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选择——浅析影片《苦月亮》对于人性的真实表达

《苦月亮》是波兰电影大师波兰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中所叙述的通向毁灭的情爱历程一直是影评人质疑和探讨的焦点。有些评论认为该片的剧情走向太过感性极端,与现实脱轨。然而笔者以为,《苦月亮》这部影片所展现的绝非是扭曲的情欲和过剩的暴力,而是最为真实的人性。如果说《水中刀》是波兰斯对于爱情这一复杂主题的第一次成功的影像实践,《苦月亮》无疑是导演对于男女关系中的两性心理最为诚恳的一次探索和表达。
本文通过对影片中男女主角所经历的心理历程的分析,浅析影片剧情发展的必然性及其通过其叙事结构所揭示的人性真相。《苦月亮》中,奥斯卡和咪咪的情爱经历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吸引
最初的彼此吸引是逃不掉的命运。奥斯卡和咪咪,一个是继承遗产而衣食无忧的作家,一个是在餐厅当服务生的舞蹈班学生。看似难有交集的两人,却碰巧都怀着脱离生活的梦想和一触即发的激情,同时,也都处于人生中的空虚状态——奥斯卡的写作梦尚未圆满,咪咪的舞蹈梦也只是幻影。他们都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一种相对于各自的梦想而言更为触手可及的寄托。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相遇了。他在96路公共汽车上第一次见到她——白色的运动鞋, 不穿袜子。她和他身边的那些女人是那么的不同,不施粉黛不沾媚俗,纯真自然却流露出别样性感。他对她一见钟情,于是开始执着地寻找和等待,直至再次与她相遇。重逢喜悦的冲击和天性里的浪漫疯狂让他们相爱了,一发不可收拾。
阶段二:激情
激情几乎是每段爱情里必然存在的阶段,维持的时长不一,但产生和消亡的始末却大抵相同。很快,奥斯卡和咪咪的激情岁月甜蜜热烈而又顺理成章地到来了。
咪咪是天真烂漫的,她对于两性关系充满了好奇,性爱于她不仅是感官享受,更是对于未知的执着探索;她懂得利用自己美好的身体,热衷于通过实践性爱丰富的形式来不断进一步控制对方,从而在这一阶段两人的关系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咪咪自然纯粹的性感对奥斯卡来说是致命的吸引,他心甘情愿地膜拜和仰望,不惜沦为她的性奴。
此时,身体上持续不断地彼此探索成为了两人的生活重心,不顾一切的爱欲湮没了他们。一开始,只是沉迷于情欲,一不小心,只剩了情欲。
阶段三:反依赖
所有的激情都是有时限的,欲望越激烈,消耗得也就越快。在情爱关系中,男性往往以其强有力的爆发力和控制力主宰着一段关系的开始,而女性则以其持久力和忍耐力对趋于平淡的关系进行维系。
当咪咪还沉迷于爱欲之中无法自拔时,耗尽精力和耐心的奥斯卡已经先一步冷静下来。男性天性里的独立意识让他走上了两性心理的反依赖过程。这一心理历程的具体表现就是厌倦。奥斯卡试图给彼此空间和距离,因为他意识到无止境的身体探索最终会让两人的关系陷入令人窒息的绝境,他需要喘息需要空间需要自由,这段关系也是。而此时执念于长相厮守的咪咪,自然是不能理解的。
阶段四:贪婪
曾经的极度亲密扭曲了两人,因而,在激情消退时,他们无法站在抽离和理性的角度去对待感情的走向,此时此刻,人性中贪婪的本质在两人身上都发挥到了极致。
奥斯卡和咪咪的贪婪是完全不同的,而他们各自的心理正代表了通常恋爱中男女双方的心理。奥斯卡在享受过咪咪的全部之后,重新产生了对自由和对更对更多女性的向往;他要的不仅是一个女人,而是更多。而咪咪在与奥斯卡相爱之后,执着于占有奥斯卡的更多,她要的不仅是现在,而是永远。
男人总是贪婪地想要征服更多的女人,而女人总是贪婪地想要占有他的全部。
阶段五:虐爱
此时,急于摆脱这段关系的男人和执迷不悟的女人,在爱情里的位置调换了。
