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怒骂间的大格局,小人物

分集剧评模式,前30集,总有get到人的那个点。 【5-7】 1、若有得见,重光你可知李家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重光对我的虐是持久的,初时仅痛一瞬,未曾想后劲十足。阿四在李家发生的每一件事,我都不自觉的联想如果重光还在,他会怎样处理。对奶奶而言,重光是疼到心坎里的孙子;对二太太而言,重光是那个克己守礼从未叫过她一声“娘”的儿子;对李重甲而言,重光是载誉而归留学海外具备极大竞争的弟弟。在世人眼中,他是“四捷公子”,无论口才还是行动力都是当时年轻一辈出彩的人物。或许对于国家这个大家而言,李重光的死并不是什么大事,远比不上孙先生的安全来的重要,但对于李家,对于他所认知到的人,重光的死是那么强烈的震撼,他的兄弟时时刻刻想要为张自由报仇,而他的父亲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不断斡旋。 大概李玉堂也在想吧,所以当镜头扫到李家众人时,当他一个人孤身在祖宗祠堂跪立时,当他深夜辗转难眠看着重光的照片时,他的眼神总是那么的哀戚伤恸,饱含着无奈和辛酸。他神情中的悲伤和怀念是那么浓烈,直直的戳进人心底,让人越是深入去想,越是沉浸于痛苦之中。我不知道李玉堂是否有怪过重光,但我想,父母大抵不会苛责儿女,哪怕儿子的身份可能让整个经营百年的李家毁于一旦,哪怕疾奔而去白发人只能含泪送别黑发人。 随着剧情的发展,阿四会逐渐深入李家当中,并被所有人一一接纳。但我想,李玉堂就是再欣慰,那个自己心爱的骨肉却到底是回不来了。 2、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区巡抚劝说李老爷联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自动浮现出了片头《中国山》的这段话。电视剧以这四句话开头,开宗明义首先就点出了时代的大背景。 时代是什么,是不以人意志所转移的一种潮流趋向,也是经济政治文化都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的社会变迁,更是需要有志之士有能之人通晓世事促进精神崛起的一个关键时点。的确,有的人是英雄,是顺之潮流,站在顶峰振臂一呼的人,如孙先生,但更多的千千万万的芸芸众生,所求的不过是乱世中的平稳生存。王阿四如是,李玉堂如是,区肇新亦如是。 无论是区巡抚还是李老爷,无疑都是当时对时代潮流认知极为清楚明白的精明人。无论是区巡抚手掌军权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场练达,还是李老爷建立机械厂资助报纸开眼看世界的富甲一方,既然他们能在这个时代中生存的好,在自己所在领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足见他们都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规律。 但时代是在变的,潮流也是在变的。革命党革的是满清的命,推翻的是旗人建立的政府,所求的是西方所宣扬的民主独立自由,这些新思潮或者极易激起李重光或者区舒云这些新派先进青年的热血,但对于老一辈而言,更重要的是怎么保全家业保全子女保全这个小家里所有人的性命。所以李老爷拿着三万大洋希望秦少白换回李重光,所以区巡抚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也要把她迅速嫁出去,但区巡抚看的通透的是,哪怕你想躲开这潮流巨变,哪怕你甘愿毁家破财,这世事,却不能让人如愿。 “钱和权本来就是一个事儿”“你不来搅和政治,难道政治不来搅和你么”?真是字字珠玑,精辟犀利。钱权不分家,李老爷在重光死后的一阵子里精神上都处于比较颓废的状态,大概是重光的死让他更重视身边人的生,而区巡抚则明确的指出,如果我们不合作,不联姻,两家都会死! 你看吧,有钱有权之人尚不能逃开时代的束缚和命运的无力,都只能不断的做出妥协,在各方势力夹缝中谋求最平衡的生存。更何况如王阿四这样的车夫呢?这一世,他必须是李重光,也只能以李重光的身份活下去,哪怕他再不愿意,再想回去当一个小小车夫,但这,就是他的命运。 3、三千大洋,这条命就卖给李家了。 