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部队2》:蜀中无大将

《特种部队》和《变形金刚》系列属于影视作品中很奇特的两个存在,奇特之处在于这两个系列都首先是孩之宝发售的玩具,然后才衍生出漫画,动画,电影等。基于此,不难理解它们有着故事性,人物设置和风格定位等多方面的先天不足或是模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那些底蕴深厚的超级英雄们。区别在于,我们所熟知的那些超级英雄们,大都是基于一个创作者自己的想象,所创造出来的人物,故事和世界观,这也充分地给影视作品提供了可参照的模板。当然,反过来想特种部队这个系列给改编真人电影留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就全看编导再创造的能力了。不过,该系列第一部《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走得就有些踉踉跄跄,但其“大片”外表还算光鲜。眼下这部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几点,开始有讲故事的范儿了(仅仅是范儿,与故事本身无关),人员流失特别严重以及资金投入明显缩水。总之,特效和场面上的整体追求弱于第一部,有沦为鸡肋大片之势。
第一部最广受诟病的是指哪儿打哪儿的故事,更像是同一拨人物在不同地点发生战斗的拼接,尤其最后那冗长乏味的高潮,看得出钱没少花但情绪始终对不上点。本片故事本身也无太大起色,但讲故事的感觉开始有了,快节奏的推进和对观众情绪的调动使得观影的过程不至于冷场。故事的展开多了几分野心,由于第一部埋下的假总统伏笔,这一部加入了一个特种部队被“遗弃”的设定,进而变成了反派眼镜蛇方面与G.I.Joe特种部队完成了身份上的置换,正方人物不得不为了证明自己并拯救世界而战。剧情的发起点及几个主要人物的引出让我一度觉得这个路子保持下去能在故事层面完胜前作,可惜好景不长,在剧情全面铺开的过程中,一下被打回了原型,该凌乱的继续凌乱,该无脑的仍旧无脑。很多人经常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越是商业大片就越要注重对故事的打磨,因为抛开故事的依托,那些动作场面的堆砌和明星光环的展现便什么都不是。另外,导演方面,作为新晋华裔导演的朱浩伟在这样的大制作中的角色更接近于一个执行导演,事实上,从操作层面看,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作为续集的影片想要标榜自己血统纯正从而吸引已存在的大批影迷,惯常做法是尽可能的找回原班人马。最近的例子便是5月底即将上映的《宿醉3》,在这个三部曲里三大男主角及亚裔猥琐男贯穿始终从而也保障了该系列的高人气。眼下这个特种部队系列由于本身人物众多同时也需要新角色加入带来的新鲜感,所以找回全部原班人马肯定不现实,但起码也得保证几个骨干出场吧。可这个续集的人员构成是明显少了主心骨的感觉,多方面原因造成人员流失特别严重。说到原班人马,细数下来这里应该有4位(或有遗漏),一个是人气急速飙升却在本片打了酱油的查宁•塔图姆,一个是本就是酱油的总统扮演者,以骨干形式得以保留的就只剩下了白幽灵和蛇眼了。倒不如下次直接拍个以白幽灵和蛇眼前世今生为主线的番外篇算了,没准儿故事看起来还不那么混乱,东方元素发挥的空间更大。事实上,李秉宪扮演的白幽灵已经成为了这个真人电影系列人气最高的人物,自身表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拜其他众多人物的塑造无力所赐。
本片中真正打主力的成了巨石强森(道恩•强森),角色定位是Team Leader,其实这个定位和他个人形象气质不太相符,至少以现在的状态,他出演配角或是反派会更加出彩。年事已高的布鲁斯•威利斯后半程才插上一脚,属于演了半部电影,他扮演的G.I.Joe创始人本应是个很重要的角色,可在整体风格凌乱剧情无脑的情况下,什么也体现不出来,反倒有种莫名其妙之感。反派方面,较之第一集则明显式微了,可能由于缺乏知名演员的参与,本片似乎主动放弃了对反派人物的塑造,比如第一部中由约瑟夫•高登•莱维特饰演的眼镜蛇指挥官,这部由于他的缺席这个反派Boss的角色沦为了路人甲一般的存在,只在几个地方走了个过场。凡此种种,都让我有了种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感觉。即便从最单纯的正邪对峙角度看,这样的角色构成也让影片显得很鸡肋。
这部原定于2012暑期档上映的大片被“拖”到现在,官方说法是转3D之需,从现在披露的信息来看,转3D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当时试映后口碑中等偏下,尤其观众对查宁•塔图姆打酱油的不满,所以片方补拍了一些戏份,主要是塔图姆和强森的互动,让酱油表面上看得过去些。现在看来,不得不说延期上映非常明智,在高手林立的暑期档以本片的质量确实显得底气不足或者说难以实现更大的作为,而放现在这个不温不火的复活节时段本片则生动的展现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感觉,总算是找到了几分自己“大片”应有的存在感和优越性。至少在《钢铁侠3》之前,本片的空间是很足的,而在中国,以其大片姿态吸引足够多的目光更是没有问题。
