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这世界的寂寞
■ Rover
曾经看过小玉由起一部叫做《Rover》的短篇漫画,讲一个叫优美子的女孩,在踏入社会后偶遇之前的好友幸田显,与其说是好友,不如说是憧憬的对象。而与憧憬不符的是,幸田显过着居无定所的游民生活,优美子哭着对她说,求求你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吧。幸田显回答说,正常,什么叫做正常?我过得很自在很优雅。故事的最后,幸田显去往了圣地亚哥,一个有着碧波荡漾的马波乔河和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的南美城市,仍然是过着衣不覆体,食不果腹的流浪生活,只不过地标由东京迁徙至智利。她给优美子寄了一封信,信上写,我会没事的。
以前总是会格外羡慕幸田显这样的人,仿佛在他们身上,现实社会的束缚和规则是无效的,物质和金钱不会令其烦扰,生活的重压难以加诸其身,于理想生活的云端,他们活得轻盈安宁。在荻上直子的新作《租赁猫》里,过着独居生活的小夜子就是这样的人,她白天沿着河滨出租猫咪给心灵孤寂的人,即使被叫做“奇怪的猫大婶”也不以为意,夜晚则化身股票买卖者、神秘占卜师和广告作曲人,在愉快的想象中收获意外的欣喜,忙碌赚钱和生计负累之类的事情仿佛早已从她云淡风轻的世界里隐匿无踪。
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不关涉沉重的议题,每个镜头都充满着柔和的调子,每帧画面都似一首歌咏生活的短章。荻上直子始终关注的是生命之间微妙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在凡常琐事中勾勒着最质朴的生活本真。在她的世界里,世间之冷仿佛暂且退场,每个人怀抱着同样多的善良和孤独生活着,不由看得人心头一暖。
■ 心的空洞
“有很多非常寂寞的人,有很多无法救助的悲伤,所以今天也想借给寂寞的人猫,填补内心的空洞。”
当人们对所有能引起感伤、乡愁和怀旧的事情投以轻蔑的目光,当“清新”、“治愈”等词语逐渐变得廉价而庸俗,当所有人都在告诉你生活就是不断地战斗,否则只能流下属于失败者的泪水,在这般强力和充满胜负感的社会中生存,就连精神都会变得贫瘠。
正因为在这个被二分为赢家和输者的世界里,脆弱、柔软被认定为陈腐和孩子气的东西,所以才要毫无疑虑地拥抱荻上直子,坦率承认每个人内心的软弱。在小夜子的顾客中,有老伴去世后便独自生活的老婆婆,有被女儿嫌弃浑身“老人味”的中年男人,有多年如一日在车租店工作的单身女店员,有总是撒谎的旧日同学……影片将抽象的“心灵的空洞”具象化为现实的洞:果冻的凿空,棉袜的破洞,多纳滋的圆孔,蚂蚁归家的窝……它们似乎都在静静的时光里散发着寂寞的气味,验证着每个人行走在生命之途的孤独无助。也如同一面映射之镜,投影出租赁猫咪,分享悲喜的小夜子内心难以填补的空洞。
“奶奶去世后,让人生气的刺眼的清晨到来,天黑时缠人的月亮升起,让人呕吐的春天结束,疯狂的夏天过去,像傻瓜一样肚子会每天饿三次,日复一日,充满悲伤。”
就像埋葬着猫咪灵魂的孤零零的坟墓;就像空荡荡的保健室里安静摆放的画满小动物图案的鞋子;就像车租店女店员的喃喃自语,“任职12年,一直是一个人,没有人在等着我”;就像走在青草蔓长的河堤,仿佛被世界抛弃了一般的瞬间真空。也许每个人的内心,终究是有着猫咪的温柔也无法治愈的裂口。
■ 女性与自然