奥斯卡是残酷的,为了分开,他不择手段地折磨咪咪,在咪咪身上做爱却呼唤别的女人的名字,咪咪亲手为他烹饪的火鸡他连尝都不尝,他甚至逼迫咪咪打掉了自己的孩子……咪咪是悲情的,她丧失人格,为了维系两人的关系不惜抛弃一切忍耐一切,她允许奥斯卡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在他的日益放纵和刁难中,除了卑微哀求便是沉默配合,连眼泪都是无声的。
奥斯卡不是施虐狂,他只是在用自以为冷静的态度回避真实的情感。他不是不爱这个女人,却又不能忍受以放弃自由为代价与她长相厮守。于是,他放大了两人在之前毫无间隙的相处中对于对方的厌恶感,用对待咪咪的残忍,弥补自己的感觉之前在这段关系中受到的压抑。咪咪也不是受虐狂,她只是无法接受自己关于“天长地久”幻想的破灭,试图通过表面的委曲求全来完成自己最终占有这个男人的执念。
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却也在不经意间走向了万劫不复。
阶段六:报复
终于,奥斯卡用欺骗的方式顺利摆脱了咪咪的纠缠和眼泪,重新扑回糜烂的生活,日日放纵,夜夜笙歌。直至两年后的一场车祸中,他被撞伤了腿。
女性的柔韧是惊人的,她们或许会为了感情放低姿态,但并不那么容易被彻底摧毁——咪咪的绝处逢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积蓄了两年的力量和恨意,她重新回到病床上的奥斯卡面前。促使咪咪回来的唯一原因,就是报复。此时的奥斯卡已经尝遍了自由的甜美,正如此时的咪咪早已消化了被抛弃的屈辱,他们的关系再也无法被修补。
当年的咪咪之所以能吸引奥斯卡,正是因为她身上异于常人的隐藏能量;奥斯卡不会想到,这能量终于有一天会彻底摧毁自己。把奥斯卡拖下病床摔成残废之后,咪咪正式换位到主导两人关系的角色。她负责为奥斯卡打针治疗,用掉到地上再捡起来的针头往他腿上乱扎;用冷水为他洗头,洗到一半时跑去给情人打电话,撇下他一人冻得直哆嗦;她带了年轻的舞伴回来,让他看到他们贴身热舞并在他的隔壁房间里交欢……她把看着他痛苦作为自己享乐的方式。
咪咪对奥斯卡真的只有纯粹的恨吗?显然不是,她大可以弃无人关心的奥斯卡于不顾,让他在悲凉绝望中独自死去,可是她没有,她选择了和奥斯卡共同生活。很显然,她还爱他,所以选择了跟他结婚与他厮守,最终完成自己对这个男人尽可能多的占有——即使留不住他的心,也要留住他的人。
只是,这爱恋被曾经巨大的伤害扭曲变形,咪咪空虚的爱找不到注解,实在的恨却充斥着理由,她要为自己曾在两人关系中受过的折磨寻找平衡点。于是,看似荒谬实则真诚的关系产生了。
阶段七:死亡
一段以极致狂欢作为起点的感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奥斯卡失去了自己想要的自由,咪咪也不再能生育,表面上的安稳厮守变成了一种讽刺。对于两个浪漫的人来说,他们所有的幻想都已经破灭了,他们再也找不到新鲜的激情,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于是死亡成了这段关系最终的顺理成章,也顺利使得两人的爱欲抵达了终点。
或许大部分的夫妻会如影片中的另一对夫妻般,在安稳平静的虚伪表象下度过余生,但这并不能否定奥斯卡和咪咪最终的极端选择。他们是诚实的,鲜活的,率真不做作的。最初的情欲如同包裹在毒药上的糖衣,入口即化,让人刹那迷失。然而激情剥落之后,人性里贪婪的毒药,必然将两人带向最终的毁灭。
小结
整部影片中,导演波兰斯基的叙述都是平静的,隐忍的,不动声色的。正是这样克制的叙述,使得影片的情节如此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纵观全片,《苦月亮》对于两性性心理的描写和刻画是非常传神的,影片中,无论是两性的互相吸引和激情,性本能得到满足后的倦怠和疲惫,还是两个主人公互相折磨和报复的历程,直至最终毫无悬念的共赴黄泉,无一不是对人性真实的描述和表达。
