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真要教育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Jenny,
你是1961年立志去牛津大学读英文专业的学生。
我是2010年已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5年的L。
正是因为专业和相同困惑的原因,我比别人对你的故事更感兴趣。
首先我佩服你会那样多的语言,英语法语拉丁语,除了拉丁考了个B,英法语都能够随意差遣字句。
我只会汉语和英语,后者还不能张口就来,随意感受英语的魅力。而我曾经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个语言达人,用日语看《东爱》,用意大利和法语听歌剧,看英语制作的的各类好节目,用中文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
其次,我欣赏你对大提琴的热爱,对古典音乐的沉醉。
我曾经摸过琴键,知道看似一串串乐符流淌出来其实是精心设计和真情流露的产物,即使有天赋也没有捷径,每一种变化都可能更好或更坏,只有倾注时间与精力。你喜欢听古典音乐会,那更考验人,不晓得多少人在其中昏睡或走神。很奇怪,这个不知道为何沉闷的东西并没消亡。
第三,我佩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品位,比如你跟作艺术品买卖的商人能谈起新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家,毫不掩饰最喜欢伯恩琼斯的作品。
有很多时候,我觉得在你那里看到的艺术是活生生的就在生活里。
最后,我觉得你的未来构想很美,能够听音乐,看电影,读好书,去巴黎以及一切想去的地方。但是,我真觉得这些做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实在昂贵,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你的人生目标更宏伟,做有意义的事。这个也困惑着我。一旦离开学校,生活必将分成两块——工作和家事,在隙缝里有你的乐趣。
但是我也要提醒你,如果有一天下雨,你不要扛着大提琴在街上跟陌生人搭讪。可能你会觉得生活里从没有过这么风趣又体贴的人物,就笑了,然后和大提琴一起坐进他的跑车里。说着说着,你会发现跟他能谈艺术,不觉就到家了。
我还要说,别把巧合当做妙不可言的缘分或有心之举。我们每天出出进进该碰到多少次同一个人,或许他就住在附近,或者那是他的生活习惯到点就遛过来了,或者那段时间他有事过来办。无数种可能,别因为你们谈过艺术,就把生活也艺术化了。
最后,我提醒你,看一个人要综合,既不能苛求他完美,也不能因为有过失而偏见。这是一种判断力,跟你的道德底线有关系,冷静客观细心,即使不能全做到,也要有所靠近。
接下来我要说你的缺点了。
其实,你漂亮又聪明,有主见,很多人喜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见人批评你。
我不喜欢你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当然,你只对David那么放松,可是只有他正在打你的主意还不管你会不会受伤。他很陌生,蓦的跑出来,不知过去现在的样子。你被他带来的近距离感受艺术或者说享受的生活弄得“洗脑”,很有默契的不问他的工作生活。这不是势利或八卦。爱一个人,对他除了名字别的都说不出来,不知道他的缺点,这可能吗?
我讨厌你随口应付同龄男友的道别,自顾自的看David送的一堆礼物。我觉得你没有公平的看待他。
我还不喜欢你的地方,一是你看到David和朋友欺骗无知的人从而低价购入珍贵的地图。你已经猜到这是他们的生财之道。所以他们平时不工作,还可以奢侈的消费。你在这里没有底线,一句“离开的话再想去之前到的地方就不会这么容易”,足以改变你离开的心意。二是你听到Danny的情妇跟你说,喜欢什么就找David,旅游住宿是跟David一起等等,没十分当真仍记在心里;所以听到父亲暗示要抓住摇钱树,要不花钱的东西时也不反驳。三是,Danny欣赏你的纯真和聪明,几番暗示你的对手不简单,你都充耳不闻。
如此你上当也不让人吃惊了。
我最讨厌你的地方出来了,你指责周围人,为什么看着你一点点陷进那个结了婚的男人怀中,却一言不发,是觉得不值得提醒,是不是这就是成人世界的冷漠虚伪?至少你的老师曾经提醒过你,你觉得她们的生活枯燥乏味没有提点你的资格。你帮助David在家里塑造一个阔绰有品位的形象爱上你,所以你的父母才想你走一遭捷径。你从来不深入了解David的生活,只是享受艺术。可见,这些外因都不是决定性的原因。
但是,我不讨厌你,因为我看到你强大的内心力量和行动力。当David不想就已婚跟你父母解释,从这段所谓的感情中撤退,我看到你哭,慌张,即使大人也难面对如此大的打击。这就是传闻中的一夜长大。之后,你申请重返校园,努力考进牛津,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有些人说,你的故事就是探讨女孩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我觉得你的故事包含了简爱和苔丝的故事因素,方法并不重要,最终你有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挫折,有能力解决才关键。
你要感谢他们:Carey Mulligan 把你演的光芒夺目,不偏袒的爱你;对手的Peter Sarsgaard 风度翩翩又迷人,给你爱他的理由。还有每个在你故事中露面的人,有真实感。
特别感谢导演Lone Scherfig,她为我们复原上世纪60年代欧洲特别是英国的风貌,讲述一个平静中有悲伤的故事,不疾不徐地推动故事发展,虽然结尾略显草草,仍是上乘之作。