我一直说,相对于重光为了信仰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无愧无悔的牺牲带来的虐心感,阿四这种活着,看沧桑变化物是人非才是最大的悲剧。当阿四跪在李家祖宗祠堂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才算是真正开始改变。 事实上,阿四能代替李重光而活,也缘于他的机敏狡黠和胆识聪慧。作为黄包车夫,阿四恐怕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察言观色,怎么在命如草芥的环境中保护自己保护阿纯。面对铁山,阿四所展现出的急智令人震惊,看戏并准确报出戏名很好的说明了不在场的证据,验身时的混不在意更让人尽释嫌疑,他不是不怕,更不是不懂,他不仅懂李重光是革命党自己是被抓来顶包扛事的,更害怕人头落地也知道人头落地不会有人为他争辩一丝一毫。阿四很明确自己的地位,更懂得自己对于李家的意义,所以他才会一路逃跑,哪怕亏心,也好过亏本。这是人性趋利避害的属性,尤其对于阿四这样聪明的人。 可在祠堂前的这一刻,他却是心甘情愿以李重光的身份活下去,三千大洋,是阿四七十年的收入,这笔钱,能治好阿纯的眼睛,同理自己这条命从此就属于李家。人命远无贵贱之分,更不能以金钱衡量,可在乱世里,在底层的小人物里,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阿四的前半生中,阿纯是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是他努力奋斗的未来,更是桎梏他的一把爱的枷锁,而在他的后半生,这样的桎梏,大概会越来越多,从而逼着他,走上一条原本不会想象,也不能想象的不归路。 然后想啰嗦的是,这部剧的剧本真丰富,节奏真好。我原本只期待王阿四作为车夫小人物的成长史,但现在更期待时代背景下各方势力博弈的一个过程。无论是想要独善其身的李家,官场中企图谋利的区巡抚,或者是目前貌似看不清情况想要升官恢复家业的李重甲,还是目前已经出现的真正代表满清旗人势力的铁山,蠢蠢欲动伺机寻找机会的革命党。真正的大旗拉开,真正的革命打响,满清政府是否会摧枯拉朽般灭亡,每个人,又在其中扮演怎样不同的角色,我拭目以待。 【14-16】 属于王阿四的情、义、智。 剧方说今晚将迎来一个小高潮,诚不我欺。随着情节搅得屏幕前的我心里七上八下,但索性后妈心强大,还没被怎么虐到。这三集很好的叙述了车夫王阿四成长为革命党李重光的第一个关键转折,人物形象在短短130几分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Part1 阿四的情: 阿四的情主要在前期体现在对阿纯的爱情上。除了《故乡香》和《中国山》之外,词作者的另一首插曲《红豆南国》的歌词也颇为戳心:“红豆的红是丹心红/红豆的豆是相思果”目前为止,两条清晰的爱情线一是阿四与阿纯,二是区舒云与秦少白。两者虽差别很大,但此心相通。阿纯是阿四的情劫,秦少白也是区舒云的枷锁。对阿四而言,阿纯是如今生命中唯一至亲至爱的人,在阿纯眼里,阿四哥是无所不能的英雄也是爱护自己的有情有义之人。阿四作为最底层的小人物,大抵见惯了白眼不屑嘲讽,可真心把他作为一个独立人来爱来崇拜的唯有温柔入水的小阿纯,同理,阿四对她也回以百分之百的全心相待。阿四作为替身的最初出发点便是为了给阿纯的眼睛治病,在认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刻留下的最后遗言也是拜托李玉堂好好照顾阿纯。我很喜欢阿四在医院里怕伤害到小阿纯急匆匆的辩解,也在监狱中看到阿四模拟阿纯自言自语时感到阵阵虐心。阿纯是他心底里最想要守护的部分,无关身份地位容颜,仅凭一颗真心足够。在这三集当中,我同样看到了阿四用孝心相待并且真正把他当作自己孙子呵宠的奶奶。在情之一路上,用真心换来的必定也是真心,接纳欣赏小阿四的人会越来越多,真好。 Part2 阿四的义: 关于李玉堂,相比父子情深,我更认同阿四目前对他的感情是“义气”为主。李玉堂与阿四地位悬殊,在阿四尚未对整个李家产生感情并且并不以李重光自居的如今,能守着不穿帮无非是“信”和“义”。李玉堂能毫不怀疑的放下三千大洋给阿纯治病,阿四同样也能甘心舍弃自身为李玉堂上下奔走,保守秘密。他虽是小人物,却做的来大人物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守信重情,以义为先,不惜毁家纾难也要完成承诺,这是属于王阿四的执着和原则,也是让饱经人情世故,看透世间冷暖,处处以利为先的李玉堂和区巡抚最为赞赏震撼的品质。