除此之外,两对夫妻的爱情观似乎也挺接近的。他们都极为珍视自己的另一半,视其为事业上的伙伴与最重要的精神伴侣,但又没有小情侣那种纠缠和腻歪,对于自己的另一半与自己以外的人发生肉体关系这种事也看的很淡,因为他们都自信只有自己才是在精神上与自己的另一半最般配的,其他人都不过是食物链下端的饲料罢了。还有个共同点就是两对夫妻都一把年纪了却膝下无子,但不同于安德伍德家的故意不要小孩,巴蒂亚图斯两口子却是求而不得。至于前传与《唐顿庄园》的类比,这个系列原本的主角是斯巴达克斯,所以像巴蒂亚图斯这样的站在人民群众对立面上的统治阶级在正传中形象当然不能被塑造的过于正面。但在前传里,因为斯巴达克斯尚未露面,奴隶与奴隶主之间就像《唐顿庄园》里的楼下楼上一样相对和平的相处成了可能:奴隶(仆人)与奴隶主(主人)各自有各自的烦恼,各自有各自的恩怨情仇,活在两个相对平行的世界里,互相依存的同时也会有些无伤大雅的小矛盾。
前传中由于巴蒂亚图斯两口子干的坏事还不算多,所以跟奴隶们也没有什么特别尖锐的矛盾,最严重应该就是那个被迫破处的女奴了。都是最终男主角获得了自由,在第一季中斯巴达克斯选择的是对抗体制,而前传中甘尼克斯则用了受到体制内的人认可的方式获得了自由,或者说他被体制接纳了。受了多年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我本人还觉得这种不同阶级的人和谐相处的剧情设置挺不错的。这个世界上的资源就那么多,总是免不了要被一部分人占有。只要占有资源的人头脑足够清醒,给没有资源的人提供一个在社会中晋升的渠道,调动起那些没有资源的人的创造价值的积极性,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这个社会就可以平稳高效的运转。像甘尼克斯用实力赢得自由的经历,就是这种晋升途径有效性的体现。就像现在我们爱说“中国梦”“美国梦”一样,前传中甘尼克斯的经历在当时的其他角斗士们看来就是一个“罗马梦”实现的过程。可惜像他这样的成功案例太少了。奴隶主们做的更多的还是阻挠奴隶们的晋升,粉碎他们的“罗马梦”。第一季中巴蒂亚图斯做的最该死的一件事就是杀死巴卡。角斗士通过在竞技场里出赛来挣得资金然后赎身本来是一条很有效的晋升途径,而且不像甘尼克斯的传奇经历那样不可复制。巴蒂亚图斯杀死巴卡固然有受了阿舒尔挑唆的原因,但也能看出他压根不能容忍角斗士赎身这件事的发生。这样就切断了奴隶们在体制内以平和的方式挣得更好生活的可能,于是别无选择的奴隶们也就只好拿起武器反抗了。
前传和第一季在情节上不断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封闭结构,本身已经没有给后续故事留下多少发挥空间了。更换了舞台,更换了主演的第二季看上去似乎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亲切感了。我当时也一度犹豫过要不要再看这个味道大不相同的第二季,后来想到还没有看到贱歪歪的葛雷博将军两口子横死,就这么弃剧了实在不甘心,由此坚定了看完全剧的决心。为了留住老观众,剧组也是蛮拼的,找来了第一季的不少熟脸。其中最让我惊喜的是露克蕾西娅,可惜没有了昆图斯的陪伴,她也变得黯淡无光了。不知当年第二季播放时的收视情况怎么样,我猜可能是剧组见前面的策略无法挽回老观众们的心,于是放了个大招,在中途让甘尼克斯杀了进来。比起一副政委像的斯巴达克斯和苦大仇深的克雷斯,甘尼克斯这个角色更讨喜一些,随着他的加入,剧情变得更有看点了,但我对这个角色命运的担忧也与日俱增。
由于我是从前传开始看的,所以我观看这部剧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曾经巴蒂亚图斯家那些鲜活的角色们告别的过程,从巴卡,索罗尼斯,昆图斯,教练,露克蕾西娅,阿舒尔,一直到第三季的克雷斯与妮维雅。最后,尽管不想面对,可是还是迎来了甘尼克斯的悲惨结局。甘尼克斯是个令狐冲式的潇洒人物,他能够活下来其实是包括我在内的无数观众的希望。我给他设想的最坏的结局是,他作为斯巴达克斯的替身慷慨就义,总之这两大男主至少得活下来一个,这样才显得另一个死的更有价值。可惜编剧实在太残忍,一个也没留下来。主要男性角色中剩下来的只有一个我没什么感觉的Agron。就是因为我对甘尼克斯的这种偏爱让我没法接受他最后的结局,因此给这剧集扣掉一颗星。
