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乱与喧嚣中透视现代都市人的爱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重庆森林》是香港新生代导演王家卫的作品,影片用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叙说了两个独立的都市爱情故事,前者是一个警察何志武(金城武饰)追求一个神秘女郎(林青霞饰)而不得,后者是在快餐店打工的阿菲(王菲饰)暗恋警察633(梁朝伟饰)但不敢表露心迹的矛盾焦虑。影片中的两段都市恋曲都是彼此独立的,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前一段故事在影片当中所占的时间只有四十一分钟,后一段故事占到的时间有一个小时。影片中采用短镜头和摇晃不定的画面来表现现代都市人生活的烦闷焦虑的生活状态以及晕眩迷离的视觉感受,给观众以零碎不全的电影语言。王家卫利用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将现代都市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商业大潮中丧失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以及情感上的空白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现代主义作品是反传统,反理性、反文化,反中心的,在影片《重庆森林》中很好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这些特征。首先影片前后两个爱情恋曲的相互独立彼此不联系就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反传统反理性的特点,影片不需要一个主题贯穿其中,也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中心。当警察何志武同神秘女郎的恋情故事结束之后,另一段恋情故事就上演,从此一直到影片的结尾警察何志武和神秘女郎的痕迹再也没有出现过,他们的后来的发展不得而知,他们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接着就上演了警察633和时髦女郎的爱情故事。这样的后现代表现手法使观众产生了碎片式的感觉。影片还善于运用摇晃不定的慢镜头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迷茫和无所适从以及压抑虚无的环境和气氛。片中刚开头就是用摇晃不定的慢镜头来表现何志武在人潮汹涌的街道抓贼的场景,一开始影片就营造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在表现神秘女郎的时候,影片的色彩是黑暗的,神秘女郎从事贩卖毒品的犯法行为在黑暗的色彩和不断晃动的镜头下显得尤为诡秘,当女郎在机场发现她花钱雇来运毒的印度人悄然离她而去时,镜头多角度地对准女郎不断地切换和晃动,在女郎遭到追杀的时候,镜头同样是飘忽不定的慢镜头。以上这样做的效果一方面渲染了现代都市生活环境的吵杂、烦乱、逼仄。另一方面有利于观众透视现代都市人心理的恐惧、压抑和迷茫,这样就升华观众对于影片作为一个审美文本的后现代主义的鉴赏心理。何志武和神秘女郎一个是警察一个是贼,而何志武却爱上了神秘女郎,这本身不能不说是一种荒谬,正如何志武在影片开头的旁白所说的,“每天你都有机会根别人擦肩而过,你也许对他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现代都市人在商业化的大潮中拼命追逐物质生活,在都市逼仄的、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益变得冷漠,而有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竟会因为某种离奇的契合而变得热烈,其中充满了荒谬的成分,就如一个警察在失恋之后情感极度空虚的情况下竟会对一个十恶不赦的犯罪女郎投以温馨的关怀,最后还是十分荒诞的悄然离她而去,何志武的这句独白蕴含了十分尖锐的反讽性。
影片中有一个多次被提到的名字,那就是阿may。阿may最先是以何志武的初恋情人被提到的,接着的第二个阿may是快餐店的伙计,但是自始至终阿may都没有出现,阿may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后现代主义是排斥真实感的,现代都市人的虚幻和剪影式的生活体验和心理状态充满了符号感,一切都是可以找到替身的符号,没有什么东西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位置的。何志武被初恋女友阿may抛弃了之后想追求快餐店的阿may而不得,在感情极度空虚的情况下跟神秘女郎相遇并盲目地爱上了对方,正如警察633对快餐店老板所说的那样:宵夜尚且有那么多的选择,何况是男朋友!快餐店老板曾两次对情场失意的两位警察介绍过阿may,在他的心中,爱情对于男人来说就像是班车,这一班没有赶上可以等第二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所有的人或事都没有了其中心意义,其价值遭到解构。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的阿may就是被解构的对象,在阿may那里,我们可以得出现代都市人的生存隐喻,那就是现代都市混乱与喧嚣的生活使得他们认不清事物和人生本来的意义,他们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不可能去追求自然任真的生活目标,其内心深处已将一切事物的本真意义给抹去,剩下的只是一个符号的空壳,是可以找得到替代品的,阿may就是这样的替代品。