在此类来得快去得更快的大片扎堆的时代里,本片有没有什么东西能留下点属于自己的印记呢?第一部里的“巴黎追逐战”被许多人所记住了,而这一部里就属“雪山忍者大战”最为出彩了。其实比起那些炮火连天的硬装货,真正能留在观众心里的,是那些电影人运用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精心设计的场面,不是只有千疮百孔才叫震撼,点到为止也算一种境界。
第一部最广受诟病的是指哪儿打哪儿的故事,更像是同一拨人物在不同地点发生战斗的拼接,尤其最后那冗长乏味的高潮,看得出钱没少花但情绪始终对不上点。本片故事本身也无太大起色,但讲故事的感觉开始有了,快节奏的推进和对观众情绪的调动使得观影的过程不至于冷场。故事的展开多了几分野心,由于第一部埋下的假总统伏笔,这一部加入了一个特种部队被“遗弃”的设定,进而变成了反派眼镜蛇方面与G.I.Joe特种部队完成了身份上的置换,正方人物不得不为了证明自己并拯救世界而战。剧情的发起点及几个主要人物的引出让我一度觉得这个路子保持下去能在故事层面完胜前作,可惜好景不长,在剧情全面铺开的过程中,一下被打回了原型,该凌乱的继续凌乱,该无脑的仍旧无脑。很多人经常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越是商业大片就越要注重对故事的打磨,因为抛开故事的依托,那些动作场面的堆砌和明星光环的展现便什么都不是。另外,导演方面,作为新晋华裔导演的朱浩伟在这样的大制作中的角色更接近于一个执行导演,事实上,从操作层面看,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作为续集的影片想要标榜自己血统纯正从而吸引已存在的大批影迷,惯常做法是尽可能的找回原班人马。最近的例子便是5月底即将上映的《宿醉3》,在这个三部曲里三大男主角及亚裔猥琐男贯穿始终从而也保障了该系列的高人气。眼下这个特种部队系列由于本身人物众多同时也需要新角色加入带来的新鲜感,所以找回全部原班人马肯定不现实,但起码也得保证几个骨干出场吧。可这个续集的人员构成是明显少了主心骨的感觉,多方面原因造成人员流失特别严重。说到原班人马,细数下来这里应该有4位(或有遗漏),一个是人气急速飙升却在本片打了酱油的查宁•塔图姆,一个是本就是酱油的总统扮演者,以骨干形式得以保留的就只剩下了白幽灵和蛇眼了。倒不如下次直接拍个以白幽灵和蛇眼前世今生为主线的番外篇算了,没准儿故事看起来还不那么混乱,东方元素发挥的空间更大。事实上,李秉宪扮演的白幽灵已经成为了这个真人电影系列人气最高的人物,自身表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拜其他众多人物的塑造无力所赐。
本片中真正打主力的成了巨石强森(道恩•强森),角色定位是Team Leader,其实这个定位和他个人形象气质不太相符,至少以现在的状态,他出演配角或是反派会更加出彩。年事已高的布鲁斯•威利斯后半程才插上一脚,属于演了半部电影,他扮演的G.I.Joe创始人本应是个很重要的角色,可在整体风格凌乱剧情无脑的情况下,什么也体现不出来,反倒有种莫名其妙之感。反派方面,较之第一集则明显式微了,可能由于缺乏知名演员的参与,本片似乎主动放弃了对反派人物的塑造,比如第一部中由约瑟夫•高登•莱维特饰演的眼镜蛇指挥官,这部由于他的缺席这个反派Boss的角色沦为了路人甲一般的存在,只在几个地方走了个过场。凡此种种,都让我有了种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感觉。即便从最单纯的正邪对峙角度看,这样的角色构成也让影片显得很鸡肋。
这部原定于2012暑期档上映的大片被“拖”到现在,官方说法是转3D之需,从现在披露的信息来看,转3D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当时试映后口碑中等偏下,尤其观众对查宁•塔图姆打酱油的不满,所以片方补拍了一些戏份,主要是塔图姆和强森的互动,让酱油表面上看得过去些。现在看来,不得不说延期上映非常明智,在高手林立的暑期档以本片的质量确实显得底气不足或者说难以实现更大的作为,而放现在这个不温不火的复活节时段本片则生动的展现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感觉,总算是找到了几分自己“大片”应有的存在感和优越性。至少在《钢铁侠3》之前,本片的空间是很足的,而在中国,以其大片姿态吸引足够多的目光更是没有问题。
在此类来得快去得更快的大片扎堆的时代里,本片有没有什么东西能留下点属于自己的印记呢?第一部里的“巴黎追逐战”被许多人所记住了,而这一部里就属“雪山忍者大战”最为出彩了。其实比起那些炮火连天的硬装货,真正能留在观众心里的,是那些电影人运用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精心设计的场面,不是只有千疮百孔才叫震撼,点到为止也算一种境界。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