你是1961年立志去牛津大学读英文专业的学生。
我是2010年已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5年的L。
正是因为专业和相同困惑的原因,我比别人对你的故事更感兴趣。
首先我佩服你会那样多的语言,英语法语拉丁语,除了拉丁考了个B,英法语都能够随意差遣字句。
我只会汉语和英语,后者还不能张口就来,随意感受英语的魅力。而我曾经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个语言达人,用日语看《东爱》,用意大利和法语听歌剧,看英语制作的的各类好节目,用中文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
其次,我欣赏你对大提琴的热爱,对古典音乐的沉醉。
我曾经摸过琴键,知道看似一串串乐符流淌出来其实是精心设计和真情流露的产物,即使有天赋也没有捷径,每一种变化都可能更好或更坏,只有倾注时间与精力。你喜欢听古典音乐会,那更考验人,不晓得多少人在其中昏睡或走神。很奇怪,这个不知道为何沉闷的东西并没消亡。
第三,我佩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品位,比如你跟作艺术品买卖的商人能谈起新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家,毫不掩饰最喜欢伯恩琼斯的作品。
有很多时候,我觉得在你那里看到的艺术是活生生的就在生活里。
最后,我觉得你的未来构想很美,能够听音乐,看电影,读好书,去巴黎以及一切想去的地方。但是,我真觉得这些做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实在昂贵,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你的人生目标更宏伟,做有意义的事。这个也困惑着我。一旦离开学校,生活必将分成两块——工作和家事,在隙缝里有你的乐趣。
但是我也要提醒你,如果有一天下雨,你不要扛着大提琴在街上跟陌生人搭讪。可能你会觉得生活里从没有过这么风趣又体贴的人物,就笑了,然后和大提琴一起坐进他的跑车里。说着说着,你会发现跟他能谈艺术,不觉就到家了。
我还要说,别把巧合当做妙不可言的缘分或有心之举。我们每天出出进进该碰到多少次同一个人,或许他就住在附近,或者那是他的生活习惯到点就遛过来了,或者那段时间他有事过来办。无数种可能,别因为你们谈过艺术,就把生活也艺术化了。
最后,我提醒你,看一个人要综合,既不能苛求他完美,也不能因为有过失而偏见。这是一种判断力,跟你的道德底线有关系,冷静客观细心,即使不能全做到,也要有所靠近。
接下来我要说你的缺点了。
其实,你漂亮又聪明,有主见,很多人喜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见人批评你。
我不喜欢你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当然,你只对David那么放松,可是只有他正在打你的主意还不管你会不会受伤。他很陌生,蓦的跑出来,不知过去现在的样子。你被他带来的近距离感受艺术或者说享受的生活弄得“洗脑”,很有默契的不问他的工作生活。这不是势利或八卦。爱一个人,对他除了名字别的都说不出来,不知道他的缺点,这可能吗?
我讨厌你随口应付同龄男友的道别,自顾自的看David送的一堆礼物。我觉得你没有公平的看待他。
我还不喜欢你的地方,一是你看到David和朋友欺骗无知的人从而低价购入珍贵的地图。你已经猜到这是他们的生财之道。所以他们平时不工作,还可以奢侈的消费。你在这里没有底线,一句“离开的话再想去之前到的地方就不会这么容易”,足以改变你离开的心意。二是你听到Danny的情妇跟你说,喜欢什么就找David,旅游住宿是跟David一起等等,没十分当真仍记在心里;所以听到父亲暗示要抓住摇钱树,要不花钱的东西时也不反驳。三是,Danny欣赏你的纯真和聪明,几番暗示你的对手不简单,你都充耳不闻。
如此你上当也不让人吃惊了。
我最讨厌你的地方出来了,你指责周围人,为什么看着你一点点陷进那个结了婚的男人怀中,却一言不发,是觉得不值得提醒,是不是这就是成人世界的冷漠虚伪?至少你的老师曾经提醒过你,你觉得她们的生活枯燥乏味没有提点你的资格。你帮助David在家里塑造一个阔绰有品位的形象爱上你,所以你的父母才想你走一遭捷径。你从来不深入了解David的生活,只是享受艺术。可见,这些外因都不是决定性的原因。
但是,我不讨厌你,因为我看到你强大的内心力量和行动力。当David不想就已婚跟你父母解释,从这段所谓的感情中撤退,我看到你哭,慌张,即使大人也难面对如此大的打击。这就是传闻中的一夜长大。之后,你申请重返校园,努力考进牛津,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有些人说,你的故事就是探讨女孩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我觉得你的故事包含了简爱和苔丝的故事因素,方法并不重要,最终你有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挫折,有能力解决才关键。
你要感谢他们:Carey Mulligan 把你演的光芒夺目,不偏袒的爱你;对手的Peter Sarsgaard 风度翩翩又迷人,给你爱他的理由。还有每个在你故事中露面的人,有真实感。
特别感谢导演Lone Scherfig,她为我们复原上世纪60年代欧洲特别是英国的风貌,讲述一个平静中有悲伤的故事,不疾不徐地推动故事发展,虽然结尾略显草草,仍是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