即便没有甘尼克斯的死,这电视剧也仍然不能算是完美,特别是后两季。前面主角们都是角斗士,因为身份问题,要面临更多艰难抉择,所受到的挑战让观众更感同身受。到了离开训练场以后,挑战性明显下降了,这时的主角们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到,虽然面对的是更凶残的敌人,但却很难再让观众为他们提心吊胆牵肠挂肚了。动作戏方面,竞技场部分的小规模武力冲突有种武打片的感觉,然而这种打斗风格被延续到了后来的战争时期显然就不适用了。后两季基本上没有那种千军万马厮杀的恢弘感觉,老是几个主角的特写镜头,给人感觉还是像古惑仔干群架。这种情况在最后一集终于被扭转了,大决战还是很激动人心的,算是个不错的收尾,只可惜结局过于凄凉。这部剧应该是受了电影《300》启发而拍摄的,所以画面有种漫画般的不真实感,也是因为这样才会被一部分观众批评为特效不够逼真吧,我本人看了倒是觉得挺顺眼的。
前两季里跟主角们有瓜葛的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了,我在看之前还在想第三季的反派要找谁来才能让我迅速代入情感。最后一季史实人物们粉墨登场,塑造方式与前面也截然不同。前两季里的反派是坏的头顶长疮脚底流脓,让观众们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们,这样季终看到他们被斯巴达克斯灭掉时才会觉得酣畅淋漓。而最终季由于斯巴达克斯要迎来失败的宿命,所以反派塑造不能再遵循前面的方法了。克拉苏被塑造成一个有勇有谋甚至还勉强称得上有情有义的反派,让人觉得斯巴达克斯败在他手里也不至于辱没了威名。这一季最亮的还是他家的熊孩子,跟《权力的游戏》里的King Justin Biebei有一拼。有所不同的是,乔大帝的变态主要体现在嗜血这一方面,H的事情他一般只是停留在嘴上说说的程度,而克拉苏家的熊孩子则是遇到什么事第一反应都是“吃我大屌”,几乎成了条件反射,而且还男女通吃。赫赫有名的凯撒大帝在本剧中也登场了,跟很多网友有同感,我也觉得他长得有点像布拉德皮带。历史上的凯撒因为过人的说服力而被怀疑为基佬,坊间传言他会利用自己巧舌如簧的特长通过特殊的方式说服别人。本剧中他在熊孩子那边的惨痛遭遇也算是对这类民间传说的应和。整部剧集中最搞笑的一处就是克拉苏问凯撒为什么不骑马时他那个微妙的表情,百看不厌。关于凯撒是基佬的传言,还有种说法是,他的养子屋大维其实是他养的娈童。斯巴达克斯的起义虽然并没有推翻罗马共和国,但却动摇了其统治基础。在他死后又过去了四十多年,那个曾经潜伏到他身边的罗马人、惨被爆菊的凯撒的养子兼疑似基友屋大维结束了罗马共和国时代。
我是在第一季只看了一两集的情况下就开始看前传的,所以对斯巴达克斯这个角色的感情远不如对甘尼克斯深。前传的故事简洁完整,拍成一部电影也会是个不错的题材。知道甘尼克斯在后面的剧集中我还会出现,我的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我当然期待再看到这个我最喜欢的角色;另一方面,我又觉得他的故事在前传里已经足够完整了,以后再出来反而会打破前传结尾处好不容易赢得的宁静美好。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斯巴达克斯起义是以悲剧结尾的,我很怕甘尼克斯淌上这摊浑水以后也难得善终。