从06年的《海鸥食堂》到07年的《眼镜》,从北欧芬兰的幽绿森林与日光海岸,到南方小岛的碧海青山和黄昏暮色,荻上直子捕捉着庸常生活之外,由澄澈之心牵引着人们前往的世外之景。从05年的《果然还是喜欢猫》到10年的《厕所》,有着柔顺被毛和萤色双眼的猫咪也总会成为荻上直子电影的温柔注脚。大抵相信着“万物有灵且美”,女性和自然的微妙关系始终是其电影的关注点。
1974年,法国学者奥波妮在《女性主义或毁灭》一文中首先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它围绕着“女性”与“自然”这两个焦点,认为女性更接近于自然,女性治愈着人与非人自然之间的疏离。正如影片中的小夜子,身着绘满绚烂花朵的衣衫,与数只活泼猫咪相伴,居住在绿意盎然的旧式宅院里,每日嗅着泥土和树木的香气,体味着栽种蔬果的乐趣,聆听着夏日不停歇的蝉鸣,途经河滨的微风和阳光,朴素生活的质感源自心灵与环境的契合。就像影片中邻居老太常常哼唱的那首歌“花是红色的,天是蓝色的”,影片仿佛在用镜头诉说着女性与自然天生的亲密性。
此外,生态女性主义还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并无高低等级之分。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就像人们习惯于划分等级:那个人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所以等级高;那个人穿着昂贵的衣服,所以等级高;那个人的胸部是F–Cup,所以等级高。在小夜子的梦里,所有的猫也依据血统和品种被划分为由上至下的三个等级。这样的划分毫无意义,不被爱的话是无法了解的。借助小夜子之口,荻上直子表达着自己对宇宙中所有生命形式共享平等性的看法。
■ 透明之夏
回溯记忆中的那些夏天,明晃到近乎迷幻的光线,不曾停止的树间蝉鸣,满目绿意涌动的世界,时间的脚步逐渐放慢然后停顿。当生活仅仅是晴日里闻着晒好的被子上散发出的太阳味;夜色中偶遇猫咪的集会;炎炎午后趴在地板上滚来滚去,什么事也不用想,什么事也不用做。当一切可以这样澄明简单,就连燥闷的夏季影调都变得通透柔和。
影片中,小夜子遇到中学同学吉泽,一个总是叫她“邪巫女”的撒谎精。吉泽告诉他,如果不喝冰啤酒,那么连夏天的2/3都没有享受到。就像在年少时代的保健室,他将偷来的冰棍递给小夜子,感叹道夏天还是和冰棍最搭配那样。
被微风轻轻吹拂的洁白窗帘,庭院里盛开的花团锦簇,在空气里流淌出悦耳声响的风铃,流水素面、麦茶、冰棍和啤酒。这是荻上直子镜头里的夏天,也似一个关于理想生活的纯真想象。
将自己的目标“今年一定要结婚”贴上墙的小夜子,偶尔也会出神凝视吉泽,让我们开始期待一场爱情的发生,然而,圆满甜蜜的爱情故事从来不是荻上直子所要表达的重心。影片最后,随着那张写着“结婚”的纸悄然自墙壁滑落,小夜子的生活仿佛又回到原点。“慢一点,不妨停下脚步。”也许这是荻上直子试图传递给我们的讯息,当“剩女”这类令人讨厌的词汇充斥耳畔,当能否结婚成为评断女性的附加码,影片却似乎以与猫咪同等的温柔说着,结不结婚没关系,做你自己喜欢做的就好。
犹记得一部同样温柔的剧集里有这样的台词,“昨晚我做了一个梦,从火星上面看到地球的梦。从火星的星空上面看到那个蓝蓝的星球,给人非常寂寞的感觉。我们知道,在直径几十亿公里以外的宇宙,除了我们以外没有其它的生物,什么都没有的痛苦的感觉,仅仅孤零零的一个人,但是人类也必须生活下去。”就是这样,春夏秋冬,雾雨雪晴,我们也必须在这个由蓝色所覆盖的星球上生活下去。
