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父”之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雾中风景
“一开始有些混沌,后来就有了光,然后光和黑暗就分开了”这是姐乌拉和弟亚历山大在影片开始和结束时讲的一个圣经创世纪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暗示着姐弟的这趟寻“父”之旅并不是寻找父亲,而是深层次的回归,回归到人性的初始,寻找那被工业文明世界侵蚀了的善,美。
当12岁的姐姐乌拉与5岁的弟弟亚历山大鼓起勇气上了火车开始寻父之旅时,一次冷漠,残忍的成人礼旅程随之展开。 在姐弟被无情的检票员赶下火车,领到舅舅那里,并被得知自己是私生子,在德国的父亲是个谎言,根本就不存在时,“你在说谎,我们爸爸明明就在德国......”乌拉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冷漠的舅舅透露出来的事实;
影片中有很多隐喻,如两人被带到警局,当窗外下起雪,人们奔走相告,而坐在门旁的妇人,像一个巫婆一样重复着一句话“他脖子上的绳子掉了......”,两人逃出警局,那些人在雪地里静立,愕然注视,如同雕像(这一段没看明白,雪,妇人的话,静立如雕像这些在暗示什么?);巨大的石手从海中捞上来,宛如上帝之手,只是断了食指,无法指明方向,无法为奥,姐弟指明方向;巨大的挖土机器,像怪兽一样仿佛暗示着现实世界的破坏与残忍。火车上出现的几次作为画外音的内心读白,好像是在与“父亲”(上帝)诉说与告白;奥瑞斯提在垃圾桶里捡到一张胶片,开玩笑说胶片里在大雾远处有一棵树,与结尾呼应等等。
当姐弟来到小镇的广场,穿着婚纱的伤心女人跑了出来,又被拉回婚礼,镜头转向雪地里垂死的马,姐姐安慰着哭泣的亚历山大,背景中,那对新婚夫妇在众人的拥簇下载歌载舞,悲与喜,生与死在同一副画面中展现着命运的无常。
影片中有两个不得不提的长镜头,一个是剧团在海边排演时,摄影机平缓的360度环形移动,剧团演员一一呈现在镜头前,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慢慢展开(吃早餐,刮胡须,背台词,这一段也不明白)
另一个是乌拉被卡车司机夺取童贞的定景长镜头:卡车司机下车去后车厢后,摄影机缓慢的平移,卡车一侧平稳缓慢的出现在画面中,仿佛预兆中的罪恶之手慢慢的伸了开来。当卡车司机强行将乌拉塞进车厢后,摄影机定住卡车后面的布帘,布帘里一片黑暗,而外面一片光明,黑暗中的罪恶在这个定景显得那么平静,不动声色,静默的令人颤抖,让人的心隐隐作痛。当画面中不远处停下一辆车,走出一个人时,我以为是拯救,结果绝望中希望再次绝望,周围的世界依然如故,漠不关心。当卡车司机出来后,镜头缓慢的推进布帘,乌拉的白袜慢慢显现,接着虚弱绝望的乌拉慢慢移到车沿颓丧垂的低着头,鲜血从腿间流淌到车厢上,乌拉沾满血的手在车厢上花了一朵“恶之花”。这一刻,人们内心屏息着的情感井喷而出。
途中遇到俊美的青年奥瑞斯提,像一个朋友更像一个父亲带给了姐弟温暖,乌拉在这个过程中情窦初开,对奥瑞斯提产生了朦胧的爱意,在海边奥瑞斯提邀乌拉跳舞时,乌拉发现自己爱上了他,又为被夺去童贞而羞愧敏感,突然跑到海边跪在那里,难过中又有一丝对爱的憧憬。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奥瑞斯提在一起后,在旅馆中,当乌拉下定决心向他袒露情感,并心甘情愿的把自己交给心爱的人时,却发现他不在房间,后来乌拉发现奥瑞斯提是一个同性恋。心碎了的乌拉没有哭,只是带着弟弟继续上路,但当奥瑞斯提赶上来相拥告别时,乌拉才止不住泪水在他胸前哭了起来,在路途上都没掉眼泪,甚至被卡车司机夺取童贞时也没有。那一刻,你才会发现乌拉只是一个孩子,一个经历了成长被扭曲的孩子。
