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颗子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警告
如果你正在阅读本文。那么这次警告正是为你准备的。
你所读到的本文中的每个词都是你生命中又一秒钟的浪费。
你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吗?
你的生命真的如此空虚以至于你怎么都想不出另一个打发时间的方法吗?
还是你如此容易受权威的影响以至于你要呈上它所要求的一切尊敬和信任?
你读了所有你被假定应该读的了吗?
你思考了所有你被假定应该思考的了吗?
买了所有你被告知你应当想要的了吗?
离开你的房间。去见一个异性。停止过度的购物和自慰。
辞了你的工作。开始一次搏击。证明你是活着的。
如果你不主张你的人性。你将只是一个统计值。
你已经被警告了……
——泰勒
那天是一个极为稀松平常的夜里,那晚有点闷热,我拿了笔记本上床,看完了搏击俱乐部。
看完之后我觉得心情难以平复,自己牛逼无比。这是一个我之前没有体验过的观影感受。当时我对于电影只有港片得到刻板印象:要有几个生死不离的兄弟,奶大腰细倾国倾城的女子,一个不需要工作主要任务只是吃喝嫖赌的社会。几个兄弟之间一定有错综复杂的爱恨情愁和身世背景,夹在之间的女子在生死别离中一定不会老去。看完这部之后我觉得力量,我感觉自己要成为一个革命斗士,洗脑大师,参透了得失的高僧。那一晚,我失眠了。然后,那一天,又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一天。
在我阅片无数的经历中,凡是有导演把片拍的个人风格浓重一点,就有人跳出来说,你丫装什么逼!如果片子是近俗一点,又会有人跳出来说你丫真低俗,电影也是艺术,你拍什么呢。在我看来,低俗更接近于人的本质。而这部电影很好的把世俗和格调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先说说电影的本身:杰克是一个充满中年危机的白领,他憎恨他的生活,又不敢逃离。所有的生活重心是两点一线,爱碎碎念。声称自己是一个迷上家具装潢的人,其实和现实生活照大部分人一样,不过是想让自己在流水线的人群中独特一点。问题是你到底愿意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还是做一个平凡甚至平庸的人。很明显,世俗对猪是有偏见的。
然后不知道是不幸还是幸运,有只猪就出现在他的一次乘坐的飞机上:泰勒。他帅气且洒脱,号称真正的风中一匹狼。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看法,敢于抗争。令杰克更加嫉妒的是这个男人不仅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且性能力出众。“你不得不服泰勒的哲学”这是杰克对他最中肯的评价。“广告诱惑我们买车子,衣服,于是拼命工作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逐渐面对着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愤怒。”类似的台词,在电影中处处可见。
在这之后他们两相恨见晚,一起创建了一个叫搏击俱乐部的地下组织。一个类似于宗教的组织,一个互殴俱乐部,毫无疑问泰勒是组织的灵魂人物。他让所有的成员都相信是精子总会闪光的。他鼓励成员找寻自我,不破不立。后来泰勒的行为越来越过分,组织的成员开始实施全国性的暴动。泰勒从自己的房子里面搬了出去,之后杰克疯狂的寻找泰勒。在寻找的过程中,杰克恐惧的发现原来自己就是泰勒。
无论是奉俊浩近期上映的雪国列车还是东野圭吾的杀人之门还是当了多少年禁片的发条橙,心里暗示,蛊惑人心的演说都是导演们爱玩的小把戏。只不过看谁玩的更加高明。人性都有脆弱的一面,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精神需要比物质需要更为重要,需要肯定和被肯定,需要相信和被相信。而本片时时刻刻巧妙的利用了心理学,一个一个透着小聪明的小句子让所有成员奉为圣经。我们应该都视死如归,应该放弃物质生活。整个组织蒙上了一层宗教色彩。
仔细看来搏击俱乐部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一个关于牺牲的故事。大卫芬奇在拍摄过程中刻意把男主人公幻想出来的人物看似偶然的插在电视机的放映屏幕里面,医院的走廊上,似乎在告诉观众泰勒只是幻想出来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于是原来整个故事的基调、主人公的命运,就已经被隐藏在细节之中了。
如你所料,搏击俱乐部里面所有的成员都是社会的底层,不被注意的人,甚至是对生活绝望的人。这点从主人公的性格就可以预见。他隐忍于残酷的压迫,直到参加搏击之后才有了勇气跟自己的上司作斗争。毛主席说过:“阶级斗争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主线,是被压迫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无可调和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与车轮,在我们的文艺作品里一定要很好地反映出这一点。”自古以来,革命都是需要良好的策划以及有魄力的首领。所以在本片开始时,杰克因为没有良好的思想指导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无法从根本上动摇剥削阶级的统治。正因如此,也催生了他的第二重人格。但是底层广大劳动人民的局限性使之在得知泰勒是自己的第二层人格选择的是妥协。而贯穿本片的不破不立的中心思想也在此处轰然倒塌。许多人说本片的结局是失败的,这一点我并不同意。历史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人物当然也有。入世者想要挣脱世俗,难啊。总之这是一个复杂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