曾经看过小玉由起一部叫做《Rover》的短篇漫画,讲一个叫优美子的女孩,在踏入社会后偶遇之前的好友幸田显,与其说是好友,不如说是憧憬的对象。而与憧憬不符的是,幸田显过着居无定所的游民生活,优美子哭着对她说,求求你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吧。幸田显回答说,正常,什么叫做正常?我过得很自在很优雅。故事的最后,幸田显去往了圣地亚哥,一个有着碧波荡漾的马波乔河和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的南美城市,仍然是过着衣不覆体,食不果腹的流浪生活,只不过地标由东京迁徙至智利。她给优美子寄了一封信,信上写,我会没事的。
以前总是会格外羡慕幸田显这样的人,仿佛在他们身上,现实社会的束缚和规则是无效的,物质和金钱不会令其烦扰,生活的重压难以加诸其身,于理想生活的云端,他们活得轻盈安宁。在荻上直子的新作《租赁猫》里,过着独居生活的小夜子就是这样的人,她白天沿着河滨出租猫咪给心灵孤寂的人,即使被叫做“奇怪的猫大婶”也不以为意,夜晚则化身股票买卖者、神秘占卜师和广告作曲人,在愉快的想象中收获意外的欣喜,忙碌赚钱和生计负累之类的事情仿佛早已从她云淡风轻的世界里隐匿无踪。
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不关涉沉重的议题,每个镜头都充满着柔和的调子,每帧画面都似一首歌咏生活的短章。荻上直子始终关注的是生命之间微妙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在凡常琐事中勾勒着最质朴的生活本真。在她的世界里,世间之冷仿佛暂且退场,每个人怀抱着同样多的善良和孤独生活着,不由看得人心头一暖。
■ 心的空洞
“有很多非常寂寞的人,有很多无法救助的悲伤,所以今天也想借给寂寞的人猫,填补内心的空洞。”
当人们对所有能引起感伤、乡愁和怀旧的事情投以轻蔑的目光,当“清新”、“治愈”等词语逐渐变得廉价而庸俗,当所有人都在告诉你生活就是不断地战斗,否则只能流下属于失败者的泪水,在这般强力和充满胜负感的社会中生存,就连精神都会变得贫瘠。
正因为在这个被二分为赢家和输者的世界里,脆弱、柔软被认定为陈腐和孩子气的东西,所以才要毫无疑虑地拥抱荻上直子,坦率承认每个人内心的软弱。在小夜子的顾客中,有老伴去世后便独自生活的老婆婆,有被女儿嫌弃浑身“老人味”的中年男人,有多年如一日在车租店工作的单身女店员,有总是撒谎的旧日同学……影片将抽象的“心灵的空洞”具象化为现实的洞:果冻的凿空,棉袜的破洞,多纳滋的圆孔,蚂蚁归家的窝……它们似乎都在静静的时光里散发着寂寞的气味,验证着每个人行走在生命之途的孤独无助。也如同一面映射之镜,投影出租赁猫咪,分享悲喜的小夜子内心难以填补的空洞。
“奶奶去世后,让人生气的刺眼的清晨到来,天黑时缠人的月亮升起,让人呕吐的春天结束,疯狂的夏天过去,像傻瓜一样肚子会每天饿三次,日复一日,充满悲伤。”
就像埋葬着猫咪灵魂的孤零零的坟墓;就像空荡荡的保健室里安静摆放的画满小动物图案的鞋子;就像车租店女店员的喃喃自语,“任职12年,一直是一个人,没有人在等着我”;就像走在青草蔓长的河堤,仿佛被世界抛弃了一般的瞬间真空。也许每个人的内心,终究是有着猫咪的温柔也无法治愈的裂口。
■ 女性与自然