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即使奥斯卡最终看清了“我们都太贪婪”的本质矛盾,如果一切重来,他们仍然会在人性的引领下走向注定的命运。面对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别无选择。
本文通过对影片中男女主角所经历的心理历程的分析,浅析影片剧情发展的必然性及其通过其叙事结构所揭示的人性真相。《苦月亮》中,奥斯卡和咪咪的情爱经历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吸引
最初的彼此吸引是逃不掉的命运。奥斯卡和咪咪,一个是继承遗产而衣食无忧的作家,一个是在餐厅当服务生的舞蹈班学生。看似难有交集的两人,却碰巧都怀着脱离生活的梦想和一触即发的激情,同时,也都处于人生中的空虚状态——奥斯卡的写作梦尚未圆满,咪咪的舞蹈梦也只是幻影。他们都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一种相对于各自的梦想而言更为触手可及的寄托。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相遇了。他在96路公共汽车上第一次见到她——白色的运动鞋, 不穿袜子。她和他身边的那些女人是那么的不同,不施粉黛不沾媚俗,纯真自然却流露出别样性感。他对她一见钟情,于是开始执着地寻找和等待,直至再次与她相遇。重逢喜悦的冲击和天性里的浪漫疯狂让他们相爱了,一发不可收拾。
阶段二:激情
激情几乎是每段爱情里必然存在的阶段,维持的时长不一,但产生和消亡的始末却大抵相同。很快,奥斯卡和咪咪的激情岁月甜蜜热烈而又顺理成章地到来了。
咪咪是天真烂漫的,她对于两性关系充满了好奇,性爱于她不仅是感官享受,更是对于未知的执着探索;她懂得利用自己美好的身体,热衷于通过实践性爱丰富的形式来不断进一步控制对方,从而在这一阶段两人的关系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咪咪自然纯粹的性感对奥斯卡来说是致命的吸引,他心甘情愿地膜拜和仰望,不惜沦为她的性奴。
此时,身体上持续不断地彼此探索成为了两人的生活重心,不顾一切的爱欲湮没了他们。一开始,只是沉迷于情欲,一不小心,只剩了情欲。
阶段三:反依赖
所有的激情都是有时限的,欲望越激烈,消耗得也就越快。在情爱关系中,男性往往以其强有力的爆发力和控制力主宰着一段关系的开始,而女性则以其持久力和忍耐力对趋于平淡的关系进行维系。
当咪咪还沉迷于爱欲之中无法自拔时,耗尽精力和耐心的奥斯卡已经先一步冷静下来。男性天性里的独立意识让他走上了两性心理的反依赖过程。这一心理历程的具体表现就是厌倦。奥斯卡试图给彼此空间和距离,因为他意识到无止境的身体探索最终会让两人的关系陷入令人窒息的绝境,他需要喘息需要空间需要自由,这段关系也是。而此时执念于长相厮守的咪咪,自然是不能理解的。
阶段四:贪婪
曾经的极度亲密扭曲了两人,因而,在激情消退时,他们无法站在抽离和理性的角度去对待感情的走向,此时此刻,人性中贪婪的本质在两人身上都发挥到了极致。
奥斯卡和咪咪的贪婪是完全不同的,而他们各自的心理正代表了通常恋爱中男女双方的心理。奥斯卡在享受过咪咪的全部之后,重新产生了对自由和对更对更多女性的向往;他要的不仅是一个女人,而是更多。而咪咪在与奥斯卡相爱之后,执着于占有奥斯卡的更多,她要的不仅是现在,而是永远。
男人总是贪婪地想要征服更多的女人,而女人总是贪婪地想要占有他的全部。
阶段五:虐爱
此时,急于摆脱这段关系的男人和执迷不悟的女人,在爱情里的位置调换了。
奥斯卡是残酷的,为了分开,他不择手段地折磨咪咪,在咪咪身上做爱却呼唤别的女人的名字,咪咪亲手为他烹饪的火鸡他连尝都不尝,他甚至逼迫咪咪打掉了自己的孩子……咪咪是悲情的,她丧失人格,为了维系两人的关系不惜抛弃一切忍耐一切,她允许奥斯卡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在他的日益放纵和刁难中,除了卑微哀求便是沉默配合,连眼泪都是无声的。