20多年前的时候,台湾的有个叫龙应台出了一本书,里面最著名的一篇叫做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大约说的就是中国人有很多不好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愤怒诸如此类的。可是在网络时代的现在看来,保持愤怒只会让争论陷入你傻逼你才傻逼你全家都是傻逼的死循环中。固然阳痿是一种病,可是总是硬者也会不舒服吧。
我们需要的是保持自我而不是保持愤怒。从小我们被教育到从古至今先贤的话就是真理,我们只需要记住,只需要臣服。被阉割从来都不是一个男人最可怕的事情,自我阉割才是。在大环境中一点一滴被渗透,教育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他熄灭了你所有的自我思考的能力,你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物件。我们只需要照做就是,不然会有麻烦。我们乐意接受一切的心灵鸡汤最后发现只要不是水都能接受。下一步呢?水可以吗?凑合凑合也行吧。一切的一切都将归于平静,一切的一切都将会腐朽。没有人会记得海平面下曾经汹涌翻腾过,没有人记得冰冷的灵魂下曾经有过躁动的心。就让我们平庸,就让我们腐坏。
道德人性法律自由这东西不能细想,自由比生命重要吗?只有革命才能带来希望吗?婚外恋就一定没有真爱吗?同时爱上两个人就一定不道德吗?杀人犯自首了不判判死刑对得起受害者吗?
很多电影拍出来的主旨思想都是一个意思,关键还是要看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和手法。赵大叔说你别以为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话糙理不糙。
影片将要结尾处杰克发现自己控制不住事态的发展了,毅然决然的给了自己一枪。
给你一颗子弹,也给自己一颗子弹。
杰克坚挺的顶着破洞的脑袋和女主角站在大楼上,看着大毁灭行动中被放入炸药的大楼一一倒塌,我想当时的杰克还在回忆着原来泰勒爱着的这个女人原来就是自己爱着的,原来和泰勒做爱的这个女人一直是跟自己在一起。我想他还没有想完就要死去了吧。接着响起了Pixies的where is my mind,一遍一遍的循环着where is my mind。
这是一部爱情片吗?这是一部革命片吗?
谁也不知道。
我遇见你的时候,碰巧是我人生最诡异的一段时间。
如果你正在阅读本文。那么这次警告正是为你准备的。
你所读到的本文中的每个词都是你生命中又一秒钟的浪费。
你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吗?
你的生命真的如此空虚以至于你怎么都想不出另一个打发时间的方法吗?
还是你如此容易受权威的影响以至于你要呈上它所要求的一切尊敬和信任?
你读了所有你被假定应该读的了吗?
你思考了所有你被假定应该思考的了吗?
买了所有你被告知你应当想要的了吗?
离开你的房间。去见一个异性。停止过度的购物和自慰。
辞了你的工作。开始一次搏击。证明你是活着的。
如果你不主张你的人性。你将只是一个统计值。
你已经被警告了……
——泰勒
那天是一个极为稀松平常的夜里,那晚有点闷热,我拿了笔记本上床,看完了搏击俱乐部。
看完之后我觉得心情难以平复,自己牛逼无比。这是一个我之前没有体验过的观影感受。当时我对于电影只有港片得到刻板印象:要有几个生死不离的兄弟,奶大腰细倾国倾城的女子,一个不需要工作主要任务只是吃喝嫖赌的社会。几个兄弟之间一定有错综复杂的爱恨情愁和身世背景,夹在之间的女子在生死别离中一定不会老去。看完这部之后我觉得力量,我感觉自己要成为一个革命斗士,洗脑大师,参透了得失的高僧。那一晚,我失眠了。然后,那一天,又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一天。
在我阅片无数的经历中,凡是有导演把片拍的个人风格浓重一点,就有人跳出来说,你丫装什么逼!如果片子是近俗一点,又会有人跳出来说你丫真低俗,电影也是艺术,你拍什么呢。在我看来,低俗更接近于人的本质。而这部电影很好的把世俗和格调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先说说电影的本身:杰克是一个充满中年危机的白领,他憎恨他的生活,又不敢逃离。所有的生活重心是两点一线,爱碎碎念。声称自己是一个迷上家具装潢的人,其实和现实生活照大部分人一样,不过是想让自己在流水线的人群中独特一点。问题是你到底愿意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还是做一个平凡甚至平庸的人。很明显,世俗对猪是有偏见的。
然后不知道是不幸还是幸运,有只猪就出现在他的一次乘坐的飞机上:泰勒。他帅气且洒脱,号称真正的风中一匹狼。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看法,敢于抗争。令杰克更加嫉妒的是这个男人不仅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且性能力出众。“你不得不服泰勒的哲学”这是杰克对他最中肯的评价。“广告诱惑我们买车子,衣服,于是拼命工作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逐渐面对着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愤怒。”类似的台词,在电影中处处可见。