从06年的《海鸥食堂》到07年的《眼镜》,从北欧芬兰的幽绿森林与日光海岸,到南方小岛的碧海青山和黄昏暮色,荻上直子捕捉着庸常生活之外,由澄澈之心牵引着人们前往的世外之景。从05年的《果然还是喜欢猫》到10年的《厕所》,有着柔顺被毛和萤色双眼的猫咪也总会成为荻上直子电影的温柔注脚。大抵相信着“万物有灵且美”,女性和自然的微妙关系始终是其电影的关注点。
1974年,法国学者奥波妮在《女性主义或毁灭》一文中首先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它围绕着“女性”与“自然”这两个焦点,认为女性更接近于自然,女性治愈着人与非人自然之间的疏离。正如影片中的小夜子,身着绘满绚烂花朵的衣衫,与数只活泼猫咪相伴,居住在绿意盎然的旧式宅院里,每日嗅着泥土和树木的香气,体味着栽种蔬果的乐趣,聆听着夏日不停歇的蝉鸣,途经河滨的微风和阳光,朴素生活的质感源自心灵与环境的契合。就像影片中邻居老太常常哼唱的那首歌“花是红色的,天是蓝色的”,影片仿佛在用镜头诉说着女性与自然天生的亲密性。
此外,生态女性主义还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并无高低等级之分。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就像人们习惯于划分等级:那个人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所以等级高;那个人穿着昂贵的衣服,所以等级高;那个人的胸部是F–Cup,所以等级高。在小夜子的梦里,所有的猫也依据血统和品种被划分为由上至下的三个等级。这样的划分毫无意义,不被爱的话是无法了解的。借助小夜子之口,荻上直子表达着自己对宇宙中所有生命形式共享平等性的看法。
■ 透明之夏
回溯记忆中的那些夏天,明晃到近乎迷幻的光线,不曾停止的树间蝉鸣,满目绿意涌动的世界,时间的脚步逐渐放慢然后停顿。当生活仅仅是晴日里闻着晒好的被子上散发出的太阳味;夜色中偶遇猫咪的集会;炎炎午后趴在地板上滚来滚去,什么事也不用想,什么事也不用做。当一切可以这样澄明简单,就连燥闷的夏季影调都变得通透柔和。
影片中,小夜子遇到中学同学吉泽,一个总是叫她“邪巫女”的撒谎精。吉泽告诉他,如果不喝冰啤酒,那么连夏天的2/3都没有享受到。就像在年少时代的保健室,他将偷来的冰棍递给小夜子,感叹道夏天还是和冰棍最搭配那样。
被微风轻轻吹拂的洁白窗帘,庭院里盛开的花团锦簇,在空气里流淌出悦耳声响的风铃,流水素面、麦茶、冰棍和啤酒。这是荻上直子镜头里的夏天,也似一个关于理想生活的纯真想象。
将自己的目标“今年一定要结婚”贴上墙的小夜子,偶尔也会出神凝视吉泽,让我们开始期待一场爱情的发生,然而,圆满甜蜜的爱情故事从来不是荻上直子所要表达的重心。影片最后,随着那张写着“结婚”的纸悄然自墙壁滑落,小夜子的生活仿佛又回到原点。“慢一点,不妨停下脚步。”也许这是荻上直子试图传递给我们的讯息,当“剩女”这类令人讨厌的词汇充斥耳畔,当能否结婚成为评断女性的附加码,影片却似乎以与猫咪同等的温柔说着,结不结婚没关系,做你自己喜欢做的就好。
犹记得一部同样温柔的剧集里有这样的台词,“昨晚我做了一个梦,从火星上面看到地球的梦。从火星的星空上面看到那个蓝蓝的星球,给人非常寂寞的感觉。我们知道,在直径几十亿公里以外的宇宙,除了我们以外没有其它的生物,什么都没有的痛苦的感觉,仅仅孤零零的一个人,但是人类也必须生活下去。”就是这样,春夏秋冬,雾雨雪晴,我们也必须在这个由蓝色所覆盖的星球上生活下去。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