阿四没读过书也不懂什么叫高义什么叫气节,他怕的要命,他想要活远远不乐意死,他也许有粗鄙也许有懦弱,甚至还有自己的心思作祟,他是那么真实的一个人,那么平凡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他救了李玉堂,救了李家,更救了自己。 Part3 阿四的智: 给区巡抚和大姨太的对白点千千万万个赞!若不是区巡抚一字一句的剖析利弊,我怕是一时半会儿都想不通为什么“替身”比“乱党”是更大的罪名。说来这也是上层人物的特权,李公子的身份永远是阿四最大的屏蔽伞。只要李重光的身份在一天,无论他是谁,无论他做过什么,不管是区巡抚的权还是李玉堂的钱,都可以帮他撇的一干二净。当然,前提他得配合。每个人都有所想要的东西,区巡抚和铁山是机械厂,李玉堂是李家的平安,阿四想要的仅仅只是活命。但如果阿四只是阿四,一个黄包车夫的死不会有人在意,但如果阿四是李重光,他的死他的身份则会牵动方方面面的势力。乱则生变,变则有机可乘。阿四不见得懂得区巡抚想要利用铁山图谋机械厂的弯弯道道的心思,毕竟他不是官场中人,但他懂只要自己还是李重光一天,只要还有区巡抚女婿这个身份,就没有人敢真正拿他怎么样。他咬死了“非替身”不松口,从而给自己腾挪出回转的余地,也表明立场让李玉堂区肇新毫无保留的选择营救。我给阿四点赞,他成长的太迅速,现在的他或许看不清时势,搞不懂权谋机变,这只是他从未接触过这样的环境也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情,所图的不过保全自身。如此尚且能有这般见识,我难以想象当李玉堂提供了学习的环境,加上区肇新这种浸淫官场的老狐狸的点拨,阿四将走向何方。 最喜欢的场景:革命党人宣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是阿四第一次了解走进李重光的世界,知道他所之信仰所之无愧无悔的事业为何物。他虽然不懂但有些气势的强大是你不可抗拒的,有些潮流你身处其间必然会有所感应。作为中国人,很难不在此刻的氛围里被一字一词的誓词感染,哪怕你不懂其中道理,却明晓哪种人,做何事才是救国救民的大人物,才是真正的伟丈夫!BGM起的恰到好处,《中国山》的歌词不能更燃! 【圣贤无畏,匹夫有责,圣贤匹夫共青山。你化泥,我成岩,中山聚土变峰峦。】 【26-28】 无欲则刚 简单记录下这两天的观后感,有点杂乱,剧情紧凑且出人意表,趁着机会顺便理理自己的思路,片花的戏基本上已经快播完,坐等30集以后的精彩。 剧过一半,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已经基本成型,大时代背景下的波澜诡谲也初现端倪,阿四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今天三集中一团乱局他依然看的通透就可见一斑。给他一个学习的环境,他比任何人能看透事情的本质。 剧中人物立场分明,没有完全的好坏之分,性格很正不偏离故事主旨,又难得胜在真实可感。而无论是区巡抚,李玉堂,铁山,秦少白,还是区舒云,李重甲都在这个漩涡里有自己所求之处。有欲望就有诱惑,心乱了就看不清局势。 区巡抚是典型的封疆大吏,汉人军官,他没有什么鲜明的立场阶级,是个极其自私的逐利者,并且擅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包装自己,让人看不清他内心所想。他虽然出自清政府,却对官府没有效忠的心思,他在官场中搏杀为的是钱权二字,我毫不怀疑如果现在的革命党再强大一点,他会丝毫不犹豫的倒戈,“站队”,是他能在官场立足的首要根本条件。同时,或许是因为年龄带来的守旧思想,他目光所至依旧有限,十月发生在八国联军大约十几年后,洋人的威胁依旧岌岌可危,但他仍选择与洋人打交道倒卖军火换取眼前利益而不是利用手中现有的军队增强自身实力,足见他目前虽然游刃有余却不能紧跟潮流巨变。区巡抚一辈子汲汲营营,既没有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也没有如炬的时代眼光。想来,悲剧在所难免。 李玉堂是典型的广东富商,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但缺乏与官府对抗的勇气和实力。而李玉堂自己也曾在剧中表示自己是踏实肯干挣下的家业,我总感觉多少李老爷缺一份在漩涡中自保的八面玲珑。