在这之后他们两相恨见晚,一起创建了一个叫搏击俱乐部的地下组织。一个类似于宗教的组织,一个互殴俱乐部,毫无疑问泰勒是组织的灵魂人物。他让所有的成员都相信是精子总会闪光的。他鼓励成员找寻自我,不破不立。后来泰勒的行为越来越过分,组织的成员开始实施全国性的暴动。泰勒从自己的房子里面搬了出去,之后杰克疯狂的寻找泰勒。在寻找的过程中,杰克恐惧的发现原来自己就是泰勒。
无论是奉俊浩近期上映的雪国列车还是东野圭吾的杀人之门还是当了多少年禁片的发条橙,心里暗示,蛊惑人心的演说都是导演们爱玩的小把戏。只不过看谁玩的更加高明。人性都有脆弱的一面,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精神需要比物质需要更为重要,需要肯定和被肯定,需要相信和被相信。而本片时时刻刻巧妙的利用了心理学,一个一个透着小聪明的小句子让所有成员奉为圣经。我们应该都视死如归,应该放弃物质生活。整个组织蒙上了一层宗教色彩。
仔细看来搏击俱乐部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一个关于牺牲的故事。大卫芬奇在拍摄过程中刻意把男主人公幻想出来的人物看似偶然的插在电视机的放映屏幕里面,医院的走廊上,似乎在告诉观众泰勒只是幻想出来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于是原来整个故事的基调、主人公的命运,就已经被隐藏在细节之中了。
如你所料,搏击俱乐部里面所有的成员都是社会的底层,不被注意的人,甚至是对生活绝望的人。这点从主人公的性格就可以预见。他隐忍于残酷的压迫,直到参加搏击之后才有了勇气跟自己的上司作斗争。毛主席说过:“阶级斗争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主线,是被压迫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无可调和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与车轮,在我们的文艺作品里一定要很好地反映出这一点。”自古以来,革命都是需要良好的策划以及有魄力的首领。所以在本片开始时,杰克因为没有良好的思想指导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无法从根本上动摇剥削阶级的统治。正因如此,也催生了他的第二重人格。但是底层广大劳动人民的局限性使之在得知泰勒是自己的第二层人格选择的是妥协。而贯穿本片的不破不立的中心思想也在此处轰然倒塌。许多人说本片的结局是失败的,这一点我并不同意。历史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人物当然也有。入世者想要挣脱世俗,难啊。总之这是一个复杂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
20多年前的时候,台湾的有个叫龙应台出了一本书,里面最著名的一篇叫做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大约说的就是中国人有很多不好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愤怒诸如此类的。可是在网络时代的现在看来,保持愤怒只会让争论陷入你傻逼你才傻逼你全家都是傻逼的死循环中。固然阳痿是一种病,可是总是硬者也会不舒服吧。
我们需要的是保持自我而不是保持愤怒。从小我们被教育到从古至今先贤的话就是真理,我们只需要记住,只需要臣服。被阉割从来都不是一个男人最可怕的事情,自我阉割才是。在大环境中一点一滴被渗透,教育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他熄灭了你所有的自我思考的能力,你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物件。我们只需要照做就是,不然会有麻烦。我们乐意接受一切的心灵鸡汤最后发现只要不是水都能接受。下一步呢?水可以吗?凑合凑合也行吧。一切的一切都将归于平静,一切的一切都将会腐朽。没有人会记得海平面下曾经汹涌翻腾过,没有人记得冰冷的灵魂下曾经有过躁动的心。就让我们平庸,就让我们腐坏。
道德人性法律自由这东西不能细想,自由比生命重要吗?只有革命才能带来希望吗?婚外恋就一定没有真爱吗?同时爱上两个人就一定不道德吗?杀人犯自首了不判判死刑对得起受害者吗?
很多电影拍出来的主旨思想都是一个意思,关键还是要看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和手法。赵大叔说你别以为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话糙理不糙。
影片将要结尾处杰克发现自己控制不住事态的发展了,毅然决然的给了自己一枪。
给你一颗子弹,也给自己一颗子弹。
杰克坚挺的顶着破洞的脑袋和女主角站在大楼上,看着大毁灭行动中被放入炸药的大楼一一倒塌,我想当时的杰克还在回忆着原来泰勒爱着的这个女人原来就是自己爱着的,原来和泰勒做爱的这个女人一直是跟自己在一起。我想他还没有想完就要死去了吧。接着响起了Pixies的where is my mind,一遍一遍的循环着where is my mind。
这是一部爱情片吗?这是一部革命片吗?
谁也不知道。
我遇见你的时候,碰巧是我人生最诡异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