在这趟艰难的旅程中,两个孩子成熟了起来,得到了一些不属于他们年龄的东西,也失去了他们年龄拥有的,但是对“父亲“的寻找依然坚定。
当亚历山大去餐馆为自己和姐姐找吃的时候,那句“我没钱,可是我饿了.....”让人想起这是一个五岁纯真的孩子。餐馆老板让亚历山大收拾所有的餐桌来换取面包后,这时一个小提琴手来到门口演奏,亚历山大停下收拾,坐下来认真聆听,凶恶的老板将小提琴手赶出去与亚历山大为其出色的琴声给予真诚的鼓掌形成对比,唤起人心中的真与善。
逐渐成熟起来的乌拉,和弟弟一样学会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车站,为了路费,向一位士兵要385块钱,暗示着我可以用身体交换,士兵看着乌拉,看着一个孩子,来回踱步,犹豫不决,当士兵向列车间的轨道走去并示意乌拉跟过来时,人们的心再次处于黑暗之中,乌拉慢慢走近士兵,善恶存于一念之间,正如士兵问的那句,“你叫什么名字....我又说蠢话了”,为自己的恶念头感到羞愧,留下钱,走了。当乌拉拿起钱时,欢快的大提琴声响起,令人会心一笑,重拾希望。
影片结尾,两人在大雾中看到了一棵树,跑上去紧紧的抱住。这个时候,能不能找到父亲已经不重要了,那棵树就像人类的初始,回到最初,才能重新开始。据说剧本起初不是这样,安哲罗普洛斯让两个孩子消失在雾中。他把剧本给7岁的女儿看,女儿哭了,问道:“父亲在哪里?家在哪里?” 合作编剧对安哲罗普洛斯说:“你的故事像个童话,而童话都有美好的结局。”于是他让两个孩子渡过边界,拥抱那棵枝繁叶茂的树——如同抱着《圣经》中上帝创造的第一棵树。“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重新创造这世界。就像这样,手轻轻一挥,雾就会消失。”安哲罗普洛斯对女儿说。(这段参考自来自《汗湿的手握紧野花》)
“一开始有些混沌,后来就有了光,然后光和黑暗就分开了”这是姐乌拉和弟亚历山大在影片开始和结束时讲的一个圣经创世纪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暗示着姐弟的这趟寻“父”之旅并不是寻找父亲,而是深层次的回归,回归到人性的初始,寻找那被工业文明世界侵蚀了的善,美。
当12岁的姐姐乌拉与5岁的弟弟亚历山大鼓起勇气上了火车开始寻父之旅时,一次冷漠,残忍的成人礼旅程随之展开。 在姐弟被无情的检票员赶下火车,领到舅舅那里,并被得知自己是私生子,在德国的父亲是个谎言,根本就不存在时,“你在说谎,我们爸爸明明就在德国......”乌拉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冷漠的舅舅透露出来的事实;
影片中有很多隐喻,如两人被带到警局,当窗外下起雪,人们奔走相告,而坐在门旁的妇人,像一个巫婆一样重复着一句话“他脖子上的绳子掉了......”,两人逃出警局,那些人在雪地里静立,愕然注视,如同雕像(这一段没看明白,雪,妇人的话,静立如雕像这些在暗示什么?);巨大的石手从海中捞上来,宛如上帝之手,只是断了食指,无法指明方向,无法为奥,姐弟指明方向;巨大的挖土机器,像怪兽一样仿佛暗示着现实世界的破坏与残忍。火车上出现的几次作为画外音的内心读白,好像是在与“父亲”(上帝)诉说与告白;奥瑞斯提在垃圾桶里捡到一张胶片,开玩笑说胶片里在大雾远处有一棵树,与结尾呼应等等。
当姐弟来到小镇的广场,穿着婚纱的伤心女人跑了出来,又被拉回婚礼,镜头转向雪地里垂死的马,姐姐安慰着哭泣的亚历山大,背景中,那对新婚夫妇在众人的拥簇下载歌载舞,悲与喜,生与死在同一副画面中展现着命运的无常。