奥斯卡不是施虐狂,他只是在用自以为冷静的态度回避真实的情感。他不是不爱这个女人,却又不能忍受以放弃自由为代价与她长相厮守。于是,他放大了两人在之前毫无间隙的相处中对于对方的厌恶感,用对待咪咪的残忍,弥补自己的感觉之前在这段关系中受到的压抑。咪咪也不是受虐狂,她只是无法接受自己关于“天长地久”幻想的破灭,试图通过表面的委曲求全来完成自己最终占有这个男人的执念。
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却也在不经意间走向了万劫不复。
阶段六:报复
终于,奥斯卡用欺骗的方式顺利摆脱了咪咪的纠缠和眼泪,重新扑回糜烂的生活,日日放纵,夜夜笙歌。直至两年后的一场车祸中,他被撞伤了腿。
女性的柔韧是惊人的,她们或许会为了感情放低姿态,但并不那么容易被彻底摧毁——咪咪的绝处逢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积蓄了两年的力量和恨意,她重新回到病床上的奥斯卡面前。促使咪咪回来的唯一原因,就是报复。此时的奥斯卡已经尝遍了自由的甜美,正如此时的咪咪早已消化了被抛弃的屈辱,他们的关系再也无法被修补。
当年的咪咪之所以能吸引奥斯卡,正是因为她身上异于常人的隐藏能量;奥斯卡不会想到,这能量终于有一天会彻底摧毁自己。把奥斯卡拖下病床摔成残废之后,咪咪正式换位到主导两人关系的角色。她负责为奥斯卡打针治疗,用掉到地上再捡起来的针头往他腿上乱扎;用冷水为他洗头,洗到一半时跑去给情人打电话,撇下他一人冻得直哆嗦;她带了年轻的舞伴回来,让他看到他们贴身热舞并在他的隔壁房间里交欢……她把看着他痛苦作为自己享乐的方式。
咪咪对奥斯卡真的只有纯粹的恨吗?显然不是,她大可以弃无人关心的奥斯卡于不顾,让他在悲凉绝望中独自死去,可是她没有,她选择了和奥斯卡共同生活。很显然,她还爱他,所以选择了跟他结婚与他厮守,最终完成自己对这个男人尽可能多的占有——即使留不住他的心,也要留住他的人。
只是,这爱恋被曾经巨大的伤害扭曲变形,咪咪空虚的爱找不到注解,实在的恨却充斥着理由,她要为自己曾在两人关系中受过的折磨寻找平衡点。于是,看似荒谬实则真诚的关系产生了。
阶段七:死亡
一段以极致狂欢作为起点的感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奥斯卡失去了自己想要的自由,咪咪也不再能生育,表面上的安稳厮守变成了一种讽刺。对于两个浪漫的人来说,他们所有的幻想都已经破灭了,他们再也找不到新鲜的激情,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于是死亡成了这段关系最终的顺理成章,也顺利使得两人的爱欲抵达了终点。
或许大部分的夫妻会如影片中的另一对夫妻般,在安稳平静的虚伪表象下度过余生,但这并不能否定奥斯卡和咪咪最终的极端选择。他们是诚实的,鲜活的,率真不做作的。最初的情欲如同包裹在毒药上的糖衣,入口即化,让人刹那迷失。然而激情剥落之后,人性里贪婪的毒药,必然将两人带向最终的毁灭。
小结
整部影片中,导演波兰斯基的叙述都是平静的,隐忍的,不动声色的。正是这样克制的叙述,使得影片的情节如此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纵观全片,《苦月亮》对于两性性心理的描写和刻画是非常传神的,影片中,无论是两性的互相吸引和激情,性本能得到满足后的倦怠和疲惫,还是两个主人公互相折磨和报复的历程,直至最终毫无悬念的共赴黄泉,无一不是对人性真实的描述和表达。
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即使奥斯卡最终看清了“我们都太贪婪”的本质矛盾,如果一切重来,他们仍然会在人性的引领下走向注定的命运。面对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别无选择。
这篇影评有剧透