他和秦少白联手,为革命党做事,与其说是“父承子业”,不如说是意气所至想为重光报仇的一个手段。因为清廷官府过于昏庸无度和想要保全李家家业的心太过坚定,加之性格中感性容易煽动的一个侧面,才会选择闹革命。民族,民权,民生,李玉堂到底懂得多少,我依旧持存疑态度。 铁山是清政府一脉在剧中的代表人,但又和当时的满清旗人有着本质的差别。他自制力很强,手段也不弱,既懂得顺从人心在部堂面前与区巡抚维护表面微妙的平衡,又能雷厉风行以武力制服敌人。如果他没有站错队伍,的确是一顶一的人物,不过他生于旗人家庭,为清廷效力实则是为自己的民族做事,我能够理解甚至略有惋惜。他的欲,不是个人的欲望,他所做,是为清廷谋一个未来,估计铁山对北京城里的几位也有过恨铁不成钢的心绪,以一人之力挽救将倾的危局,可惜没有这个实力,覆巢之下无完卵,这种孤胆英雄我并不讨厌。 秦少白是理想主义的革命者。十月发生的时代,其实是早期民族革命相对后期的时间点。不像谭嗣同康有为的盲目想要模仿西方的君主立宪还把希望寄托在北京城的皇帝身上,秦少白所之信仰已经开始上升到民族层面,有了更广阔的世界观。同时,清政府本身的实力也被外战消耗殆尽,哪怕起义还是零散的没有实际战斗力的,然而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影响力却不容小觑。秦少白本人是一个成功的革命者,他擅于发表大片大片的宣言鼓动人心,也擅于利用自己手中拥有的资源为革命提供最好的助力。但我仍旧不喜欢这样的人,站在制高点罔顾个体人的情感,带来的所谓“希望”是迷幻也是空中楼阁。 区舒云则简单的多,她是生长于衣食无忧的大户小姐,年轻热血,痴心一片,容易被感染也容易崇拜英雄似的人物,产生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我不觉得这是爱,但我被她所做所为依旧有感动到。舒云是个不曾缺少物质的小姐,所以无论局势多么紧张,在她所感受到的世界其实还是光明美好为主吧,所以她才有追求爱情不顾一切的真心。但她所不如阿纯的是,爱是信任,是支持,是理解,是给予,而不是占有。区巡抚有句话说的好:人都有梦,但是梦醒了,还要好好过日子。 李重甲是我至今觉得性格很难描述的一个人,他有一定的能力,却没有相匹配的人品。他貌似是自卑下性格畸形的一个产物,首鼠两端,有奶就是娘。很虚伪也很世故。他所求大概是虚荣心上的一种满足感,越是自卑的人越是希望有人能捧着他,无论是为了钱,权,还是地位,未达到目的,他目前的表现是无原则无底线。 说了这么多,想理一理我心中这三集智勇双全的小阿四。 我说阿四无欲则刚,这里面的欲不是完全没有任何欲望,而是在这个利益纠纷的漩涡中阿四并没有想要参与其中分一杯羹,所以能把这千头万绪看的通透。想来一是因为阿四是草根出身的小人物,对于这类他从未接触过的上层人物他有一种天生的不相信。无论是对李玉堂还是区肇新,他都保持着半信半疑,阿四有自己的考虑也有自己的私心,这是他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看家本领。二是因为旁观者清,没有欲望就更能看的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坚持的,什么又是断头丢命的,今天阿四教训舒云那段话,真心把一团乱麻解的清清楚楚。“铁山是想把区家和李家装进去,你爹是想把秦少白一个人装进去”,每个人的心思每个人的欲望阿四都一清二楚,这样的小人精铁山居然还妄想加以利用,不知是他太过天真还是阿四伪装的太好。 话虽如此,李家对于阿四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在假扮李重光的过程里,他学习着李重光曾经学习的,做着李重光该做的事情,揣摩着李重光的语气态度,我想大概有时候他自己都分不清他到底是谁。今天阿四质问李玉堂,问他为李重光做过什么,问他为什么不救秦少白。他口口声声,字字句句说的都是重光会想的,会说的。其实这事儿与他原本没有半丝干系。如果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太久,就会逐渐成为那个人吧。叹气。 对于小阿纯,我有一分心疼。昨天小阿四在上面意气风发的演讲的时候,给到的阿纯那个特写镜头,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呢:因为往事太迷人,所以回忆太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