影片大量使用画外音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画外音不是来自同一个声音,而是来自影片中的各个主角。这样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使得影片形成多角度的情感窥视,使得电影情感表达更为完满。作为一个审美文本,这样的电影语言可以使接收者的审美眼光更为开阔,电影内部的被阐释和被再创造的可能性更大。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影片反中心主义的倾向。通过画外音节奏的抑扬顿挫和语调的舒缓缠绵,可以使镜头的蒙太奇得以更紧密,更有弹性,有效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影片中运用了片中人物的独语的方式和前后景的鲜明对照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极度孤寂和空虚。过着单身生活的警察633回到家里之后面对孤灯残影,总会对房子里的无生命的物件说话,其语气和表情就活像对着一个有生命的人说话一般,时而抱怨,时而安慰,时而责备……警察633的这种独语也许会令观众忍俊不禁,但是这样的独语可以使观众在观赏电影的过程当中获得幽默快感的同时产生涩涩的苦味。影片当中表现的现代都市人在热闹和繁荣的表象背后的精神的无处信仰、情感的无处依托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正是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电影语言体现了导演的匠心独运,将人的生命意识放在了一个孤寂的平台之上作审视,其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窥探程度是惊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大量使用了西方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运用大大渲染了影片剧情的气氛和烘托了环境,有利于展现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明确电影的思想意义。影片一开头就有一段快节奏的扣人心弦的爵士乐,音乐跟摇晃不定的慢镜头相互配合,给人造成一种紧张晕眩之感,很好地解释了现代都市犹如一个没有方向感的原始森林一般使身在其中的人感到茫然一片。酒吧中的一段爵士乐在何志武跟神秘女郎的故事在进行的时候被反复播放,其凄迷舒缓的节奏和哀怨的旋律使人生出几分痴迷和幽怨,很好地渲染了片中灯红酒绿的都市环境,烘托了片中人物的物欲与肉欲。片中最经典的音乐恐怕就要数阿菲最喜欢听的《California Dreaming》以及由王菲改编自小红莓合唱团《dreaming》的《梦中人》两首歌曲了。《California Dreaming》在片中被反复播放,阿菲每一次都听得如痴如醉,通过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可以知道,阿菲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到外面的世界去见识见识是她的一个梦想,通过播放这首歌曲,我们可以见识到阿菲做梦的心理,最后她也如愿以偿的做了空姐到过加州,实现了她的“加州梦”。《梦中人》将阿菲暗恋警察633的兴奋又矛盾的心情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在警察633的住所里,阿菲在《梦中人》活快跳跃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中为警察633的住处打扫装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场哑剧,一首歌从头播放到尾,观众在音乐中细细品味现代都市恋情的浪漫与幸福。
总的来说,《重庆森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佳作,只有像王家卫这样的生长于香港的都市文化的导演才会有这样的电影视觉和艺术角度,使用后现代主义唱响了一曲混乱与喧嚣的现代都市恋曲。
后现代主义作品是反传统,反理性、反文化,反中心的,在影片《重庆森林》中很好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这些特征。首先影片前后两个爱情恋曲的相互独立彼此不联系就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反传统反理性的特点,影片不需要一个主题贯穿其中,也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中心。当警察何志武同神秘女郎的恋情故事结束之后,另一段恋情故事就上演,从此一直到影片的结尾警察何志武和神秘女郎的痕迹再也没有出现过,他们的后来的发展不得而知,他们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接着就上演了警察633和时髦女郎的爱情故事。这样的后现代表现手法使观众产生了碎片式的感觉。影片还善于运用摇晃不定的慢镜头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迷茫和无所适从以及压抑虚无的环境和气氛。片中刚开头就是用摇晃不定的慢镜头来表现何志武在人潮汹涌的街道抓贼的场景,一开始影片就营造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在表现神秘女郎的时候,影片的色彩是黑暗的,神秘女郎从事贩卖毒品的犯法行为在黑暗的色彩和不断晃动的镜头下显得尤为诡秘,当女郎在机场发现她花钱雇来运毒的印度人悄然离她而去时,镜头多角度地对准女郎不断地切换和晃动,在女郎遭到追杀的时候,镜头同样是飘忽不定的慢镜头。以上这样做的效果一方面渲染了现代都市生活环境的吵杂、烦乱、逼仄。另一方面有利于观众透视现代都市人心理的恐惧、压抑和迷茫,这样就升华观众对于影片作为一个审美文本的后现代主义的鉴赏心理。何志武和神秘女郎一个是警察一个是贼,而何志武却爱上了神秘女郎,这本身不能不说是一种荒谬,正如何志武在影片开头的旁白所说的,“每天你都有机会根别人擦肩而过,你也许对他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现代都市人在商业化的大潮中拼命追逐物质生活,在都市逼仄的、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益变得冷漠,而有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竟会因为某种离奇的契合而变得热烈,其中充满了荒谬的成分,就如一个警察在失恋之后情感极度空虚的情况下竟会对一个十恶不赦的犯罪女郎投以温馨的关怀,最后还是十分荒诞的悄然离她而去,何志武的这句独白蕴含了十分尖锐的反讽性。