前传和第一季搅和在一起看,印证第一季里那些重要角色的前世今生是个很有趣的体验。当年剧组是为了等接受癌症治疗的男主演安迪惠特菲尔德而临时想出了拍前传填补空档的办法,结果这却意外的成了神来之笔。整套剧集是39集,如我最一开始提到的,前19集和后20集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前传与第一季的核心关键词是竞技场,而后两季的核心则是军事斗争。本来第一季把舞台放在一个小小的训练场里只是为了给后来的全面战争做铺垫,结果从效果上来看,显然主创们对于训练场、竞技场、卡普亚城这样相对封闭的空间背景处理的更游刃有余;而后两季当视野投到更广阔的天地时,却有点手足无措了。第一季的成功经验没能很好的延续到第二季,却被前传给发扬光大了。又或许,是因为第一季加上前传已经把主创原本积累的创作热情给燃尽了,所以后面两季才会有那么明显的风格脱节。
所有主角里我最喜欢的是甘尼克斯,但如果把考察的范围放大到所有角色,那我最喜欢的应该是巴蒂亚图斯夫妇。前19集关于训练场和角斗士的故事里,他们俩才是最核心的主角。我当时跟我女朋友说,前传有种淫乱血腥版《唐顿庄园》的味道,而第一季则有点像《纸牌屋》。巴蒂亚图斯两口子为了在金钱和权力的道路上不断向上攀爬而机关算尽这点与《纸牌屋》的安德伍德夫妇很像。除此之外,两对夫妻的爱情观似乎也挺接近的。他们都极为珍视自己的另一半,视其为事业上的伙伴与最重要的精神伴侣,但又没有小情侣那种纠缠和腻歪,对于自己的另一半与自己以外的人发生肉体关系这种事也看的很淡,因为他们都自信只有自己才是在精神上与自己的另一半最般配的,其他人都不过是食物链下端的饲料罢了。还有个共同点就是两对夫妻都一把年纪了却膝下无子,但不同于安德伍德家的故意不要小孩,巴蒂亚图斯两口子却是求而不得。至于前传与《唐顿庄园》的类比,这个系列原本的主角是斯巴达克斯,所以像巴蒂亚图斯这样的站在人民群众对立面上的统治阶级在正传中形象当然不能被塑造的过于正面。但在前传里,因为斯巴达克斯尚未露面,奴隶与奴隶主之间就像《唐顿庄园》里的楼下楼上一样相对和平的相处成了可能:奴隶(仆人)与奴隶主(主人)各自有各自的烦恼,各自有各自的恩怨情仇,活在两个相对平行的世界里,互相依存的同时也会有些无伤大雅的小矛盾。
前传中由于巴蒂亚图斯两口子干的坏事还不算多,所以跟奴隶们也没有什么特别尖锐的矛盾,最严重应该就是那个被迫破处的女奴了。都是最终男主角获得了自由,在第一季中斯巴达克斯选择的是对抗体制,而前传中甘尼克斯则用了受到体制内的人认可的方式获得了自由,或者说他被体制接纳了。受了多年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我本人还觉得这种不同阶级的人和谐相处的剧情设置挺不错的。这个世界上的资源就那么多,总是免不了要被一部分人占有。只要占有资源的人头脑足够清醒,给没有资源的人提供一个在社会中晋升的渠道,调动起那些没有资源的人的创造价值的积极性,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这个社会就可以平稳高效的运转。像甘尼克斯用实力赢得自由的经历,就是这种晋升途径有效性的体现。就像现在我们爱说“中国梦”“美国梦”一样,前传中甘尼克斯的经历在当时的其他角斗士们看来就是一个“罗马梦”实现的过程。可惜像他这样的成功案例太少了。奴隶主们做的更多的还是阻挠奴隶们的晋升,粉碎他们的“罗马梦”。第一季中巴蒂亚图斯做的最该死的一件事就是杀死巴卡。角斗士通过在竞技场里出赛来挣得资金然后赎身本来是一条很有效的晋升途径,而且不像甘尼克斯的传奇经历那样不可复制。巴蒂亚图斯杀死巴卡固然有受了阿舒尔挑唆的原因,但也能看出他压根不能容忍角斗士赎身这件事的发生。这样就切断了奴隶们在体制内以平和的方式挣得更好生活的可能,于是别无选择的奴隶们也就只好拿起武器反抗了。
前传和第一季在情节上不断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封闭结构,本身已经没有给后续故事留下多少发挥空间了。更换了舞台,更换了主演的第二季看上去似乎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亲切感了。我当时也一度犹豫过要不要再看这个味道大不相同的第二季,后来想到还没有看到贱歪歪的葛雷博将军两口子横死,就这么弃剧了实在不甘心,由此坚定了看完全剧的决心。为了留住老观众,剧组也是蛮拼的,找来了第一季的不少熟脸。其中最让我惊喜的是露克蕾西娅,可惜没有了昆图斯的陪伴,她也变得黯淡无光了。不知当年第二季播放时的收视情况怎么样,我猜可能是剧组见前面的策略无法挽回老观众们的心,于是放了个大招,在中途让甘尼克斯杀了进来。比起一副政委像的斯巴达克斯和苦大仇深的克雷斯,甘尼克斯这个角色更讨喜一些,随着他的加入,剧情变得更有看点了,但我对这个角色命运的担忧也与日俱增。