影片中有两个不得不提的长镜头,一个是剧团在海边排演时,摄影机平缓的360度环形移动,剧团演员一一呈现在镜头前,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慢慢展开(吃早餐,刮胡须,背台词,这一段也不明白)
另一个是乌拉被卡车司机夺取童贞的定景长镜头:卡车司机下车去后车厢后,摄影机缓慢的平移,卡车一侧平稳缓慢的出现在画面中,仿佛预兆中的罪恶之手慢慢的伸了开来。当卡车司机强行将乌拉塞进车厢后,摄影机定住卡车后面的布帘,布帘里一片黑暗,而外面一片光明,黑暗中的罪恶在这个定景显得那么平静,不动声色,静默的令人颤抖,让人的心隐隐作痛。当画面中不远处停下一辆车,走出一个人时,我以为是拯救,结果绝望中希望再次绝望,周围的世界依然如故,漠不关心。当卡车司机出来后,镜头缓慢的推进布帘,乌拉的白袜慢慢显现,接着虚弱绝望的乌拉慢慢移到车沿颓丧垂的低着头,鲜血从腿间流淌到车厢上,乌拉沾满血的手在车厢上花了一朵“恶之花”。这一刻,人们内心屏息着的情感井喷而出。
途中遇到俊美的青年奥瑞斯提,像一个朋友更像一个父亲带给了姐弟温暖,乌拉在这个过程中情窦初开,对奥瑞斯提产生了朦胧的爱意,在海边奥瑞斯提邀乌拉跳舞时,乌拉发现自己爱上了他,又为被夺去童贞而羞愧敏感,突然跑到海边跪在那里,难过中又有一丝对爱的憧憬。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奥瑞斯提在一起后,在旅馆中,当乌拉下定决心向他袒露情感,并心甘情愿的把自己交给心爱的人时,却发现他不在房间,后来乌拉发现奥瑞斯提是一个同性恋。心碎了的乌拉没有哭,只是带着弟弟继续上路,但当奥瑞斯提赶上来相拥告别时,乌拉才止不住泪水在他胸前哭了起来,在路途上都没掉眼泪,甚至被卡车司机夺取童贞时也没有。那一刻,你才会发现乌拉只是一个孩子,一个经历了成长被扭曲的孩子。
在这趟艰难的旅程中,两个孩子成熟了起来,得到了一些不属于他们年龄的东西,也失去了他们年龄拥有的,但是对“父亲“的寻找依然坚定。
当亚历山大去餐馆为自己和姐姐找吃的时候,那句“我没钱,可是我饿了.....”让人想起这是一个五岁纯真的孩子。餐馆老板让亚历山大收拾所有的餐桌来换取面包后,这时一个小提琴手来到门口演奏,亚历山大停下收拾,坐下来认真聆听,凶恶的老板将小提琴手赶出去与亚历山大为其出色的琴声给予真诚的鼓掌形成对比,唤起人心中的真与善。
逐渐成熟起来的乌拉,和弟弟一样学会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车站,为了路费,向一位士兵要385块钱,暗示着我可以用身体交换,士兵看着乌拉,看着一个孩子,来回踱步,犹豫不决,当士兵向列车间的轨道走去并示意乌拉跟过来时,人们的心再次处于黑暗之中,乌拉慢慢走近士兵,善恶存于一念之间,正如士兵问的那句,“你叫什么名字....我又说蠢话了”,为自己的恶念头感到羞愧,留下钱,走了。当乌拉拿起钱时,欢快的大提琴声响起,令人会心一笑,重拾希望。
影片结尾,两人在大雾中看到了一棵树,跑上去紧紧的抱住。这个时候,能不能找到父亲已经不重要了,那棵树就像人类的初始,回到最初,才能重新开始。据说剧本起初不是这样,安哲罗普洛斯让两个孩子消失在雾中。他把剧本给7岁的女儿看,女儿哭了,问道:“父亲在哪里?家在哪里?” 合作编剧对安哲罗普洛斯说:“你的故事像个童话,而童话都有美好的结局。”于是他让两个孩子渡过边界,拥抱那棵枝繁叶茂的树——如同抱着《圣经》中上帝创造的第一棵树。“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重新创造这世界。就像这样,手轻轻一挥,雾就会消失。”安哲罗普洛斯对女儿说。(这段参考自来自《汗湿的手握紧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