影片中有一个多次被提到的名字,那就是阿may。阿may最先是以何志武的初恋情人被提到的,接着的第二个阿may是快餐店的伙计,但是自始至终阿may都没有出现,阿may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后现代主义是排斥真实感的,现代都市人的虚幻和剪影式的生活体验和心理状态充满了符号感,一切都是可以找到替身的符号,没有什么东西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位置的。何志武被初恋女友阿may抛弃了之后想追求快餐店的阿may而不得,在感情极度空虚的情况下跟神秘女郎相遇并盲目地爱上了对方,正如警察633对快餐店老板所说的那样:宵夜尚且有那么多的选择,何况是男朋友!快餐店老板曾两次对情场失意的两位警察介绍过阿may,在他的心中,爱情对于男人来说就像是班车,这一班没有赶上可以等第二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所有的人或事都没有了其中心意义,其价值遭到解构。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的阿may就是被解构的对象,在阿may那里,我们可以得出现代都市人的生存隐喻,那就是现代都市混乱与喧嚣的生活使得他们认不清事物和人生本来的意义,他们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不可能去追求自然任真的生活目标,其内心深处已将一切事物的本真意义给抹去,剩下的只是一个符号的空壳,是可以找得到替代品的,阿may就是这样的替代品。
影片大量使用画外音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画外音不是来自同一个声音,而是来自影片中的各个主角。这样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使得影片形成多角度的情感窥视,使得电影情感表达更为完满。作为一个审美文本,这样的电影语言可以使接收者的审美眼光更为开阔,电影内部的被阐释和被再创造的可能性更大。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影片反中心主义的倾向。通过画外音节奏的抑扬顿挫和语调的舒缓缠绵,可以使镜头的蒙太奇得以更紧密,更有弹性,有效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影片中运用了片中人物的独语的方式和前后景的鲜明对照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极度孤寂和空虚。过着单身生活的警察633回到家里之后面对孤灯残影,总会对房子里的无生命的物件说话,其语气和表情就活像对着一个有生命的人说话一般,时而抱怨,时而安慰,时而责备……警察633的这种独语也许会令观众忍俊不禁,但是这样的独语可以使观众在观赏电影的过程当中获得幽默快感的同时产生涩涩的苦味。影片当中表现的现代都市人在热闹和繁荣的表象背后的精神的无处信仰、情感的无处依托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正是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电影语言体现了导演的匠心独运,将人的生命意识放在了一个孤寂的平台之上作审视,其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窥探程度是惊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大量使用了西方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运用大大渲染了影片剧情的气氛和烘托了环境,有利于展现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明确电影的思想意义。影片一开头就有一段快节奏的扣人心弦的爵士乐,音乐跟摇晃不定的慢镜头相互配合,给人造成一种紧张晕眩之感,很好地解释了现代都市犹如一个没有方向感的原始森林一般使身在其中的人感到茫然一片。酒吧中的一段爵士乐在何志武跟神秘女郎的故事在进行的时候被反复播放,其凄迷舒缓的节奏和哀怨的旋律使人生出几分痴迷和幽怨,很好地渲染了片中灯红酒绿的都市环境,烘托了片中人物的物欲与肉欲。片中最经典的音乐恐怕就要数阿菲最喜欢听的《California Dreaming》以及由王菲改编自小红莓合唱团《dreaming》的《梦中人》两首歌曲了。《California Dreaming》在片中被反复播放,阿菲每一次都听得如痴如醉,通过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可以知道,阿菲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到外面的世界去见识见识是她的一个梦想,通过播放这首歌曲,我们可以见识到阿菲做梦的心理,最后她也如愿以偿的做了空姐到过加州,实现了她的“加州梦”。《梦中人》将阿菲暗恋警察633的兴奋又矛盾的心情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在警察633的住所里,阿菲在《梦中人》活快跳跃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中为警察633的住处打扫装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场哑剧,一首歌从头播放到尾,观众在音乐中细细品味现代都市恋情的浪漫与幸福。
总的来说,《重庆森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佳作,只有像王家卫这样的生长于香港的都市文化的导演才会有这样的电影视觉和艺术角度,使用后现代主义唱响了一曲混乱与喧嚣的现代都市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