由于我是从前传开始看的,所以我观看这部剧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曾经巴蒂亚图斯家那些鲜活的角色们告别的过程,从巴卡,索罗尼斯,昆图斯,教练,露克蕾西娅,阿舒尔,一直到第三季的克雷斯与妮维雅。最后,尽管不想面对,可是还是迎来了甘尼克斯的悲惨结局。甘尼克斯是个令狐冲式的潇洒人物,他能够活下来其实是包括我在内的无数观众的希望。我给他设想的最坏的结局是,他作为斯巴达克斯的替身慷慨就义,总之这两大男主至少得活下来一个,这样才显得另一个死的更有价值。可惜编剧实在太残忍,一个也没留下来。主要男性角色中剩下来的只有一个我没什么感觉的Agron。就是因为我对甘尼克斯的这种偏爱让我没法接受他最后的结局,因此给这剧集扣掉一颗星。
即便没有甘尼克斯的死,这电视剧也仍然不能算是完美,特别是后两季。前面主角们都是角斗士,因为身份问题,要面临更多艰难抉择,所受到的挑战让观众更感同身受。到了离开训练场以后,挑战性明显下降了,这时的主角们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到,虽然面对的是更凶残的敌人,但却很难再让观众为他们提心吊胆牵肠挂肚了。动作戏方面,竞技场部分的小规模武力冲突有种武打片的感觉,然而这种打斗风格被延续到了后来的战争时期显然就不适用了。后两季基本上没有那种千军万马厮杀的恢弘感觉,老是几个主角的特写镜头,给人感觉还是像古惑仔干群架。这种情况在最后一集终于被扭转了,大决战还是很激动人心的,算是个不错的收尾,只可惜结局过于凄凉。这部剧应该是受了电影《300》启发而拍摄的,所以画面有种漫画般的不真实感,也是因为这样才会被一部分观众批评为特效不够逼真吧,我本人看了倒是觉得挺顺眼的。
前两季里跟主角们有瓜葛的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了,我在看之前还在想第三季的反派要找谁来才能让我迅速代入情感。最后一季史实人物们粉墨登场,塑造方式与前面也截然不同。前两季里的反派是坏的头顶长疮脚底流脓,让观众们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们,这样季终看到他们被斯巴达克斯灭掉时才会觉得酣畅淋漓。而最终季由于斯巴达克斯要迎来失败的宿命,所以反派塑造不能再遵循前面的方法了。克拉苏被塑造成一个有勇有谋甚至还勉强称得上有情有义的反派,让人觉得斯巴达克斯败在他手里也不至于辱没了威名。这一季最亮的还是他家的熊孩子,跟《权力的游戏》里的King Justin Biebei有一拼。有所不同的是,乔大帝的变态主要体现在嗜血这一方面,H的事情他一般只是停留在嘴上说说的程度,而克拉苏家的熊孩子则是遇到什么事第一反应都是“吃我大屌”,几乎成了条件反射,而且还男女通吃。赫赫有名的凯撒大帝在本剧中也登场了,跟很多网友有同感,我也觉得他长得有点像布拉德皮带。历史上的凯撒因为过人的说服力而被怀疑为基佬,坊间传言他会利用自己巧舌如簧的特长通过特殊的方式说服别人。本剧中他在熊孩子那边的惨痛遭遇也算是对这类民间传说的应和。整部剧集中最搞笑的一处就是克拉苏问凯撒为什么不骑马时他那个微妙的表情,百看不厌。关于凯撒是基佬的传言,还有种说法是,他的养子屋大维其实是他养的娈童。斯巴达克斯的起义虽然并没有推翻罗马共和国,但却动摇了其统治基础。在他死后又过去了四十多年,那个曾经潜伏到他身边的罗马人、惨被爆菊的凯撒的养子兼疑似基友屋大维结束了罗马共和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